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母蟠桃

(2024-10-23 15:28:55)
王母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奇桃子,传说三千年才结果一次,味道甘美无比。据《汉武内传》记载,西王母曾将仙桃带给汉武帝品尝,并告知其无法在人间种植。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许多诗词歌赋中的典故,用以象征神仙的生活或表达对长寿的向往。诗人常用“剖核”、“栽核魂”、“桃难熟”、“留桃核”、“桃实千年”、“一熟三千岁”、“汉帝看桃核”、“树栽嗤汉帝”、“残核移桃种”、“瑶池碧桃树”等词语来描绘这一传说,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食品。相传每年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故称为蟠桃会。蟠桃会是盛大而庄严的,低层次的神仙们,在蟠桃会上要注意行为举止,否则很容易出错,被王母娘娘严厉惩罚。
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大圣到天上蟠桃园偷吃蟠桃的故事,故事情节十分引人入胜。据山东著名泰山学者考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并非空穴来风,胡编乱造,而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泰山,在中国古代象征天,所以,一进山,有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之说。远古时代,泰山周围是汪洋大海,只有中天门以上露出海平面,所以泰山曾经称昆仑山,山里的原始天尊庙,建筑年代之久远,可以追溯到史前。传说,中国古书上讲的西方昆仑仙山,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泰山。因为只有泰山脚下有个王母池,王母池以西50华里处的肥城,恰巧就盛产佛桃,那桃的形象,与传说中的蟠桃别无二致,实际上就是传说中的蟠桃。俗话说: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肥桃又名佛桃、寿桃,被誉为群桃之冠,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历史,自唐朝起即为皇室贡品。肥桃以个大质优驰名中外,单果重一般在350克左右,最大900克以上,人称桃王。肥桃不仅果实肥大,外形美观、汁多味甘,而且气味芬芳,营养丰富,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大奖。清末最后一部《肥城乡土志》中这样记载:"惟桃最著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由此看来此时的肥城桃不仅驰名国内,而且已蜚声国外了。所以,说肥城桃就是蟠桃的原型,并不过分。
民间传说
中国的西王母,是中国西方昆仑山居住的仙女,也是中国道家最高女神。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瑶池的西王母圣诞。相传,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传说王母娘娘举行每年一度的蟠桃盛会,神猴孙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为民间熟知,为人们品尝肥桃倍添韵味。桃子,总与仙、寿连在一起,缘于它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传说周穆王路过昆仑山,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仙果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后来,周穆王再次途经昆仑山,四处寻找瑶池蟠桃园,却怎么也找不见,只好恋恋不舍离去。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与汉武帝相会,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此后,汉武帝贪恋蟠桃美味,曾三次派大臣东方朔长途跋涉,西上昆仑,偷来蟠桃。汉武帝还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明代《宛委余编》记载:元洪武时,元代所藏蟠桃核,长5寸,广4寸7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前",
关于王母娘娘,其形象除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外,在《汉武帝内传》、《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圣诞,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天上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盛会,宴请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及五湖四海的诸路神仙,众仙也将受邀赴宴,作为一种非常荣耀和神仙身份的象征,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了神仙们的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而泰山脚下王母池的蟠桃盛会,因为《西游记》故事的缘故,也就与众不同,分外引人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