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张荣才《超然楼赋》


简评张荣才《超然楼赋》
作者/耿建华
新篇《超然楼赋》堪称佳作,文章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从文采方面来看,作者行文华丽,辞藻丰富,善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斜阳与紫雁凌波,白鹭共断霞浮空”“东顾万重沧海,有铁甲逐浪、雄师百万,剑指长鲸三万里;西瞻千秋太行,皆雄关雾列、古垒千重,星聚八陉七十城”等,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在内容方面,作者对济南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名人典故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储备。对超然楼的兴衰变迁、周边景色的描绘细腻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对历史名人的追忆,增添了文章的人文气息。
在立意方面,作者不仅展现了超然楼的雄伟壮观和独特魅力,更从超然楼的兴衰中引申出对“超然”境界的思考,表达了不为私利、心怀家国、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使文章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篇优秀的赋文,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济南和超然楼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024.8.1日於泉城)
【作者简介】耿建华,山东寿光人,1982年山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新闻系主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顾问、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影视评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学养深厚,著作等身,在山东文坛享有极高声誉。
附:《超然楼赋》原文
舜耕历山,济南汉兴,三朝齐州,宋以府称。民淳俗厚,邹鲁遗风。北控京畿之地,黄河为堑;南连泰汶洙泗,群山列屏。九省通衢,领略四时岚烟云岫;省会所在,辖管千里锦绣山东。然则,居高一览而阅水天风物者,唯大明湖超然楼也。
夫超然楼者,七百年之兴衰,八千里传回声。元代大学士李泂,退养建府始兴。慕苏轼旷达之气,取超然明志其中。超凡脱俗,得乎其妙;遗世独立,鹤栖古松。兴极而废,误几度天际之曙色;心余力绌,叹多少将相与公卿。戊子年盛,政通人和;重建奠基,树满秋声……
登斯楼也,无不心旷神怡,满面春风。看槛外云起泰岱,喜茫茫空阔无际、松涛奔涌、风卷云霭连沧浪;看齐北黄河奔流,欣漾漾潮翻雾起、水拍长天、鼓荡泺源起泉声。斜阳与紫雁凌波,白鹭共断霞浮空。水溅鹊华带雨,波翻鹤影凌风。东顾万重沧海,有铁甲逐浪、雄师百万,剑指长鲸三万里;西瞻千秋太行,皆雄关雾列、古垒千重,星聚八陉七十城。仰天一啸,气吞斗牛,回首泰沂,势荡楚荆。七十二泉,如琴似筝;齐烟九点,灵岩盛景。金屏春晓,佛山倒影,超然致远,一脉相承。天下奇景重现名园蔚然成大观;人间画图未闻造物者广阔之心胸……
入斯楼也。遥想群英荟萃,坐看文曲武星。海右此亭古,李邕题诗宴客;济南名士多,杜甫把酒临风。气吞万里,矢志挽河山,幼安浩气同日月;江汉北斗,文光冲斗牛,曾堤萦水留胜名。一堆苍烟收不起,看元好问明湖泛舟;惊起一滩鸥鹭兮,笑李清照醉花阴中。白雪楼,听古韵朗朗;铁弦祠,闻钢骨铮铮。北极阁,兴风布雨;得月亭,一片大明。四百年明湖浪吟秋柳诗社,为渔洋乎?十万重紫气同醉超然新楼,因楼腾虹。不为鸿儒者哉,亦不惟名胜者乎?
今斯楼也,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同列历史文化名楼;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共润诗词之城。赓续历史文脉,补数百年断代之缺憾;挖掘文化遗产,扩洋洋大观兮三百重。观斯楼之雄伟,令人心潮澎湃,感名胜得以重建,重振千古之豪情,不亦乐乎?
嗟夫!问今日超然楼之盛状,何也?吾曰,夫超然者,当首从艰难磨砺中出,而后生超然之心,世有超然之心,然后入超然之境。此等境界者,不为利诱,不为己谋。居决策之中枢,当为民思;处草野之匹夫,不忘报国。超然物外,不存一己之私;复尔尘中,常思民之所望。进则一身正气;退而两袖清风。夙夜在公,朝夕为民。内化于心者,则为超然之气;外化于行者,则意气风发,形神兼备之超然之韵,则充乎天地之间矣……
注:三朝齐州隋大业初改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州。天宝元年(742)改临淄郡,五年(746)改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齐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齐州升为济南府。从隋至宋,齐州这个名字伴随着济南近5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