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10-19 19:34:33)
一,汉语常用字 ,读作y,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无二至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画的一横,是古人的记数符
号,可能是画的一道,也可能是一个筹码。隶变后楷书写作"一"。为了汉字的书写匀称,后来另加声符弋写作"弌"。
本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弌,古文一。"---《说文·一部》。这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作的解说,是引申义。本义当为数字一,最小的正整数。
(一) 惟初大极。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於一。凡一之属皆从一。一之形。於六书为指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谓卽古文而异者。当谓之古文奇字。在人类文化中,"一"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意义:"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说文解字》)。
在哲学上,尤其是《老子》中,一更加广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就是其中一例。一乃万物之始:古代哲人把一作为万物之始,叫做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教教义,与"道"相当。《道枢真一篇》称芸芸万物"其变化之源,始生于一,终复于一,所以历万变而不穷"。《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宋林希逸注云:"一者,道也。"《太平经》称"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认为采用守一之法,可以得到天地开辟之要谛,不仅可以求得自身的长生,而且可以实现太平之世。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也认为"人能守一,一亦守人"。"守一"不仅能够长生,而且"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可以"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终不复值殃咎地"。
守一之法又分为守真一﹑守玄一两种。《道枢真一篇》称,真一者,"在乎气液","炼气液以生龙虎,合龙虎以成变化,使九还七返,混一归真",可得长生之根。道教内丹家引申为"真水",以其"积气生液,积液生气"﹑"气液相生"之故也。"玄一"者,"与真一同功","守玄一复易于守真一",并且可以得到"分形之道"。《抱朴子内篇地真》又云:"真一有姓字长短服色目,玄一但此见之。……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老子想尔注》亦谓"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因此,"一"仅指为"气","一不在人身","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守一者指"教人守诫不违"。如果不行其诫,即为失一。
一又指内丹。《道教丹鼎门》秘诀:"九九归一。"一,即指所成之丹。《抱朴子内篇-地真卷十八》:"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双眉之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