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星堆

(2024-06-28 19:12:17)
三星堆为什么叫做三星堆 三星堆为啥叫三星堆
三星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地图空间上,三星堆是按照角形的形状来分布和呈现的,所以叫做三星堆。。三星堆一般指的是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的广汉市,它被称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明之一
三星堆因该遗址最主要的考古工作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都集中在一个名为“三星堆”的土丘周围,故而得名三星堆。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有着悠久的历史截止至2021年,它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蕴含文化最为丰富的-一个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是“长江文明之源”。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高度长达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度为1.38米的青铜面具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矿世神品。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查看全
简介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1]

历史价值
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两个祭祀坑坑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三星堆遗址依托鸭子河,横跨马牧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形成了经东、西、南三面城墙及北侧鸭子河为防御体系的古城。古城由一道外郭城(大城)和若干个内城(小城)组成,古城内外可分作祭祀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并有三星堆、月亮湾等重要夯土建筑遗迹,体现出高度繁荣,布局严整的古代王国的都城气象,是不同于中原夏、商都城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城。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金制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三星堆遗址所见古蜀国的手工业甚为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三星堆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填补了中华文明演进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环,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有助于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进程。
截至2009年,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2]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探秘三星堆!复制器物再摧毁?探究古蜀人迷之行为

发稿时间:2022-06-12 15:58: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星堆本轮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来,大量珍贵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相继出土,考古工作者正在一步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

  借力科技复原铜铃 听“古音”辨功用

  记者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获悉,7号坑提取的器物中不断发现全新器型,其中有大量铜铃,极具特色。这些铜铃会不会是古蜀人的风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相关的复原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中。

  从2020年12月11日开始发掘至今,堆满小件器物的7号坑,已有近1/3的文物提取出土,尤其是铜铃,不仅大小迥异,在纹饰方面,就有素面和花瓣状纹饰等多个类型,极具特色。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一个就是我们出土的数量很多,现在没有完全提取完,但是目前能看到的有几十件。另外就是它类型很多,而且大小差异非常大,最大的超过可能有20厘米以上,最小的可能大概只有5厘米左右。



  另外,7号坑还发现了许多形态基本一致的青铜挂架,顶部有圆纽,中部呈辐条状,底部则为圆圈承接。挂架的大小同样差异较大。3月31日,七号坑提取出土的这件“带挂架铜铃”,则直观地展示出,铜铃、挂架组合在一起的部分样貌。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现在估计有很大的一部分应该跟铜铃是作为一个组合出现的。到底是发挥什么样的一个作用,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像风铃或者其他铃铛本身的这种作用。

  铜铃、挂架大小不一,又疑似匹配成组。它们在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中究竟怎样使用?又承担什么功能?目前,考古专家正在筹备针对性研究。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去做一些复原实验,用三维扫描,还有3D打印的这样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对铜铃做一个完全一比一的复原。再之后对它进行科学的测音工作,比如说不同小的铜铃组合在一起,看看做这种测音,然后大个的单个的铜铃也再单独地去做,最终看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功能。

  复制器物再摧毁 探究古蜀人迷之行为

  除了复原铜铃,进行测音等针对性的研究,今年内,考古专家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考古,复制部分三星堆出土器物,再打碎焚烧,模拟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迷之行为,以此解码三星堆谜题。

  从三星堆8个器物坑发掘情况看,出土文物基本为破碎残损状态,很多器物在掩埋前,都经受过击打和焚烧。古蜀人为何会做出这一奇特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三星堆的一个未解之谜。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系列的实验考古,包括把青铜器或者其他的器物复制出来之后,我们也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尝试去破坏它,然后去焚烧它,看它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焚烧到、变形到那样一个程度。去寻找最可能的它原本的场景,这个也是我们接下来去解读三星堆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方法。



  据介绍,实验考古,是通过可控条件下的模拟实验,复原古人的行为和产生物质遗存的一种考古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可借此认识并解读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探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是我们去接近历史的一个必要步骤。实验考古工作在中国开展得非常少,尤其是在三星堆,我们以往几乎就没有做过特别多的工作。看能不能通过三星堆做系列性的这种实验考古的探索,然后把它变一个中国实验考古的试验田。

  7号坑将发掘至八九月 文物或达上万件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显示,三星堆7号坑仍保持着“小而美”的特点,满坑小件器物堆积,显得“琳琅满目”。现在考古专家预计,7号坑可提取文物上万件。

  不同于出土了大量大型青铜器的2号、3号、8号坑,“小而美”是7号坑的存在方式。考古专家介绍,7号坑以玉石器为主,玉璋、玉凿居多;青铜器则以小件器物为主,发现了神树残枝、眼形器、铜铃、挂架、铜瑗等,数量十分可观。器物小、碎片多,按照精细化发掘要求,文物不论大小,都要记录三维坐标和影像资料,再进行提取登记等,工作量巨大,预计发掘工作持续到今年八九月份。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比较特别的一个情况就是碎片很多,包括有很多碎得非常小的残片,我们现在已经提取了几千件,所以最终整个的提取工作完成,有可能会在上万件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7号坑器物层已经提取了将近1/3,埋藏状态更加清晰起来,基本为西段略薄、东段偏厚,最厚的部分至少有15—20厘米左右。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因为我们剩下的那一部分,还恰好是器物最厚的那个部分。这个可能也跟它当时埋藏器物时的行为有关系,我推测可能是先把整个的器物堆放在东边,然后再往西边去做一个水平的分散。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的3号、4号坑,已经发掘完毕;5号、6号坑已整体提取,正在进行实验室考古。7号和8号坑,仍在进行田野发掘。

  (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王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泉城赋刘江岳
后一篇:葡萄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