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卓然,声闻乡闾——追忆书画家张非子

(2024-05-23 18:59:53)
文艺卓然,声闻乡闾——追忆书画家张非子

     张非子(1941年10月---2007年7月),山东枣庄人,大专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枣庄市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原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张非子先生秉性纯厚,谦和讌谈,博闻强识,通金石、精鉴赏、嗜书画、擅装裱、兼爱美食,是枣庄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艺术家
    张非子思想超前,文艺卓然,声闻乡闾。于上世纪60年代就在薛城创立艺宝斋,从事文房艺术,惠及乡里,并由此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后入薛城焦化厂工会专职宣传工作。每遇出差,他必先去书店,遇见象《甲骨文字典》、《古文辞类纂》,以及《西厢记》等连环画均是必买。再就是去美术馆、展览馆看书画,看装裱则是一看就忘记了时间,南京文物总店、北京荣宝斋等地多次留下了他的足迹。那时候想学装裱不易,要到市里去开介绍信,进京还要去省政府换信。人家还保密,关键的章节不让看,由此他多次拜访荣宝斋的装裱大师张贵桐先生,并成为好友,受益良多,并一度成为鲁南揭裱修复古旧字画的高手。在“薛焦”期间,他多次举办美术班、书画装裱班,自编油印教材,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张非子的书法,初学颜真卿以丰肌肉,继学米芾、何绍基以坚其骨,草书学王铎、张旭以得潇洒飘逸之蕴意,逐渐形成了大开大合、放收有度、俊逸厚重、骨力千钧的艺术风格。他主张,楷隶之法应有悟性,草行之蕴,要有运动之势。得楷隶之笔,则行、草沉稳、不漂浮油滑,如此才能各臻其妙。而他更喜行草,结体宽博潇洒。
张非子融碑化帖,有一种深得传统文化积淀而表现出来的才情、哲思、性灵和气度。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有一“绝活”:六尺对裁,铺在画案侧身而写,一挥既就,天风扑面,气韵高古,字却个个中规合矩毫不歪斜。这一点,一般的书家很难做到。
  调入枣庄市文联以后,张非子专职书画,成为鲁南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先后与临沂、苏杭、开封、徐州等地举办联展,邀请全国知名书家张海、王澄、王冰石、曹宝麟等来枣讲学交流,又与中国书画函大、山东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联系,牵头办学,使枣庄市的书法水平很快跃居全省第三位。至张非子先生谢世时,枣庄已有26人为国家级书画会员。
    绘画方面,张非子主攻花鸟、人物,以徐青藤、八大、石涛等大师为榜样,勤临精研,寒暑不辍,汲取精华。他的画,大能得气,小者灵秀,有着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一定数量的作品被美、德、日、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各界人士收藏。(“原薛焦艺术家”系列之四。见《薛城文艺》总第33期。本文作者:宋政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