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蚕神

(2024-05-20 07:41:15)
先蚕
汉以前,蚕已被神化,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其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东汉时,所祀先蚕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 《汉旧仪》曰:“春桑生而皇后亲秉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时,改祀黄帝。北周时,又改祀神话中的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或作累祖、傫祖)。以后历代皆以西陵氏为蚕神,民间蚕农也奉祀之。
嫘祖
一名“累祖”、“傫祖”。民间信仰中的蚕神,神话传说里黄帝的元妃。南北朝时北周奉为先蚕加以祭祀。湖州(今浙江吴兴)东岳宫曾有蚕神庙,奉祀嫘祖,香火极盛。在清代豳风广义》一书中,载有祭蚕神、谢蚕神的图像,其中都供奉着西陵氏嫘祖。
马头娘
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其形象多为一女人披马皮,或一女人骑马。最早当起源于古代对妇女发明和从事蚕桑的推崇以及古人认为蚕与马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的观念。魏晋以后,此故事广泛流传,逐渐形成祭祀“马头娘”的风俗。各地民间也有小庙专门奉祀,并有在蚕农家中奉祀的。其塑像也有女子骑马的。奉祀时有的地方蚕农在下室中即以粉茧、香花供奉马头娘。蚕事毕送之。
蚕姑
晋地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其起源于谐音讹传。曲沃县西北关原有“残苦庙”。旧地方志载,春秋时介之推从晋公子重耳出亡,追赶者所逼甚急,介之推以其子林伐死。后重耳入晋为晋文公,推妻并林妻来此寻找介之推,但介之推已焚死于绵山。二人闻讯,异常悲痛,投井而死。当地人为她们立庙,名“残苦庙”。后因“残苦”与“蚕姑”谐音,讹为“蚕姑庙”庙里所供奉的也变成蚕姑,职司蚕事。 浙江蚕皇纸马
青衣神
蜀地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即蜀地先王蚕丛氏。蚕丛,文献载其为古代蜀王。传说他曾服青衣教人蚕桑,肇兴蚕织,死后被尊为青衣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载:“传蚕丛氏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常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乡人感其德,因为立祠祀之。祠庙遍于西土,罔不灵验,俗概呼之曰青衣神。”
蚕花五神
又称“蚕皇”、“五花蚕神”。其形象三眼六臂,头待夫子盔,上两手高举过头,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中两手一手抓丝,一抓茧;下两手合于腹部,捧一摞蚕茧。五花蚕神无具体祭日,只有逢年过节、蚕月大忙时香火旺盛。端午后采茧结束,各家都举行一次“谢蚕神”活动。[4]
相关传说
太古的时候,有一位父亲出外征战,家里只留下一个女儿。女儿养了一匹公马。一天女儿思念父亲,就开玩笑地对那匹马说:“如果你能帮我把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那马听了这话,真的跑到父亲那里,把父亲接了回来。为了感谢那匹马,父亲精心地照顾那匹马,谁知马却不吃食。每次看到姑娘出入都非常兴奋,高声长嘶。父亲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责问女儿。女儿就把先前对马说的戏言告诉了父亲。 于是父亲杀了那匹马,将马皮挂在院子中。 父亲再次出征,女儿就和邻居家的女孩在院子里玩。女孩用脚踢马皮,并且还说:“你是畜生,怎么能娶人当媳妇呢?你被杀死剥皮,不是自找的吗?”话还没说完,只见马皮腾空而起,卷着姑娘不见了。 过了几天,姑娘和马皮都化成了蚕,在树上吐丝。乡亲们便把这种树叫做“桑”,桑者,丧也,是说姑娘是在桑树下献身的。父亲知道了,十分伤心。 一天,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从天而降,对父亲说:“天帝封我为女仙,位在九宫仙嫔之列,在天界过得很自在,请不必为女儿担心。”说罢,升天而去。于是各地纷纷盖起蚕神庙,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马皮,俗称“马头娘 ”,祈祷蚕桑,十分灵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