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赋北宋·张咏
(2024-02-22 18:45:04)声赋 北宋 · 张咏
《声赋》之作,岂拘模限韵,春雷秋虫之为事也?盖取诸声成之文,王化之本,茍有所补,不愧空言尔。赋曰:
罔象迷冥,大人忽生。混沌初窍,呀然震惊。二仪成形,万灵吐英。天机动制,轧而为声。故形有美恶焉,声有小大焉。伊物类之动作,俟人事而克全。至于大雷隐空,万窍吼风,不为之隆;品物磨臬,羽足动发,不为之末。未若人声,与天通功,与物长雄。口吻之启,义于厥躬;道机之张,腾凌鸿濛。其所闻者,羲、黄、唐、虞,继踵而至。宇宙隘其神,造化俟其智。在声之伟也,得不回天而动地?观其得一之发,清清泠泠,凉寰洗瀛,万类听之,如懵而醒。仁信之发,溶溶弈弈,呼道振德,万类听之,如白破黑。曰礼曰义,相迭而起,鸣孝响悌,骇心清耳,万类听之,如愁得喜。广成五老,闻而启齿,曰:「是何帝皇之声也如此」?九道交讹,华夷和歌。蠢动鼻息,欢咍实多。其在物也,昭昭融融,万缘和同,万籁响空,答天之功;其在人也,万心气平,万口宣腾,《云门》、《六英》,答君之声。故知五音八声,声之枝欤?金石丝竹,声之器欤?若本不正而声不清,何尝动天地、泣鬼神而有诸?三王迭生,异业同声,唱古寡应,呼今得精。仪礼以之繁会,时风为之劲清。作礼者有周旋之矩,制乐者有《大武》之名。故圣人之音,铿如锵金;四人之治,潺若流水。加以商辛、夏癸,行无辙轨,情欲沸空,淫哇盈耳。民不知告,政声遂毁。幽厉继作,心胡可度。唱僻者轻脱,和伪者交错。鼓钲之响日驰,礼义之风日薄。王道民政,溃然投壑。攻乎亡国之音,聚为终身之乐。秦怪一声,天摇地坑。烘赫火烈,荒茫海倾。阿房辇材,蘖臬山回。紫塞筑垒,匉轰震雷。钳圣愚儒,四海睽孤。刮剥亡命,痛脑连胫。于是民失其业,怨口喋喋。野薄其农,荆榛飏风。刑失其矩,民哀无所。兵甲填委,死为怨鬼。故怨之为气也,散为嚣尘,积为屯云,闭郁六合,阳灵不矄。怨之为声也,烈风相倚,怒涛兼起,鬼哭于郊,神号于市。川谷为之斗击,山峦以之崩圮。陈、吴一呼,而宗社瓦毁。天穷地终,丑声不已。洎于汉唐,惟高与光。太宗缵尧,开元嗣皇。皆智冠今古,气凌昊苍。倚天凭怒,即动荡于八荒;按剑大呼,即交应于中方。借力者黎献,助声者贤良。亦不能广仁义于递奏,使道德之激扬,掩商、秦之馀韵,系唐、虞之声芳者也。未若我后,凝神定思,诚求理致。与圣作则,为难于易。惟礼是崇,惟仁是嗜。叩乎杳冥,清净以听。闻古谬惑,皇心不平。于以忠良是旌,息嗟吁之声;不肖是黜,息滥谬之声;均物恻隐,息哀怨之声;厚施薄敛,息流亡之声;四人是别,息浇竞之声;狴犴是理,息冤枉之声;道德是守,息兵革之声;人劳是恤,息彫斲之声;小人是远,息邪佞之声;正音是奏,息惉懘之声。奇哉壮矣,尧嗟舜惊。致《章》、《濩》之调下,觉唐尧之颂轻。浩浩荡荡,无得而名。谓声之袭也,扬溢昭灼。上贤下愚,既欢且谑。鸟兽跄跄,虫虺跃跃。信千载之一时,与有生而同乐。余欲引声而作,未知何若。
陶侃梦飞入天门赋 北宋 ·
夏竦
陶太尉之未达也,孤藐贫悴,折腰下吏,奇蹇未脱于常数,文武不可以自器。于时方隅骚动,天下恐悚。帝将付晋以大统,锡我以佳梦。是何天命宥密,感通阴骘。曜灵薄暮,星芒骈坒。营魂恍于中夜,羽化不知其何术。莫不烟昏雾迷,雨骤风疾。羽翮为吾而驰张,心胆为吾而旷逸。崛起地表,翰飞太虚。目不暇而自窥,心不暇而自图。若飞龙驾云而脱泥涂,大鹏乘风而戾天衢。势何可止,雄莫之当。月轮掩映而闪烁,明河沸渭而苍茫。不知其梦之为梦也,践逍遥之涂,届恍惚之场;但谓其飞之为飞也,翔坱圠之墟,穷汗漫之荒。曾莫知其适从,但磅礴而翱翔。忽长空之豁开,睹天门而在傍。吾谓是天也,驾元精,乘灏气,去无不至;吾谓是门也,排氤氲,鼓洪濛,去无不通。迅羽而载扬,突双扉之八重。关键纵横以离立,闬闳岌嶪以穹崇。莫不宵露珠落,残霞堕红。织女投梭而错,纤阿失辔而怔忪。天左旋而且右,斗西建而遽东。若长鲸之透禹门,而烧尾于春雷;龙梭之化屋壁,而鼓鬣于狂风。徒观夫逞雄飞,恣心曲,吸沆瀣以满其志,舞星辰以快其欲。女娲仰视而颠仆,盘古傍观而拭目。方将以造化之气为流,而刷其毛羽;以混元之窟为巢,而栖其爪足。何其四方荧荧,大明东生,馀乐熙而未已,残梦倏其如惊,羽翰虽复于手足,魂魄犹翔于杳冥。曾虚实之不辨,何有无之足冯?谓其实也,变化之力,飞扬之迹则不可得;谓其虚也,骞腾所自,耳目所记又何如此?盖灵符之先朕,天命之不秘,俾我材为大国之器,道为万世之利,功若举而无所不至,命若飞而无所不遂。故范逵有吹嘘之象,张夔有羽翼之备。然则总斧钺之任,受师旅之寄,三军负羽于左右,奇兵翼张于要地,实若周尚父有鹰扬之号,汉将军有飞将之势。则知自地升天者,起家居三公之位;天门八重者,元戎董八州之事。岂必若简子神遇,帝享之以钧天之乐;缪公梦回,天锡之以鹑首之次也哉?
宣和四年,岁在壬寅,夏五月朔,艮岳告成,命小臣质恭诣,作古赋以进。
臣俯伏惴慄,惧学术荒陋,不足以奉诏,正衣冠屏息,窃诵宸制如日月照映。
至于经营终始与其命名之意义,备载奎文,使执笔之臣徒震汗缩伏,辞其不能。
虽然,臣之荣遇,千载一时,敢不祗若休命。
于是虚心涤虑,再拜稽首而献赋焉。
其词曰:
伟兹岳之宏厚兮,固磐基于坤轴。
跨穹隆之高标兮,俯万象于林麓。
一气肇其吐吞兮,割阴阳于晦昱。
信天造而地设兮,行圣心之神欲。
相美利于艮维兮,膺亿载之假福。
允定命以匹休兮,同涧瀍之乃卜。
惟重熙兮累洽,固帝祚之无疆。
繄浚都之是宅,陋周原之匪臧。
诚体国之有制,拟形势而辨方。
伊冈联与阜属,翼庆瑞兮绵长。
仰黄屋之非心,融至道以垂裳。
即崇山之奥区,翳荟郁其苍苍。
纷川泽之沮洳,限江湖之渺茫。
类曾城与丹丘,仍飙驭之来翔。
鸣辽鹤于昼寂,啸巴猿于夜央。
霭烟霞之超绝,殆未邈乎康庄。
时万机之馀暇,顿六辔以高骧。
逸天步之辙迹,怡圣情而弗忘。
俾飞云以川泳,均草木之有光。
轩重闉之敞敞,植梅桃以时岗。
挺八仙之桂桧,涨润气以疏香。
屹舞手之奇石,导风袂以前鄣。
仰奎文之圣述,如震慄乎春雷。
兼虞商之浑灏,类云汉之昭回。
虮虱之臣不敢久以伏读兮,一再诵而心开。
灿八龙之神藻,觉虎卧之煤埃。
惟明光之绚练,永作镇于钧台。
俄北行而少进,惊泛雪之虚辟。
屏分翠绿以双抗兮,沃泉中湛而凝碧。
伊留云与宿雾,佐清致于瑶席。
饮瓯面之琼腴,贮风生于两腋。
登和容于射圃,弧矢之神威。
流芳馨于素华,且舒笑而忘归。
抚跨云之栏楯,惊倚翠之翚飞。
陟半山而前瞩,虚庑亘其绳直。
耸凝观而北列,视鉴湖之湜湜。
忽峥嵘而环合,想山之嘉色。
敞玉霄之閟洞,仙真过而寓息。
冀炼丹以服饵,生身体之羽翼。
辟琼津与清斯,望龙江而西东。
何茂脩之夹植,中演漾而溶溶。
觌山庄之派别,引回徯而曲通。
挹飞岑于秀发,倚蹑云之崇崇。
虚萧閒之邃宇,贮毫楮于厥中。
延胜筠之宿润,发五盖之游蒙。
无杂卉以周布,端此君之迎逢。
委桧阴之修径,出高阳之酒亭。
奉千钟之湛露,倾葵藿于尧龄。
欲洗练其神宅,耳漱琼之泠泠。
度金霞而矫首,介亭屹其上征。
险羊肠于九折,升云栈而心惊。
有排衙之巨石,间珍木之敷荣。
为巉妙之绝巘,类箫台之玉京。
宜帝真之下堕,后电掣而雷鸣。
继神光之烛坛,响环佩之琮琤。
何天人之无间,本皇上之精诚。
路逶迤而东转,经极目之萧森。
下来禽之茂岭,披合欢之华林。
始祈真于磴杪,终揽秀于轩阴。
启龙吟之虚堂,面紫石之高壁。
分竹斋于向背,沸不老之泉液。
爱挥云之翔鳞,若腾跃于天地。
踰万松之峻岭,设两关而嵚崎。
垂濯龙之瀑布,与蟠秀而东驰。
憩练光以容与,仰奇峰而登跻。
矧梅芦之二渚,结云浪与浮阳。
俄就夷而绝崄,复渊澄而沼方。
池名凤以号砚,乃馀波之洋洋。
即流碧之霞错,又环山之翼张。
严宏堂之三秀,奉九华之玉真。
怅白云之已远,追音徽之尚存。
壮阿阁以巢凤,拥万木之岩春。
何涟漪之飒爽,仰拱霄之是邻。
觌书馆之幽致,擅著古之佳名。
极惊蛇而走虺,知草圣之纵横。
临清流而喜赋,鄙秋风之淫声。
揭昆云兮承岚,相岧峣而抗衡。
彼会真之高馆,惣群玉之邃清。
俨疏梅之盈万,常沐雨而披烟。
俪冰姿于萼绿,非取媚而争妍。
骇白龙之喷激,落银汉于九天。
方巢云之入望,亘黄果之绵连。
登绛霄以游目,耸万寿之南山。
泻乌龙之垂霤,注雁池于石间。
企噰噰之峻亭,谅绝尘而可攀。
欣药寮之西辟,蕴丹华之秀岩。
罗玉芝与云桂,产南烛之非凡。
下丁香之密径,有间植之松杉。
嗟禾麻兮菽麦,蓻黍稷兮惟艰。
开西庄以务本,信农事之匪閒。
俯明秀之杰阁,晞梅岩及春华。
偃霜风之老桧,跂凤翼之欹斜。
荫檀栾之芸馆,豁凝思之雅堂。
备上台之珍文,若星灿而霞章。
臣盖闻赤县神州之说,方壶员峤之言,既不周之具载,亦同纪于昆崙。
定洪荒之无考,宜姑置而勿论。
穷山川于畴昔,效子长之飞鶱。
登岱宗而伫贻,尝历井于天门。
瞻巍然之日观,视凫绎之骏奔。
维祝融之巨镇,郁紫盖之奇峰。
摽赤城而霞起,滴九疑之翠浓。
观罗浮与雁荡,望庐阜之横空。
陟嵩高之峻极,有二室之重峦。
森峨峨之太华,若秀色之可餐。
耸天平于林虑,睇王屋之仙坛。
何诸山之瑰异,均赋美于一端。
岂若兹岳,神模圣作。
总众德而大备,富千岩兮万壑。
何小臣之荣观,忽承诏而骇愕。
舍荜门之圭窦,诣钧天之广乐。
惊蓬心与蒿目,荡胸次之烦浊。
欲粗穷其胜概,徒喙息乎林薄。
蜂房栉比,视闾阎也;
垤蚁往来,观市人也;
萦纡如线,贯汲流也;
布算纵横,俯阡陌也;
累块积苏,罗层台也;
翾飞蚊聚,听轮迹也;
其体穹崇,旁日月也;
其用浩博,行变化也。
尘翳翳以电扫兮,云溶溶而承宇。
既崛起以崒兮,又盘互而深阻。
远而望之,则或抗戾以分睽,或附从而党伍,或企然而仰,或偃然而俯,或相蹲踞,或相旁午;
迫而视之,则或如跃龙,或如虓虎,或若会同之冠冕,或若隐翳之环堵,或引援而维持,或参差而龃龉,或名三奇,或号太古。
万形千状,不可得而备举也。
而又瑕石诡晖,嶙峋巉岩。
灵壁之秀,发于淮之北;
太湖之异,来自江之南。
伏犀抱犊紫金之峰,凌云透月琼玉之岩。
遂根拿而固结,成耸翠之烟岚。
植湘水之丹橘,列洞庭之黄柑。
盈待凤之椅梧,耸负霜之楩楠。
筼筜篾橚矗以森萃,青纶紫荧晔晔而髿鬖。
遂凌岑而跨谷,仰缔构于其间。
虹梁并亘,旅楹有閒。
嘉玉舄之辉润,睇云楣之烂班。
临飞陛之揭孽,淼平波之汪湾。
舣青翰、投文竿,却龙舟而弗御,规就桥而处安。
得元珠于赤水,仰神圣之在宥。
推无为于象先,扩尧仁之天覆。
且帝泽之旁流,复上昭而下漏。
宜乎绝珠殊祥,骈至迭辏。
潜生沼之丹鱼,萃育薮之皓兽。
神爵栖其林,麒麟臻其囿。
屈轶茂而蓂荚滋,紫脱华而朱英秀。
何动植之休嘉,表自天之多祐。
臣又闻:「积水成渊而蛟龙生,积土成山而风雨兴」。
皆物理之自然,岂人力之所能。
盖尝观云气之霭霭,时出没而相仍。
作寰区之润泽,肇五谷之丰登。
霈为霖而复敛,抱虚壁之层层。
举兹山之尽美,渠可得而诵称。
尔乃或遐瞩以寄情,或周览以托兴。
众彩迭耀,臣目迷而不能得视;
群籁互鸣,臣耳惑而不能得听。
何神用之莫测,使凡气之无定。
品物流形,各正厥命。
如文王之在灵台,民乐其有德;
武王之居镐京,物不失其性。
岂若左太华而右褒斜,为长杨之誇;
南丹水而北紫渊,为上林之盛而已哉!
夫昔唐尧访四子于藐姑射之山,周穆宾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是皆笃要妙而有轻天下之心,务逸举而有和云谣之唱。
盖翠华之远游,徒赤子之在望。
惟吾皇之至神,扩广爱之遐想。
曾何远于九重,迈蓬瀛之清赏。
得忠嘉之信臣,协规制于明两。
罄丹款以爰谋,念贤劳之鞅掌。
迄成功于九仞,说见知于天奖。
凡经营于六载之间,而为万世无穷之休,岂不广哉!
按:《挥麈后录》卷二。又见《历代赋汇》卷七七;康熙《开封府志》
前一篇:和风消腊雪,慧雨启春雷。
后一篇:满江红元夕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