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1月25日

(2023-11-25 10:39:51)
周易赋
2018-10-31 15:55 作者:沂蒙居士 83人读过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叠加成象,鉴析准确。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观变,制器、卜占。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立“易与天地准”。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玉匣存来枕边放,怎舍一时离己身。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hige/vdxdskqf.html易经赋之

周易赋
          (成都)朱醴
开天巨作,旷世经典,群经之首,文明之源。华夏始祖,雄踞天山南北;神州后裔,世居昆仑之巅。易数早出,世代绵延。奈何洪水滔天而陆沉,浊浪排空而地陷。亿万生灵葬身鱼腹,数千孑遗幸存峰巅。黄帝降灵,车逐拓荒而南来;大禹分流,族随治水而东迁。伏羲画卦,天赐河图;文命推数,水涌洛书。六十四卦,周转循环。夏有连山八万言,藏于兰台,以艮为始;商有归藏四千言,藏于太卜,以坤为始;而周有周易五千言,藏于守藏,以乾为始。三易重沓,文旨互见。囹圄羑里,文王拘而演周易;宫廷洛邑,周公继而作卦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易传称十翼,洋洋洒洒;系辞分两部,滔滔绵绵。老庄发微,经典再现。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先秦刻于竹简木牍,汉代抄于纸张帛书。忽而焚书坑儒,幸而劫灰未冷;终有伏生授经,再图兴灭继绝。王弼扫象,理识玄奥;鼎祚集解,哲思精深。正义本义,阐发大道精微;内传外传,弘敷玄秘。鬼谷子,纵横家之祖;严君平,相学家之先。扬雄管辂,虞翻郑玄。诸葛掐指,占马前课;孔明研几,开八阵图。天罡推背,陈抟高卧。北宋五杰,并皆奇才。破缸司马光,爱莲周敦颐。邵雍奇绝,大才难伦。皇极经世传世,梅花易数发微。朱熹作注,布道于天下;欧阳东坡,讲学于域中。伯温烧饼,尽泄天机。三丰创太极,武当传心法。先天大道,冠绝奇门。
明阴而洞阳,无极而太极。大哉乾坤!天地剥离而分阴阳,银河旋转而拟太极。尊卑定位,贵贱不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积善积恶,余庆余殃。形上形下,为道为器。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易知易从,有亲有功,可久可大,盛德盛业。同声同气,类聚群分。两仪四象生八卦,三画六爻出九重。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剥极必复,否极泰来。大过小过,既济未济。潜龙飞龙,见智见仁。云从龙,风从虎。见龙在田而见利,群龙无首而见吉。蓍草分合,卦爻推移。仰观俯察,广大悉备,下定风水,上推国运。
世代年号,取自易经,洋洋大观,汇集大成。大业贞观,太和文明。景泰永泰,咸宁咸亨。乾德天命,大元至正。乾隆咸丰。东瀛尊号,明治平成。国旗太极四卦,高丽尊为。名人贤士,从兹取名。用宾于王,鸿渐于陆。蒙以养正,其介如石。
城市擘画,常采易经。城作八卦,地如太极。河湾回旋,阴阳两仪。更有天府广场,象形太极,金沙神鸟,旋转不息。
嗟夫,大哉易也!包容天地,法乎阴阳。至大至刚,容天容地。天道循环,周而复始。通古今之变,研几于无形。与乾坤而不朽,同宇宙而齐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