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赋

【并蒂花开】湄潭茶赋
赋学沙龙作品集第十期
传播赋学
名家评赋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T7wpvVXe0Vcz4dJ1NjduWj6TvRkmJMbKXoKweiaZMvyd9TkZyzJAzKaDI7BB3Kicjrnn8rOgjnpLYGKI4CTxVaA/640?wx_fmt=gif&tp=wxpic&wxfrom=5&wx_lazy=1
一、《湄潭茶赋》
李武
湄潭灵物,象山奇葩。贵之取蕊,重以摘芽。领袖群芳之首,蝉联万户之夸。盛举天香,贡以帝王之殿;珍藏瓦屋,奉于黎庶之家也。
丛峰放眼,瑞气丰盈;纵目茶园,迴旋秀色。重重叠叠,层层匐匐。莫不浪于涌,远成涛,横成波,近则息。乃至丛芽春晓,环珠剔透之莹;数蕊凝香,随絮轻飚如织。吮日珥之虹霓,迎月轮之旰昃。延绵盛景,浓妆艳饰。
至若问茶山水,相约新芳。竹裹延以清友,迎风坐于夕阳。而观其形,察其色,尝其味,闻其香。探汤茗之真谛,吐胆气于昂扬。酒畅而起豪放,茶兴则尽江郎。论道高台,集茶界之俊秀;同题共唱,聚春浓而醉狂。琴棋书画兮轻描大雅,文人墨客兮接口成章。
于是燕话源头,时壶嫩蕊。把盏之间,谘经诹史。贵州通志以明彰,陆羽茶经而所指。有高人之垂青,得京阙之诏旨。况乃民国茶圃,七载培植于艰辛;浙大精英,多年研判而未止。爰乎湄潭之茶,品牌选纪。更喜产业之发展,工艺创新;甚以身显而名扬,金奖累累耳。
夫既几案茶汤,长谈阔论;青眉喜动,缀系奇珍。遂得聚英会贤,雅兴合于挚友;禅云茶雾,善果言以元因。乎哉!念及九君子湄江歌吟,脍炙以茶诗曲赋;三军旅文化遗产,慷慨于抱朴贞淳。前有茶师过过,后来茶人频频。仁心厚厚,茶事津津。
观乎乌江之北,娄山之南,其水颠倒之流合,如眉弯环之顺势。览两岸草长莺飞,看一江清波连缀
至若繁花簇簇,枝蔓娟娟;笑语熙熙,风情盎盎。七彩部落,炫灵秀之烟煴;八景琴洲,驾轻舟而鼓荡。会当银柜于顶,一览众山之莽。湄江峡谷景也,犹胜桂林;天下第一壶兮,无可比象。凤凰山下,民居俯仰。竹园湖水兮唇齿相依;青瓦白墙兮夷达旷敞。况乎百面水,桥成群;溶洞谜,飞瀑漭。夫乐者寻,索隐则无惧艰辛;寻者乐,探幽而难抑心痒。茶缘有时,人心所向。
嗟呼!茶园焕翠,畎垄飘香。青山绿水,美丽村庄。上承先人之睿智,下启来者之激扬。绿色资源,脱贫致富之希望;生态优势,民勤域瑞于茶乡。盖以茶繁文,茶交友;茶兴业,茶促商。同心奋力,打造中国西部茶海新篇章也!
(赋依平水韵)
二、《湄潭茶赋》
张秀东
以“茶瀹文史,流韵今古”为韵次用1
民生七俗2,关涉千家。加餐3而既裹其腹,涤虑而唯赖乎茶。何况湄潭4,枕带山泉5之流韵;自从平播,卜苦竹坝6而成衙。更激扬滩坝,缭绕清嘉。乃有茅贡米7,眉尖芽8。名传堂庙,誉满迩遐。今值打鼓坡9碑林筹建,邀文士铭勒风华。忝列其间矣,敢辞其拙耶?
予观夫湄水波涛,竹关锁钥。抵玉屏10以回环,涌巨浪而磅礴。浮岚起,聚天地之菁华;飞翠凝,结荈茶之魂魄。是以坝地丘陵,峰丛沟壑,共山水而生,赖雾岚之瀹者。行行复列列,络绎绵延;丛丛而密密,高低错落耳。
每逢东方日曙,南国风熏。便有小姑兮奕奕,随长嫂兮欣欣。欢歌笑语,度涧穿云。玉指纤纤,出而迎一轮红日;翠芽嫩嫩,归而趁一路斜曛。此茶也,既得山川之造化,天地之氤氲。又经年年素手,代代红裙。故千筐万篓,皆斗艳吐芬者焉。无怪乎竟陵11之茶经有赞,黔省之通志有文也。
刻骨昔年,扶桑蕞尔,抱狼子之野心,舞魔刀而乱指。吾江山之半壁,不幸陆沉;吾民族之复兴,在乎学子。曾有七百人,涉五千里。跨六省,迁四番,排万难,历九死。一路饥寒,长途迁徙。是湄潭之父老,如母亲之乳哺其婴;故浙大之师生,若茶树之根扎于此。其孺慕之情,成长之史,今八十年矣。
其母兮舐犊之爱,其子兮唯是以求。难忘十鸡之党12,万担之刘13,彼老板娘,免费之茶水;滋诺氏奖,获得者咽喉14。众父老倾家私之所有,共国难于当头。是竺公15之考察,严老16之挽留。乃有开荒于打鼓坡,湄红出世;建厂以纾国难,茶绿满眸。
乃有九君子17之吟酬,对玉树,捧金瓯18,演旷世风流;众乡亲所采捃,抱家仇,怀国恨,送乌江航运19。荈茶换以炮枪,血汗流而拭抆。老幼勤,军民奋。倭国无条件之投降,乃毋庸问者也。猗与!芽芽叶叶,为兴华而肇基;盏盏杯杯,乃爱国之流韵也。
居诸20日月,荏苒光阴。漱八十载而发展,动几代人之崇钦。其遵义红,湄江片,湄潭翠,贵州针。名也其传甚远,赛而其奖必金。料个中岂惟茶道,实在人心也!予久仰名茶之史,躬逢盛会于今。对红红之火焰21,登翠翠之黛岑。遄飞逸兴,俯畅遥襟,安得不放歌而长吟哉?
歌曰:贵东平越军民府22,苦竹坝上茶万古。藕舫23相逢严溥泉24,茶芽变作回天弩。军民赖以破扶桑,社稷竟然茶做主!竹坝谁言姓苦耶?玉屏山下共歌舞。
注释:
1、本八韵律赋,以“茶瀹文史,流韵今古”为题韵,次序而成者也。2、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并列七俗,是为民生日用而常需之物。
3、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4、湄潭:《康熙湄潭县志》:“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平建县,以关外四牌地置湄潭县,卜治于苦竹坝而城之”,“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5、带山泉:隋大业十一年,招慰置义泉县,以带山泉为名,隶明阳郡。
6、苦竹坝:见注4。
7、茅贡米:湄潭茅坝米在明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故称为“茅贡米”。茅贡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为米中精品。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曾将其誉为“黔中之宝”。
8、眉尖芽: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9、打鼓坡:今名象山。地存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是湄潭县珍贵的不可移动茶文物。
10、玉屏:玉屏山。见注4。
11、竟陵: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12、十鸡之党: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在那段物质匮乏岁月,曾有一党姓村民将家里仅有的十只鸡送到浙大食堂。13、万担之刘:当时,有一刘姓富商将囤积的万担粮食无偿捐献给浙大。
14、此句乃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回忆跟随浙大在湄潭读书时场景:“那时湄潭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都十分艰苦,为节省桐油…每晚到一茶馆看书。茶馆坐满茶客…老板娘次次为我泡一碗茶端过来,摆我面前,且不收茶钱。”以上三注列举三个小故事,意在说明当时之湄潭父老不分男女、不论贫富,皆对浙大有“哺乳”之情。
15、竺公:即当时浙大竺可桢校长。1939年2月,竺校长来到贵阳,与当时的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商议,准备把浙大迁到云南的建水或贵州的安顺,在商议过程中,恰遇湄潭在贵阳做事的陈世贤、宋麟生两人,他们力劝竺校长迁往湄潭,因为湄潭山清水秀、价廉物美,人民感情淳朴。竺校长听了两人的介绍后,遂来湄潭考察。
16、严老:时任湄潭县县长的严溥泉在江苏任过职,听说竺校长来湄考察很高兴,亲自召集各界人士组织了21个团体,对竺校长的到来表示隆重的欢迎,并告诉竺校长把湄潭最好的房舍供浙大师生选用,竺校长在湄考察一天后,决定了将浙大迁到湄潭。
17、九君子:抗战期间,浙大“湄江吟社”九君子如苏步青、江问渔、王季梁、祝廉先、胡哲敷、张鸿漠、郑晓沧、刘淦芝等一代学界精英,曾作同题诗词《试新茶》18首,成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一曲绝唱。
18、金瓯:金的盆、盂之属。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此处双关,既指茶具,亦指国土。
19、乌江航运:抗战时期,川湘公路和乌江航运是经四川与湖南连接抗战前线和大后方的两条重要交通线,巩固抗战后方的统治和保证支持前线的物资运输。
20、居诸:《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孔颖达疏:“居诸者,语助也。”
21、火焰:此指火焰山。湄潭“天下第一壶”座落于湄潭县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火焰山山顶,在2006年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是目前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建筑。
22、贵东平越军民府: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平建县,设平越军民府;清顺治十六年,湄潭县归入清廷,仍隶平越军民府。康熙二十年,湄潭隶属贵州省分守贵东道平越军民府。
23、藕舫: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24、严溥泉:见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