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敬火神
(2023-01-28 09:45:04)
正月初七敬火神
三余草堂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
在我们家乡山东省微山县一直有敬火神的习俗。大年初七吃过找饭,大家就把方桌搬到大门外的广场上,摆好香炉,放炮燃香敬火神形成祭祀火神的习俗。在冬春之交,自然界处于阴阳转换的交点上,阴盛阳衰,万物正待重生。“火”主阳,意味光明和希望,可以推动阳气上升。民众假借祭火(神),以此希望阳气上升,如此一来,自然界的阴阳失衡能够成功转换。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对“火”崇拜的习俗。当火逐渐人格化为火神时,民间会希望通过祭祀火神获得庇佑。通过火神祭祀活动,村民传达心愿、寄托内心得诉求。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说又可以可保佑全年平平安安不发生火灾。
在我们家乡山东省微山县一直有敬火神的习俗。大年初七吃过找饭,大家就把方桌搬到大门外的广场上,摆好香炉,放炮燃香敬火神形成祭祀火神的习俗。在冬春之交,自然界处于阴阳转换的交点上,阴盛阳衰,万物正待重生。“火”主阳,意味光明和希望,可以推动阳气上升。民众假借祭火(神),以此希望阳气上升,如此一来,自然界的阴阳失衡能够成功转换。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对“火”崇拜的习俗。当火逐渐人格化为火神时,民间会希望通过祭祀火神获得庇佑。通过火神祭祀活动,村民传达心愿、寄托内心得诉求。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说又可以可保佑全年平平安安不发生火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