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联解读

(2022-10-08 08:25:38)

嘉联解读 [对联]      文/【三余草堂】   
[修改] [删除]
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如鶼比翼,鲽比目,比肩。
嘉联解读·三余草堂


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如鶼比翼,鲽比目,比肩。

鹣,又称比翼鸟,蛮蛮,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鸟名。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鹣交鲽合(比喻男女欢爱,夫妻情笃);鹣鹣(比翼);鹣鹣比翼;(夫妇和睦恩爱,有如比翼鸟);鹣蟨(比翼鸟和比肩兽。比喻关系密切的亲友)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飞翔)。《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韩诗外传》卷五:"南方有鸟名曰鹣,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隋书·儒林传·刘炫》:"齐镳骥騄,比翼鹓鸿……厚礼殊恩,增荣改价,其幸三也。"《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西山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山海经》亦云:"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喻夫妇相伴不离。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今宵照独立,顾影自茕茕。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三:"教子不求官,百年乐比翼。郭沫若《瓶》诗之一:"在那宝叔山的山顶,会添出她和我的一座比翼的新坟。"·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鲽 dié形声。字从鱼,从枼(yè),枼亦声。""意为"薄片"""""联合起来表示"一种身体形状像薄片的鱼"。本义:身体形状扁平像薄片的鱼。也是鱼类的一种,硬骨鱼纲鲽科鱼类的统称。比目鱼的一类。体长椭圆形,卵圆形或菱形,侧扁,尾柄短而高。前鳃盖骨边缘游离。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位于头的右侧,最大体长约3M。口前位,下颌多少突出,前鳃盖骨边缘一般游离。有眼侧暗褐色,无眼侧白色。""字,是比目鱼的古称,我国文献很早就有比目鱼的记录,春秋时代管仲所作的《管子》一书中便有记载,说古之王者将行"封禅"(祭告天地的大典)之时,东海有人进贡比目鱼。我们都知道比目鱼是潜卧于海底的一种鱼类,两眼生于身体的同一侧,日本料理中也有比目鱼寿司。
比目,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又名比目鱼。比目鱼又叫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古人留下了许多吟颂比目鱼的佳句:"凤凰双栖鱼比目""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描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剧本,其名就叫《比目鱼》。其实古人对比目鱼的认识是有误的。《尔雅·释地》中说:"东方有比目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吴都赋》中又说:"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注曰:"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半也。俗云:越王鲙鱼未尽,因而以其半弃于水中为鱼,遂无其一面,故曰王余也。")古人之所以称其为"比目鱼"就是因其"状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故称比目鱼。"前面已经说了,比目鱼确实是一侧有眼,一侧无眼的怪鱼,但并非只有一只眼,而是两只眼贴近在一边,说它"两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错特错了,两条鱼怎么能够合拢到一起呢?不同类的比目鱼的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鲆科的两眼长在左侧,鲽科鳎科的两眼却长在右侧。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婉翼清兮,倩若春簇。
有凤求凰,上下其音。濯我羽兮,得栖良木。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思君子兮,难调机杼。  有花并蒂,枝结连理。适我愿兮,岁岁亲睦。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情脉脉兮,说于朝暮。  有琴邀瑟,充耳秀盈。贻我心兮,得携鸳鹭。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颠倒思兮,难得倾诉。  兰桂齐芳,龟龄鹤寿。抒我意兮,长伴君处。

jué部首:虫笔画:18画读音:jué 。字形字义:形声。字从虫,从厥,厥亦声。意为憋气发力,引申为以极限体力搏斗指地上动物。联合起来表示势均力敌的动物。本义:势均力敌的动物。蟨。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双头鸟。说明:势均力敌的动物大概有虎和豹、豺与狼之类。古书上说的一种兽。鹣蟨(比翼鸟和比肩兽。比喻关系密切的亲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保存
后一篇:七律·二董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