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绍箕裘
(2022-05-01 09:01:38)
克绍箕裘 ;
成语,拼音是kè shào j qiú,原指能继制藤器或风裘之事。后喻能继承父祖之技艺或事业,常用此语。意思是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出自《礼记·学记》。《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自身学习没有独到之处,仅仅能掌握背诵的知识的是不足以作别人老师的。一定要让学习的人听从解说吗?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到疑惑,却无法表述出来,那就为他们作出解释。给他们解释了但还不能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把它放在那里等到以后再解释。冶铁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做鼓气用的风裘。制弓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制作畚箕藤器。才开始被用来驾车的小马,一定会被系在车后,尾随着车辆前进。君子们但凡能够明察到这三件事的,那么他一定是有学习的志向的。"
十三经注疏.礼记学记
东汉郑玄注云:仍见其家锢补穿凿之器也。补器者。其金柔乃合。有似於为裘。
隋唐陆德明云:冶,音也。锢,音固。穿字又作(上穴下身)音川。凿,在洛反。
郑玄注云: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者,仍见其家桡角干也。桡角干者,其材宜调,调乃三体相胜,有似於为杨柳之箕。
陆德明云:箕,音基,注同。桡,而小反,下同。曲,屈也,一音乃孝反。干,古旦反。胜,音升,任也,一本作称尺证反。
郑玄注云: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者,以言仍见,则贯,即事易也。
郑玄注云: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学矣者,仍读先王之道,则为来事不惑。
唐孔颖达疏云:此一节论学者数见数习其学则善,故三譬之。此为第一譬。良,善也。冶谓铸冶也。裘,谓衣裘也。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者,此第二譬,亦世业者。箕,柳箕也。言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者,此第三譬,明新习者也。始驾者,谓马子始学驾车之时反之者(马子,马之子,小马驹也),驾马之法,大马本驾在车前,今将马子系随车后而行,故云反之。车在马前所以然者,此驹既未曾驾车,若忽驾之,必当惊奔。今以大马牵车於前,而系驹於后,使此驹日日见车之行,其驹惯习,而后驾之,不复惊也。言学者亦须先教小事操缦之属,然后乃示其业,则道乃易成也。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学矣者,结上三事。三事皆须积习,非一日所成。君子察此三事之由,则可有志於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