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2021-04-17 21:08:39)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1:12
看来辞赋不好学呀,想说爱它不容易呀!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2:24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基本概念, 今天要讲的是: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3:01
我们知道,骈句的句式有长有短,节奏多变,这种朗读节奏给人以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其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有节律的转换,更彰显了音韵流畅的美感和铿锵通畅的气势。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辞赋中骈句四字以上必须有虚词,且本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3:39
那么,骈句中本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到底要遵循哪些规律呢?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4:13
一、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5:04
二、骈句的平仄 

骈句的平仄包括三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副班主任~柳絮纷飞(305519378)  20:05:13
@好诗总校长~春天 校长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5:27
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5:45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6:02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6:14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6:40
先看例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7:18
蛟-凤;士-宗,电-霜,军-库,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8:00
蛟-电;凤-霜;士-军;宗-库,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8:36
宗-库,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9:12
映/弁峰/之峻,润/湿地/之清。

映-峰-峻;润-地-清,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09:51
峰-地;峻-清,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领字不作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0:30
峻-清, 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1:11
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中-鸟-唱,下-鸿-飞,本句中相连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2:02
中-下,鸟-鸿,唱-飞,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2:34
唱-飞,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2:50
豪富石崇,邀客不空金谷盏;风流山简,驻军常醉习家池。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3:54
富-崇,客-空-盏,流-简,军-醉-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4:17
富-流,崇-简,客-军,空-醉,盏-池,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4:31
盏-池,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4:52
当然也有例外,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骈句一开始并不是十分工整的,后来才逐渐变得精巧和工整。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5:22
缭绕于/千山/之峰, 飘颻于/一野/之毯。(颻,念yáo)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5:51
本句:绕-山-峰,飖-野-毯(这里山-峰,野-毯没有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6:07
对句:绕-颻 ,山-野,峰-毯

句脚:峰-毯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6:30
云浮/虚表/而卧,玉在/净空/将归

本句:浮-表-卧,在-空-归

对句:浮-在,表-空,卧-归

句脚:卧-归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7:11
六朝骈赋,其声调应用比仅区分平仄两类应用更加细腻与复杂,尤其是在两句之间的骈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7:46
六朝骈句在仄声调对仄声调时,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这种现象,在句脚字上,尤其多见。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8:17
唐代律赋中,用仄韵时,亦常见句脚以不同声调的仄字来做骈对,并没有严格到凡仄字必以平声字相骈对。但是同声调不能骈对的观念早已形成,即上声不能对上声,只能对平、去、入声调。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9:06
请看例句: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念y)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19:46
本句:原-旷-视,泽-纡-瞩

对句:原-泽,旷-纡,视-瞩

句脚:势-嘱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0:41
这里,势就是去声,瞩就是入声,这个骈句句脚上的字就是同是仄声,而是上、去

入方便寻求变化。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1:01
平仄在同一节奏内的应用,有个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2:09
骈句绝大部分都是两字为一个节奏,也有三、四字为一节奏的情形,此时,同一节奏里的字的声调,若全用仄声调字,亦要争取上、去、入三声变化。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2:42
极少有一个节奏内,用三、四仄声字都用一个声调的情况,如:“上、上、上”“去、去、去”“入、入、入”,如此声调,实在难读。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3:10
用平声字时,同一吟诵节奏内,亦较少见三或四个平声字排在一起的情况。这些声调运用规律,骈句与诗句原理是相通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3:38
结论:

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4:07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4:22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4:35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5:02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5:38
对于第4条,上面的例句没有分别列出,那是因为赋句中三字及其以上为一个节奏的本来就不多,就以上例句来看,也只有“孟学士”“王将军”“金谷盏”“习家池”共四个,而这四个节奏的平仄分别为“去入去”“平平平”“平上上”“入平平”,而像“王将军”这样的节奏,在赋文中是极少见的,是特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6:17
归纳起来,无非是“韵同调,对求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6:39
即对诗赋而言,押韵字必须同声调,相骈对的字要求声调的不同。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6:54
正因为如此,无论诗与赋,用平声韵时,其相对的字要用仄声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7:09
而仄声韵时,除了可以用平声字相对之外,还可以用仄声字中的其余两个声调的字去骈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7:19
但就声韵原理而言,两句之间无疑是“凡平以仄对”或“凡仄以平对”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7:32
所以,在我们今后的创作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这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无论放哪里都不会被挑剔。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8:02
三、骈文的平仄

上面已经讲了骈句的平仄,以骈句为构成要素的文体有骈文也有骈赋,骈文与骈赋、律赋在句脚平仄上的区别较为明显。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8:34
骈赋和律赋的句脚平仄,在以后的讲义中会做专门的介绍。下面我们要讲的是骈文的句脚字的平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8:55
前面我们在讲隔句的时候,我们介绍了马蹄律。马蹄律的概念与应用,最早起源于骈文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9:09
后广泛应用于骈文,多分句长联,及赋类隔句句式的句脚字平仄安排。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9:40
要注意的是,在六朝以后,脚字平仄相对已是作骈文的规则之一,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29:54
所以,真正的马蹄律,其开始平仄都是相反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0:24
比如起句的脚字为平,对句的脚字就必须是仄,然后,相邻句的句脚字平仄与对句相同,比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往复。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1:18
这就是清人说的“平顶平,仄顶仄”---第一骈中对句的脚字如果是平,那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亦当用平,若是仄,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也是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1:44
骈文和骈律赋中“隔句对”的句式,其原理都是一样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2:10
隔句句式总共有四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句脚字的平仄都是“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所以隔句遵循马蹄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2:46
我们知道,骈文是两句为一个骈对单位而串成文章的,马蹄律即是这个环境下,针对骈文句脚字平仄而言。它首先注重在一个骈对单位之内,其每句的句脚平仄要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3:11
若起为平,对即是仄,这是它的第一个规则。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3:23
在这个规则之后,还要注重两个骈对单位之间的句脚字平仄协调。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3:44
而这个协调方式,亦始终处于“对”的概念之中,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4:00
即“平,仄”(即第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仄,平”(第二个骈对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如此即是马蹄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4:19
骈文不可能仅此四句,再往后,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如此循环往复。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4:50
所以,马蹄律的关键就在开始时的一个骈对单位之中。如开始时的骈对单位(两句)不能做到句脚平仄相对的话,则以后无法继续。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5:19
对于马蹄律,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这样说的:“马蹄律,简单地说,即“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这种规则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5:54
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就是仄仄,仄仄之后就平平。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单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6:22
按照这个解释,马的行走姿态就变成了先运动一边的前后蹄,即此处说的“平平”,再运动另一边的前后蹄,即“仄仄”。而这显然与马行走的“斜对角迈蹄”规律相背离。所以,这种解释,是不尽完善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6:42
骈文的句脚字平仄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汉文字声韵学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的,从发现“四声”(即平上去入)到研究“四声”,再到具体使用在各种文体之中,而后经过不断修正直到取得大致认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大抵从六朝开始到唐初或唐代中期才基本定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6:57
六朝骈文的句脚字平仄,与唐宋相比较,不尽相同。前面说过,六朝时期,在平仄字相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且对于隔句对中分句的脚字声调安排,亦不及唐宋认识清晰。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7:26
先来看一段《哀江南赋》: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7:45
粤以戊辰之年(平),建亥之月(仄),大盗移国(仄),金陵瓦解(仄)。余乃窜身荒谷(仄),公私涂炭(仄)。华阳奔命(仄),有去无归(平),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仄),三日哭于都亭(平),三年囚于别馆(仄)。天道周星(平),物极不反(仄)。傅燮(xiè)之但悲身世(仄),无处求生(平);袁安之每念王室(仄),自然流涕(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8:35
昔桓君山之志事(仄),杜元凯之平生(平),并有著书(平),咸能自序(仄)。潘岳之文采(仄),始述家风(平);陆机之辞赋(仄),先陈世德(仄)。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38:50
从这些句脚字可以看出,常有数仄字连用现象,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骈文,还没有形成如唐宋骈文在句脚平仄上那样严格讲究“平顶平,仄顶仄”的马蹄格式,隔句对亦是如此。考其主要原因,大抵是六朝时期尚无较统一的“平仄”概念。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41:08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认真读慢慢体会

副班主任~柳絮纷飞(305519378)  20:42:02
@好诗总校长~春天 校长辛苦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42:42
苏绍康老师又写了新赋,我发来大家读读。

副班主任~柳絮纷飞(305519378)  20:43:23
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辞赋3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好诗总校长~春天(471787778)  20:43:47
苏绍康 || 烟雨楼赋
以「紫烟灵雨映红日」为韵。

       昊天盈乎紫气,长水和以朱弦。一湖澄镜,万象腾欢。凝清浏于湖泽,敷祥瑞于川原。名以名楼文脉,话于话雨分烟。晋馆嘉宾,台筑湖滨以栖宿;明置小岛,楼晖日耀而流丹。其水涵清,廉洁之心由著;其明比德,馨香之义是全。故天子乐往,骚客争先也。

       伊昔沐清晖,承御旨。甘露汪洋,天恩滂霈。菱香榭里,龙卧蓬莱之中;菰云簃间,身藏帝王之醉。是以瑶光立御碑于亭,乾隆遗圣手之记。六下南国,咏联于红雨青烟;八上琼楼,格泉而化碧作紫。若夫碧浪红船,天清云净。临碧树而历历分明,覆幽楼而徐徐萦映。百鸟颉颃以来回,群鱼容与而游泳。莫不悦乎情,而畅乎性也。

       若乃蔼蔼轻杨,离离芳树。滃郁当烟,弥漫若雨。凝洽气象于雕甍,浃滞风烟于善渚。观其翠木屏拥,澄澜砥平。烁日生霞,连天光而不断;蓄灵聚气,带水色而相横。修矶钓鳌;会三俊才皆折桂;灵烟煮雨,与七名楼共争鸣。岂非应会文运,闪耀炳灵。至若酌清圣,约诸公。跻楼以赏月,摘桂以乘风。邀皓彩之娥女,畅幽怀于苍穹。歌曹勋之索酒,想叔问之解红。无不深情雅趣,其乐无穷也。

       故曰士乐民乐,众乐交织也。登斯楼也,身乐于红雨紫烟,心乐于观星掌日。瞻其人文之功,感其精神之力。所乐者何?已得去私之尺也。是以仕耻乐其乐而利其利,不忘初心;民荣贤其贤而亲其亲,深爱中国。无乃天光发乎幽潜,仁声振于潜蛰乎。撸袖善干,长涌鸣跃之情;无私奋行,必蒙瓜井之泽。倘能斯焉取斯,初心必将始终如一也。  



【作者简介】苏绍康老师:荀社社长,浙江省赐福学会副会长,据《横溪苏氏宗谱序》载为苏东坡第30代传人。曾获“黄帝陵祭文”全国一等奖,《百水赋》全国第三名,《九江龙舟赋》全国第二名。曾有20余次比赛进入全国前十名。《嘉兴廿赋(律赋)》被制成嘉兴市外宣礼品赠送嘉宾。著有《台州之赋》《苏氏赋学指南》《(道德经)俗解》等著作,应邀作《乌镇赋》《南湖红船赋》《应兴楼赋》等100余篇,碑刻20余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