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赋李觏

(2021-03-09 19:56:39)
长江赋  李觏
 臣闻养万物者,惟地之大,水居其上,则地不能载,以触以啮以断以掘,深或无底,远或几千万里。则江之为水,臣不得而计之矣!蜀焉,我顶;吴焉,我腹;淮,我之腋;海,我之足。朝溪暮谷,刮骨磨肉,委之填之而莫饱,其欲万山崔,崔将裹將束,如儿童之见犇马,缩头敛手,避路而踯躅。时清气和,无涛无波,千丈一席,可眠可歌,变动顷刻,四天怒色,凶烟暴云,对面漆黒。谁为风师,谁为水伯。不轨不法,无别无识。风兮,何声?水兮,何形?前雷后霆,水堆雪层,操舟之老尚不能自保,况乃远而行客。孰不椎心而太息?出如登山,入如沈泉。退无所止,进不得前。龙螭蛇鼋固执杀生之权,虾蟹琐琐犹或贾勇而争先,嗟乎!生之难,成之难,父母君师之所爱,而托命于其间,幸而免者,盖有之矣。不幸而死者,何可胜。纪鱼腹未消,橹声相继,岂非利欲之牵人而危亡之。不避扬荆巴蜀,交广瓯闽。地有常产,物有常珍。衣者、食者、器者、玩者。歌童舞女,诡异妖冶。官所不取,则掠之私舍,孰贤孰才?贪哉!鄙哉!重装叠载,逾江越淮。然则视长鲸之怒,东海不啻,如蠛蠓之浮杯,呜呼!山川之阻,土地之富,天下有道,则王之外府;天下无道,则奸雄所处。盖足于财用而利于守御。故周之衰也,有吴有楚汗之乱也。曰策曰权琅琊因之以建大号,刘裕得之,以入中原。道成萧衍迄于霸。先自取自守,人谁敢言?赤壁之败,曹操寿春之走;苻坚虽历数之,有在亦事势之使然。及夫孙皓之虐,叔宝之昏,而后能灭焉!劳乎哉!经几代而几年。臣闻《周书》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阴阳有消长,日月有蔽亏,在乎备之得所则祸何能为。伏惟国家重西北而轻东南。臣何以知之,彼之官也特举,此之官也累资。敛于此则莫知其竭,输于彼则唯恐不支。官以资则庸人并进,敛之竭則民业多隳。为贪为暴,为寒为饥。如是而不为盗贼,臣不知其所归。诸夏内也为腹心,夷狄外也为手足,轻重之理岂神明之所不烛。秦备胡而陈胜起事,唐戍蛮而庞勋肆毒。观其土崩之由,诚可为之痛哭。古者有采诗之官,惟赋亦古诗之流,贱臣不获言于朝,敢赋心之忧愁,安得为太平之草木?雨露兮千秋!

作者简介:李觏,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

李觏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自幼聪颖好学。5岁知声律、习字书,10岁通诗文,20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但科举一再受挫,仕途渺茫。从此退居家中,奉养老母,潜心著述。于庆历三年(1043)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受郡守之请办学,开课授徒,慕名求学者常有数百人。"为盱江一时儒宗",人称"盱江先生"。曾巩和任过御史要职的邓润甫等,都是他的高徒。王安石与他也有交往,其《答王景山书》一文中就提到过自己曾采纳过李觏的意见,而邓润甫更是积极参与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于皇佑元年(1049)上书,称李觏"讲论六经,辩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后经范仲淹、余靖等人多次举荐,乃授为太学助教,历任太学说书、海门(今江苏海门)主簿、太学直讲等职。嘉佑四年(1059)权同管勾太学,以迁葬祖母,请假回乡,八月病逝于家,享年51岁,葬于凤凰山麓。

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著作家。一生著述宏富,生前自编《退居类稿》12卷,《皇佑续稿》8卷。其门生邓润甫为其辑有《后集》6卷。现存有《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37卷。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全集共37万字。

李觏是滕王李元婴的后裔,可是有的人却乱认祖宗到南唐皇室名下去了,要知道南唐是被赵宋所灭,如果是南唐皇室后裔躲都来不及还敢到处开坛讲学,并被赵宋所重视?赵宋会让一个自己灭掉的政权后人在自己治下有那么大影响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况且还是在北宋初期。李觏的祖上真实世系是:一世祖唐高祖李渊-二世祖滕王李元婴-三世祖万五公-四世祖千一宫使-五世祖一壹宫使讳珍-六世祖恭-七世祖六府君-八世祖十四府君-九世祖守藩-十世祖仲长-十一世祖遇-十二世祖三公讳彦宽-十三世祖有馀即李觏之父,李觏是滕王后裔世系明确,而同时代官至枢密副使的族人李山甫是李觏的堂侄,李山甫高祖父逵公与李觏曾祖父遇公是亲兄弟,李觏的六世祖李恭早在唐朝中期就与堂弟李威从宜黄至南城开基繁衍,二人为南城李氏始祖,为当地望族,那时资溪、新城(黎川)都属于南城县管辖,而今留在本地的恭公后裔多分布于资溪、黎川一带,外迁族人遍布各地,这就是"天潢世胃"李觏的家世大略。


自幼聪颖

李觏自幼聪明好学六七岁始"习字书",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父亲去世,母亲"垦阅农事,夜治女功"(《先夫人墓志》),得免冻馁之苦。服丧三年,十七岁始出外游学。二十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

长江赋李觏
长江赋李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莺啼序
后一篇:题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