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律赋骈句的句式

(2020-08-19 17:41:31)

律赋骈句的句式

平仄、句式、押韵和对仗是律赋形式的四要素,会写律赋,必须这四要素。

    上两次讲了骈句的平仄,讲完了律赋的第一要素,一起复习其重点:

    1、骈句平仄的总则:非节奏点不论,节奏点分明;但可谋上去入之变

    2、节奏点在偶数字上居多,但有的骈句的节奏点为奇数字。如变方流于斜汉,叠圆影于遥天。中的字和字。

    3、节奏点开篇可连韵,如浩虚舟《行不由径赋》:澹台灭明,幽栖武城。

    4谋上去之变。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大类, 如果同为仄声,其声调不同即可相对,如上声可以和去声、入声相对,这就是谋上去之变

    所以骈句的平仄比近体诗和对联的平仄简单,因此学写赋也不难。

    如果用联的平仄规则套律赋,是戴着镣铐跳舞。

    如果坚持每天用赋写日记,哪怕每天写35句,一年就会写律赋,至于写好,那要再化许多功夫,5年、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写不好。。

今天讲骈赋和律赋的第二要素:骈句的句式,需要四次讲座:

第一讲:律赋骈句中各句式的比例及交错使用

(一)律赋的常见句式及用法:

    当下赋的创作,句式是最不被重视的,尤其是从写诗和写联转到写赋。许多句式乱得不得了,还没有意识到。

    主要有四种非常严重的错误倾向:

    一、全部用四字句,一般来说,四字句连用不能超过四句16个字。全部四字句到底是祭文常见的写法,这种写法套到赋的创作中,只能使赋变得呆滞而毫无活力。

    二、刻意使用四六句,甚至一段中就使用三到五句,这样堆砌而影响整体美。同时20字才一个韵,赋的韵味减弱。

三、通篇没有壮句,即使赋写得比较好的也不会用壮句,甚至不知壮句。当然唐律赋中也有通篇不用壮句的,至少有40篇,但还是使用壮句的多,103840

四、全文基本找不到发送字。

那么律赋的句式运用有什么规律呢?

总则:《赋谱》:“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壮句:

1、理论阐述。

1)定义:三字组成相对偶的句子,其开头有斯乃夫其等发送字引领。

2)用法:两句连用或四句连用。

普及知识:古文以“句读”定句子,一个“句读”就是一句,所以在古人看来,逗号,分号和句号一样,一个逗号也算一句。

例:乃举多士,命有司。(——白居易《赋赋》)(乃是发送字)这是两句话。

两句连用:如:于是驻清跸,御丹楹。(于是也是发送字)

如乃举多士,命有司

四句连用:如:夫其济黄道,决青冥。荫地轴,洒天经。(冥。注意句号)

3)作用:壮句不常用,一篇赋就几句而已,但壮句长于议论和抒情,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小觑。

误区:当下辞赋写手常通篇不用壮句,有的不知壮句。当然壮句也不能滥用,一般来说,一段赋不能超过两句。

2、写作指导。

动宾式两句连用的平仄类型:

1)、__  __仄,__  __ 平。

2)、__  __平,__  __ 仄。

由是变黛色,涵碧虚。(动宾式)(《墨池赋》),由是(发语词),壮句前通常有。注意!

83后中学语文教材就没有词性考试的要求了,但是词性对写赋确实很重要,这里先稍微普及一下: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种。重点是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介词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副词中词类活用很普遍。词组要重点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四种。

偏正短语通常有三种:

一、形容词加“的”加名词,如伟大的祖国。

二、副词加“地”加动词,如勇敢地战斗。

三、数词加量词加名词,如一本书。

试填一下:

于是清君侧,__ __ __

由是统三区,__ __ __

动宾式四句连用的平仄类型一

__  __仄,__  __ 平。__  __仄,__  __ 平。

例:

潘岳乃惊素发,感流年,抽彩笔,叠花笺。《秋色赋》

由是邈崖谷,遂樊跻。入云霭,出尘泥。《登吴岳赋》

于时间赵瑟,寝秦筝。驻云雨,咽咸英。《汉宫人诵洞箫赋赋》

试填一下:

于焉步古道,__ __ __ 。过灵井,__ __ __

提示:韵脚从下边选:

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十三元()】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湲爰掀燔圈谖

【十四寒】寒韩翰丹单安鞍难餐檀坛滩弹残干肝竿阑栏澜兰看刊丸完桓纨端湍酸团攒官观鸾銮峦冠欢宽盘蟠漫叹邯郸摊玕拦珊狻鼾杆跚姗殚箪瘅谰獾倌棺剜潘拼盘般蹒瘢磐瞒谩馒鳗钻抟邗汗

【十五删】删潸关弯湾还环鬟寰班斑蛮颜奸攀顽山闲艰间悭患孱潺擐圜菅般颁鬘疝讪斓娴鹇鳏殷纶

【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莲怜连田填巅鬈宣年颠牵妍研眠渊涓捐娟边编悬泉迁仙鲜钱煎然延筵毡旃蝉缠廛联篇偏绵全镌穿川缘鸢旋船涎鞭专圆员乾虔愆权拳椽传焉嫣鞯褰搴铅舷跹鹃筌痊诠悛(檀木换辶)禅婵躔颛燃涟琏便翩骈癫阗钿沿蜒胭芊鳊胼滇佃畋咽湮狷蠲蔫骞膻扇棉拴荃籼砖挛儇欢璇卷扁

动宾短语练习了,可以练习主谓的:

试填一下:

于是郎读书,,__ __ __

试写10句壮句,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的都写几个。

壮句动宾式四句连用的平仄类型二

__  __平, __  __ 仄。__  __平, __  __ 仄。

例:

既而清天步,虚武库。剑锷销,戟铓露。《铸剑戟为农器赋》

练习:

是以__ __ __,丰五谷。__ __ __,黎民福。

分析:

谷对应的第一句最后一字要平声,并且其前面一字最好是数字。同时其第一字和后面的两字构成动宾关系。

福对应的第一句最后一字要平声,并且其前面两字和后面的一个字构成动宾关系。

参考答案:

是以明四维,丰五谷。天下安,黎民福。

壮句主谓式四句连用的平仄类型一

__  __仄,__  __ 平。__  __仄,__  __ 平。

例:

1、甚有狂药下,客气粗。努石棱,磔鬡须。《酒人赋》

2、伊昔昭明来,文脉启。浸流光,濡名士(转韵)。《乌镇赋》

练习:

于是__ __ __,天下平。__ __ __,王道兴。

1、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要仄声,与平和兴字的平声相对。

2、空格处三字必须是主谓短语。前两次为主语,最后一字为谓语。

参考答案:

于是圣人出,天下平。大义见,王道兴。

壮句主谓式四句连用的平仄类型二

__ __平,__  __ 仄。__  __平,__  __ 仄。

例:

斯乃天有命,曰跻圣。太阶平,王道正。《日五色赋》(唐李程)

有关作业的问题:

我们的宗旨:通过讲座,古文功底基础很差的同学会欣赏赋,功底好的同学会写赋,已经会写赋了的同学的赋写得更加得体规范有味。

所以作业分三个层次:希望古文功底基础很差的同学认真做,不太注重质量。功底好的同学希望能高质量完成作业。已经会写赋了的同学,作业可以不做,但希望在听课中多互动,甚至指导同学的作业。

复习壮句。

(发送字)__ __仄(平),__ __ 平(仄)。

说明:

1、逗号前的一个字和句号前的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因为这是句末节奏点)。

2、逗号前的三个字和句号前的三个字必须对仗(除非是每段的首句,因为壮句不可能出现在尾句。)

3、最多连续2个句号,即12个字(不包括发送字)。

两句连续的形式为:

(发送字)__ __仄(平),__ __ 平(仄)。__ __仄(平),__ __ 平(仄)。并且句号前的字在词林正韵中同韵。

以下边的句子为例:

既而清天步,虚武库。剑锷销,戟铓露。《铸剑戟为农器赋》

1、既而(是发送字)

2、清天步和虚武库构成动宾对。剑锷销和戟铓露构成主谓对。

3、库和露为韵脚,依照词林正韵为同韵。这组壮句共12字,此句不能再接壮句了。

特别说明:

还有壮句连用的变体:

(发送字)__ __仄(平),__ __ 平(仄);__ __仄(平),__ __ 平(仄)。平,仄;仄,平。

紧句:

1、理论阐述:

1)定义:四字组成相对偶的句子。

2)用法:紧句位置自由,可用于任何地方,使用广泛,无定式。但是不能连用过多,一般不得超过16字,否则显得呆板。

例:

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韩愈《明水赋》

   至今若带兴言,如拳设喻。黄滔《融结为河岳赋》

2写作指导:

__ __ __仄(平),__  __ __平(仄)。

A、除了句末节奏点外,一般来说,其中有一处句内节奏点要平仄相对。

B、上下两句要对仗。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内自对的句式,其第二个字就是句内节奏点,所以形式为:__ 平(仄) __仄(平),__  仄(平) __平(仄)。

譬如《五色露赋》:“未若含瑞表德,耀彩逢时。含瑞和表德,耀彩和逢时都是句内对,其节奏为“未若含瑞表德,耀彩逢时。”

C、两句连接的例子:是何玉勒金策,雕轩绣轮。合合沓沓,殷殷辚辚。《曲江池赋》

D、当然其常见节奏为:“__ __ __仄(平),__  __ __平(仄)。

分句式阐述。

写作时要牢牢把握节奏点,一起划分其节奏。所以关键是分清节奏点,重点操练主谓式的紧句,因为主谓式的紧句很常见。

 

主谓式(单句):划分其节奏点。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日五色赋》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日五色赋》

势应台宿,誉比琼庭。《台州赋》

势应台宿,誉比琼庭。《台州赋》

天分秀色,地出寒山。《寒明岩赋》

天分秀色,地出寒山。《寒明岩赋》

可谓一隅物盛,廿里芳盈。《乌镇赋》

可谓一隅物盛,廿里芳盈。《乌镇赋》

懿其人文璀璨,光耀川溟。

懿其人文璀璨,光耀川溟。

主谓式(两句连用):

注意:两句连用的紧句的句号处的两个字必须同韵,其余参照上面四点。

况乎万仞凌虚,千里倒影。虎踞华裔,鲸吞虏境。《登吴岳赋》

况乎万仞凌虚,千里倒影。虎踞华裔,鲸吞虏境。《登吴岳赋》

影和境同韵。

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明水赋》

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明水赋》

明和精同韵

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白鹦鹉赋》

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白鹦鹉赋》

铺和孤同韵。

湿地飞鹭,东山可诗。书院养才,海门拒夷。《灵江赋》

湿地飞鹭,东山可诗。书院养才,海门拒夷。《灵江赋》

诗和夷同韵。

写连用的两句紧句。

有泉鉴性,有谷修身。草树含慧,井泉藏仁。

有泉鉴性,有谷修身。草树含慧,井泉藏仁。

身和仁同韵。

动宾式: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日五色赋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日五色赋

长句:

长句:五至九字组成的对偶句。长句通常控制在6字和7字句为宜,8字和9字句不能太多。

1)请找出下列长句中的虚词:

孤飞而天宇澄旷,独立而霜皋砥平。《晴皋鹤唳赋》

沿大象而其源不竭,横中古而其运无穷。卢肇《天河赋》

   萦枝分盈尺(尺素,白绢)之象,带月误如圭之质。林滋《小雪赋》

以为日象一人之德,岳是三公之名。《日观赋》

陋泰山之触石方出,鄙高唐之举袂如舞。《郊天日五色祥云赋》

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寒梧栖凤赋》

闻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

播二气而是分晷度,立五则而在审权衡。《平权衡赋》

天迥而音尘已没,风落而芳馨微至。《姮娥奔月赋》

由盛德之应矣,化清洛之温然。《温洛赋》

执箫管而宸衷时悦,临曲栏而睿思俄生。《吹笛楼赋》

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天河赋》

匪汤汤而就下,但耿耿而浮空。《天河赋》

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明水赋》

或流离于崩云之际,乍滴沥于垂露之馀。《墨池赋》

将与能而可传可继,岂谋乐而泳之游之。《墨池赋》

饮之而忘其量也,投之而无乃甚乎!《饮马投钱赋》

规律说明:骈句四字以上的每句,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虚字,而五言和七言诗句中很少出现虚词。所以诗人写赋要注意用虚词,否则整篇赋罕见虚词,就是以诗写赋,岂有赋味。

2)请划分下列长句的节奏:

孤飞而天宇澄旷,独立而霜皋砥平。《晴皋鹤唳赋》

沿大象(大道,常理)而其源不竭,横中古而其运无穷。卢肇《天河赋》

   萦枝分盈尺(尺素,白绢)之象,带月误如圭之质。林滋《小雪赋》

以为日象一人之德,岳是三公之名。《日观赋》

陋泰山之触石方出,鄙高唐之举袂如舞。《郊天日五色祥云赋》

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寒梧栖凤赋》

闻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

播二气而是分晷度,立五则而在审权衡。《平权衡赋》

天迥而音尘已没,风落而芳馨微至。《姮娥奔月赋》

由盛德之应矣,化清洛之温然。《温洛赋》

执箫管而宸衷时悦,临曲栏而睿思俄生。《吹笛楼赋》

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天河赋》

匪汤汤而就下,但耿耿而浮空。《天河赋》

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明水赋》

或流离于崩云之际,乍滴沥于垂露之馀。《墨池赋》

将与能而可传可继,岂谋乐而泳之游之。《墨池赋》

饮之而忘其量也,投之而无乃甚乎!《饮马投钱赋》

长句写作步骤(特别对于初写赋的同学和先学诗而后写赋的同学):

1)明确要使用的虚词。

2)合理把握长句的句内节奏。句内节奏很重要,关系到句子通顺与否。

3)注意节奏点平仄相对和骈句的对仗。

初学者若注意这三点,写出的长句不会太差。

于焉锦绣纷然而可羡,人文迥出以称奇。《灵江赋》

携缙云仙居之秀,载天台临海之舟。《灵江赋》

漂流惟勇者之趣,塔寺沐禅家之熹。《灵江赋》

文史寡匹于九思三省,芳允巨功于“两弹一星”《台州赋》

立绝壁于仙居,浮丽姿于霄汉。《台州赋》

风物含祯祥之美,人文有佛道相暄。《寒明岩赋》

悟至理于幽壑,寄虚怀于青暝。《寒明岩赋》

景本因心而造,人何固步成痴。《寒明岩赋》

风物含祯祥之美,人文有佛道相暄。《寒明岩赋》

苏绍康创作中的一些长句,仅供参考。

隔句:

隔句:含分句相对偶的句子,其特征为句子内有分号。

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六种。隔:隔句对者,其辞云。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举例说明(养成划分节奏的习惯)

轻隔:即四六句,上有四字,下六字。

例:器将道志,五色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舞而叶曲。

重隔:上六下四。

举例:化轻裾于五色,犹认罗衣;变纤手于一拳,以迷纨质。

疏隔者,上三,下不限多少。

例:酒之先,必资于麹蘖;室之用,终在乎户牗。

条而来,异绿虵之宛转;忽而往,同飞燕之轻盈。

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

密隔:上五以上,下六以上字。

例: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

咏《团扇》之见托,班姬恨起于长门;履坚冰以是阶,袁安叹惊于陋巷。

平隔:上下或四或五字等。

例:小山桂树,权奇可比;丘林桃花,颜色相似。

进寸而退尺,常一以贯之;日往而月来,则就其深矣。

杂隔:或上四,下五、七、八;或下四,上亦五、七、八字。

例:悔不可追,空劳于驷马;行而无迹,岂系于九衢;

孤烟不散,若袭香炉峰之前;圆月斜临,似对镜卢山之上。

得用而行,将陈力于休明之世;自强不息,必苦节于少壮之年。

及素秋之节,信谓逢时;当明德之年,何忧淹望。

采大汉强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维城之制,分土而王。

虚矫者怀不材之疑,安能自持;贾勇者有攻坚之惧,岂敢争先。

此六隔,皆为文之要,堪常用,但务晕澹耳。就中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重点掌握轻隔和重隔。轻隔就是四六句,重隔就是六四句。

  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挹之则盈,方同功于造化。——韩愈《明水赋》(轻隔)

翻雪浪与霜涛,下吞方厚;拔重峰兼叠嶂,上列圆空。——融结为河岳赋(唐黄滔)(重隔)

如何写作,举例说明:

轻隔(四六句):

1、平仄要求:__ __ __ __仄(平),__ __ __ __ __ __平(仄);__ __ __ __平(仄),__ __ __ __  __ __仄(平)。(其中句内节奏点平仄也要相对。

2、其中四字与四字对仗,六字和六字对仗。

3、注意节奏点与虚词的运用。

4、内容不要重复、拼凑,逻辑不混乱。

填空练习:

波荡仁风,__ __ __ __ __ ____ __ __ __,航红船于圣都。《南湖赋》

先分析已知句子的语法结构:

总则:先整体界定,后局部细分。整体界定:波荡仁风整体上是主谓短语。局部细分:仁风是偏正短语。

航红船于圣都。整体界定航红船于圣都,整体是后补短语。局部细分,前面部分“航红船”为动宾短语,后面部分于圣都长为介宾短语。

注意:同时也必须要考虑逻辑和意思的连贯性。

参考答案:

波荡仁风,毓赤心于长水;日升祥地,航红船于圣都。

这是__ __ __ _平,__ __ __ __ __ __仄;__ __ __ __仄,__ __ __ __  __ __仄平。

再训练一句:

若出蓬莱,            ,颂以横汾之词。

这是__ __ __ 仄,__ __ __ __ __ __平;__ __ __ __平,__ __ __ __ __ __仄。

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领袖润之,拯苍生于火水

参考答案:炎黄伟矣,泽玉宇以德仁;领袖润之,拯苍生于火水。

课后练习隔句,紧句和长句,这三种句式相对重要一些。

漫句:

漫:不对合,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

若‘昔汉武’,‘贤哉南容’,‘我圣上之有国’,‘甚哉言之出口也,电激风趋,过乎驰驱’,‘守静胜之深诫,冀一鸣而在此’,‘历历游游,宜乎凉秋’,‘诚哉性习之说,我将为教之先’等是也。

漫之为体,或奇或俗。当时好句,施之尾可也,施之头亦得也。项、腹不必用焉。

归纳:漫句的定义:漫句即散句,不需要对仗的句子。

漫句的位置:漫句在骈赋和律赋中通常只能用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施之尾可也,施之头亦得也。项、腹不必用焉。”

漫句的作用:漫句适合议论、抒情、说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小觑。

例:

1.“悠矣久矣,配吾君之永宁”——路肇《天河赋》

作用:结尾总结升华。

2.“直端门而未出,天锡予以灵瑞。是何祥而何吉?”——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

作用:结尾总结升华。

作业:写壮句、长句、紧句,隔句各10句。

(四)、骈句中各句式的比例及交错使用。

以《日五色赋》和《乌镇赋》为例说说一篇400字和700字赋中各种句式的比例和写法。

当代人一篇赋的字数,300700字最合适,因为超过700字不仅容易废话多,读者不想读;况且一块能刻700字的像样的石头的价格至少在30万以上,其价格比刻300字的石头的价格至少贵十倍,所以700字的赋基本不可能被刻石的。而300字以下的赋确实甚至不可能写得到位。所以选400字和700字的赋分别加以阐述。

《赋谱》:“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

约略一赋内用六、七紧,八、九长,八隔,一壮,一漫,六、七发;或四、五、六紧,十二、三长,五、六、七隔,三、四、五发,二、三漫、壮;或八、九紧,八、九长,七、八隔,四、五发,二、三漫、壮、长;或八、九隔,三漫、壮,或无壮;皆通。计首尾三百六十左右字。但官字有限,用意折衷耳。”

日五色赋

唐 李程

(以“日丽九华,圣符土德”为韵)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懿彼日升,考兹礼斗。因时而出,与圣为偶。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时也寰宇朗清,景气澄霁。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霏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馀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合璧方可孰可,抱珥比而奚匹。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浩浩天枢,洋洋圣谟。德之交感,瑞必相符。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着明,庶物咸覩。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斯乃天有命,日跻圣。太阶平,王道正。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彰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日五色赋》中各句式的分布情况:

发送字:“时也,固知,足使,足以,斯乃,今则,故曰”共七处。

壮句:斯乃天有命,日跻圣。太阶平,王道正。共两句。

参考意见:壮句一二句为佳。

散句:注意:这篇律赋没有漫句,全是骈句,比较特殊,但注意:并不是说律赋没有散句就好。

参考意见:四五句漫为好,每段至少有一句漫句。漫句适合议论、抒情、说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小觑。实际上散句(漫句)更难写,注意:千万不要把开头和结尾的一句散句硬凑成骈句。

紧句:七八紧为妙。

1、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2、懿彼日升,考兹礼斗。

3、因时而出,与圣为偶。

4、时也寰宇朗清,景气澄霁。

5、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

5、浩浩天枢,洋洋圣谟。德之交感,瑞必相符。

6、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着明,庶物咸覩。

7、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

8、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赋谱》说,紧为耳目,耳目在上而清明,接着又具体说或四、五、六紧,或六、七紧,或八、九紧,到底几句紧可连用在一起呢?紧句是骈赋和律赋中最常见的句式,所以全文紧句到底用几句,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对紧句连用有要求,紧句连用不能超过四句!

《輶轩语赋语》里说“忌通篇四字句”,容易短促伤气。清汪廷珍《作赋例言》:“……一篇因有次序,一段亦有次序,所谓章法也。长句对不如短句对,四句对不如两句对,死对不如活对。多用四句对最易艮气。换韵处尤不宜四句对。合掌更属大忌。四句对相承处须变换,不可两联一样,如上联上四下六,下联再上四下六,便不好。”

再次注意:所以一般认为紧句连用最多不超过两句十六字,通常是两紧连用形成对偶。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气势,可以四紧连用,这也是律赋最常见的开头方式。

隔句:四句隔句,以一段一到两句隔句为好

1、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2、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3、霏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馀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4、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参考意见:隔句每韵一句或每段一句为宜。

《赋谱》说,隔为身体。接着又具体说或五、六、七隔,或七、八隔,或八、九隔。

虽然隔分六类,有轻隔(即四六句)、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六类,但轻隔最受吹捧,往往一篇赋中除轻隔外,其余的隔句难见踪影;所以以八、九隔为宜。

注意:别滥用轻隔(四六句)。

隔句中最常见的是四六句,它只是格句的一种类型而已,不能滥用。清探花张之洞《輶轩语赋语》云:“……忌每段四六联太多。多则重膇滯塞。若以唐法論之,每韻中四六隔对,止宜用一联。今难如此深论,但不必过多耳。近代名家赋中,一段往往有三四联四六者,实皆非法。”

说明:开头最好不能用隔句,结尾也不提倡用隔句。

但是唐律赋中开头用隔句的至少有30

《赋谱》中说长为手足,身体在中而肥健,接着又具体说八、九长或十二、三长。

长句:

《日五色赋》中的14句长句

1、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

2、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

3、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

4、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

5、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

6、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

7、合璧方可孰可,抱珥比而奚匹。

8、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

9、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

10、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11、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12、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13、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14、彰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

参考结论:十几句长为妙。

说明:长句可用在任何地方,最适合用在结尾。

该发送则发送。发为唇舌,起润滑文章的作用,不可小觑。笔者认为,需要发则发,需要送则送,可以说,不善于发送是当下赋创作的最大短板,所以我们要加强发送的练习,这样使赋读起来顺畅而有灵气。

 

总结:一篇四百字的律赋:一两壮、三四隔、八九紧、十五左右长,七八次发送

以《乌镇赋》为例:

乌镇赋

苏绍康

元天敷善,乌镇可骄。沐浙省之甘雨,纳苏州之春潮。云水倾心,奉珠玑于江左;天人瞩目,通祯瑞于太霄。于焉小城焕以嘉色,流光掠于清涛。皓彩盈乎幽巷,清风奏以雅韶。乃彰传统之魅力,引科技之新标。成独址于互联,领寰球之风骚!

溯其福地宜居,先民衍嗣。史启五帝之先,风承三皇之遗。春秋弥以烽烟,吴越据为壁垒。区以土色,河界乌青;统为镇名,岁逾甲子。伊昔昭明来,文脉启。浸流光,濡名士。思圣贤而鉴道,宁有凡才;吟经典以滋心,岂非甘霈。宋则文气更宣,风雅相继。芙蓉旧浦,曾映三友之亭;布衣圣儒,更拢九州之睿。乃至霞客慕名,洪昇于此。而后梦庐仁德泽民,李乐清名昭世。设谷仓而生万民,置琼阁以兴百艺。嗟文昌阁上,隐现光华;茅盾园中,深藏明理。仰巨匠之高才,师先贤之正气。更有“鲁滨逊”,声蜚文画之乡,名扬欧美之地。

且明清文星邑镇,若类府城。尝置同知府,复遣通判生。有蚕尽秀,无水不荣。百里舳舻蔽日,万家烟火隐星。可谓一隅物盛,廿里芳盈。于时栅天朗照,水阁晚亭。多少飘红,犹迷六朝胜地;万千嫩绿,竞出四栅之庭。想花落寒林,雨怜青柳;心怀逸事,香透罗缨。瓦子巷中,有象板银筝醉梦;波斯巷内,映高眉幽目交觥。吁嘻,俱往矣!

惟鼎革以来,则以修旧存真,复古怀远。延以生态之秀姿,展为自然之鸿卷。尤喜水乡善波清流,网络香花怒绽。携智齐心,互联为愿。同享资讯之灵,相通联网之便。幸其天晷耀以瑞光,习公施与青眼。冀有随车之雨,敢为圆梦之雁。领镇以智行,与民而共患。故独占会址,既赖人力嘉区,亦为天心所眷也。

更喜互联共生城市,智慧生活名区。既可飞棹邀风,漫思石巷;亦当寻香问酒,以佐江鱼。惊蓝印之花布,赏乌蚕之锦图。美景良辰备设,金发碧眼乐居。虽分群而合响,又异色而同娱。由是乡子安其静谧,知者乐其清虚。逍遥风情之境,歌咏仁智之都。文史滋以科技,和谐兴于道衢。嗟乎!期永泛上善之波,以固至美之景乎!

发送字(18):

“于焉,乃,溯其,伊昔,宋则,乃至,而后,更有,且,可谓,于时,惟,尤喜,幸其,故,更喜,由是,嗟乎!”

散句:(8句,共5段,每段一到两句)

1、成独址于互联,领寰球之风骚!

2、更有鲁滨逊,声蜚文画之乡,名扬欧美之地。

3、且明清文星邑镇,若类府城。

4、吁嘻,俱往矣!

5、惟鼎革以来,则以修旧存真,复古怀远。

6、故独占会址,既赖人力嘉区,亦为天心所眷也。

7、更喜互联共生城市,智慧生活名区。

8、嗟乎!期永泛上善之波,以固至美之景乎!

壮句(两句):

伊昔昭明来,文脉启。浸流光,濡名士。

紧句(8句):

1、元天敷善,乌镇可骄。

2、溯其福地宜居,先民衍嗣。

3、宋则文气更宣,风雅相继。

4、乃至霞客慕名,洪昇于此。

5、有蚕尽秀,无水不荣。

6、可谓一隅物盛,廿里芳盈。

7、于时栅天朗照,水阁晚亭。

8、携智齐心,互联为愿。

长句:(23句)

1、沐浙省之甘雨,纳苏州之春潮。

2、于焉小城焕以嘉色,流光掠于清涛。

3、皓彩盈乎幽巷,清风奏以雅韶。

4、乃彰传统之魅力,引科技之新标。

5、史启五帝之先,风承三皇之遗。

6、春秋弥以烽烟,吴越据为壁垒。

7、而后梦庐仁德泽民,李乐清名昭世。

8、设谷仓而生万民,置琼阁以兴百艺。

9、仰巨匠之高才,师先贤之正气。

10、尝置同知府,复遣通判生。

11、百里舳舻蔽日,万家烟火隐星。

12、延以生态之秀姿,展为自然之鸿卷。

13、尤喜水乡善波清流,网络香花怒绽。

14、同享资讯之灵,相通联网之便。

15、幸其天晷耀以瑞光,习公施与青眼。

16、冀有随车之雨,敢为圆梦之雁。

17、领镇以智行,与民而共患。

18、惊蓝印之花布,赏乌蚕之锦图。

19、美景良辰备设,金发碧眼乐居。

20、虽分群而合响,又异色而同娱。

21、由是乡子安其静谧,知者乐其清虚。

22、逍遥风情之境,歌咏仁智之都。

23、文史滋以科技,和谐兴于道衢。

隔句:(9句,每段一到两句)

1、云水倾心,奉珠玑于江左;天人瞩目,通祯瑞于太霄。

2、思圣贤而鉴道,宁有凡才;吟经典以滋心,岂非甘霈。

3、芙蓉旧浦,曾映三友之亭;布衣圣儒,更拢九州之睿。

4、多少飘红,犹迷六朝胜地;万千嫩绿,竞出四栅之庭。

5、想花落寒林,雨怜青柳;心怀逸事,香透罗缨。

6、瓦子巷中,有象板银筝醉梦;波斯巷内,映高眉幽目交觥。

7、既可飞棹邀风,漫思石巷;亦当寻香问酒,以佐江鱼。

8、区以土色,河界乌青;统为镇名,岁逾甲子。(平隔)

9、嗟文昌阁上,隐现光华;茅盾园中,深藏明理。(平隔)

七百字的律赋或骈赋:“15左右紧句,25左右长,隔句每段平均一到两句,约59句,散句每段平均一到两句,约48句,发送字15处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