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章法结构
(2019-08-14 16:24:39)诗歌的章法结构,可 以归结为“起”、 “承”、“转”、 “合”。
律诗的起承转合
比如,该仄字的时候,为了表达出平声字的效果,就会采用阴平。
我们都知道,绝句有四句,律句,有八句。
下面,就以律句为例,来交流起承转合。律句,共八句
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
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
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
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
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律。诗的章法
1、律诗的体裁构成单位
2、律诗的形制构成单位
粘对:粘对的基本规律是:本联两句平仄互对、上联偶数句与下联奇数句平
仄相粘。具体粘对办法是:
平仄相对;颔联第四句与颈联第五句平仄相粘;颈联第五句与第六句平仄相
对;颈联第六句与尾联第七句平仄相粘;尾联第七句与第八句平仄相对。
脉络的清晰,还有自身的感觉、读者的接受等等,都由章法来统属。如果见什
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固然可以取得灵光一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出
现吉光片羽式的孤立佳句,但终难避免文理混乱、情感焦躁的整体局面,令人
不忍卒读;如果这样,要想使自己与读者从短短几十百把个字中,得到对客观
意象的独特体认、对司空见惯事物的别样见解、对社会人生的共通感受、对历
史人文的亘古幽思,那是难以想象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起、承、
转、合这四大关钮,对作诗而言其作用是很大、很关键的。
(意境)下,依据特定的时空场景、特定的感观视角、特定的对话意象,选用
特定的句式,将某种特定的情绪、物象勾勒出来,借以营造出一个统领全篇、
笼罩八合的,非此莫彼、欲罢不能的,推己及人、物我两忘的艺术氛围来,作
为以下各联、各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的不二圭臬。
起来,筑成情景交融的堤坝,一任其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明或暗地自然地
倾泻下去。
时,将其如摩天则天高云淡、触地则电光火石、迎山则左奔右突、抵水则千回
百转、沾花则荣枯四变、遇人则宠辱两忘般的某种特定的情绪、物象记录下
来。所谓应如斯而非此、顾左右而言他,突如其来,别开生面。
四合:就是在惊诧于摩天则天高云淡、触地则电光火石、迎山则左奔右突、抵水则千回百转、沾花则荣枯四变、遇人则宠辱两忘的此情此景而言皆由衷、意犹未尽之时,戛然而止,结束全篇。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这是第一点:起承转合,四者,同样重要。
现在我们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二点:独立性。
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三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
比如,仰泳的时候,只能仰泳,使用别的姿势,就是错误。
律诗中,起句就只能是起句,按照起句的要求去做。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个根据内容,具体由自己把握。
通常首句入韵(压韵),以不对仗为佳。
首句不压韵,则以对仗为佳。
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三点:连贯性。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根据李白的此首作品,来具体说连贯性。
颌联的“此地”,就是连接起句的景。
把承句与起句,进行连接,不使其断裂。
转句的“浮云”,对应承句的“孤蓬”。“浮云”接“万里”
合句以“挥手”接转句的“故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好象刚才我们讲的混合泳。
不是游完了仰泳,爬上岸,再跳下去游,而是在池中,连续的动作。
把这几个字联想成一幅画
果然起承转合 很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