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文言文


《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阅读翻译注释
http://www.guwenxuexi.com/d/file/20151218/27a76288bdd840001961e6d82cff7e64.jpg
精卫填海
作者:《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简介:上古的时候,神农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父亲炎帝对她百般呵护,非常疼爱。 但炎帝每天要到东海去管理太阳的起落, 还要照管田野的五谷和药材,所以,虽然女娃多次要求父亲带她到东海去游玩 他却难以达到女儿的心愿。 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般的告诉女儿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为百姓造福不辞辛劳以公为先。 公为先,民为本,为百姓造福忠心赤胆 儿女情,难兼顾,又谁知留下终身遗憾这一天,炎帝像往常一样告别了女儿,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女娃也像往常一样出门玩耍。 她欢快的来到田野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的娱乐欢笑。 日出东海,霞光万道,万物生机盎然, 春风得意,花香蝶飞,鸟鸣天地人间,举目眺望,姹紫嫣红,翠柳轻拂水面, 驻耳聆听,莺歌燕舞,妙音回荡山涧。 小女娃,逐蝶嘻戏,欢乐连连! 女娃在玩耍中又来到大海边,她摇荡一支小船,想跨过大海去看看太阳的家园。 突然狂风骤起, 道道闪电划破天际,声声惊雷震荡寰宇, 转瞬间,乌云翻滚,暴雨倾盆,巨浪拍天。 女娃奋力拼搏,却也身小力单, 奈何兮! 奈何兮! 她怒斥大海,如何这般无情肆虐。海嘶鸣,浪咆哮,风簸颠狂, 小女娃,力单薄,无力回天, 无奈何,海无情,终难抵御, 小女娃,溺大海,致死难眠。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女娃幼小的生命, 问天问地问大海 此乃不平为哪般 乡亲们听到女娃遇难的消息,十分悲痛。他们来到海边,一次次地呼喊着女娃的名字 苍天悯兮,雨如柱,泪洒江海大地, 民悲切兮,叹炎帝,公而忘私失爱女,父哭号兮,问苍穹,谁能还我爱女?可否出现奇迹? 忽然,一只小鸟破海入空, 小鸟长着花脑壳、白色的小嘴、红红的脚。它在乡亲们的头上盘旋着, 好像在呼喊,又好像在哭泣。 一声悲鸣响彻天际—— “我是精卫!” “我是精卫!” “我是精卫!” 西山山动似崩,东海魂聚神形, 女娃化鸟展翅,精卫腾飞长鸣, 精卫日夜长鸣,天地无不动容。 心难平,怒难消,誓将海填平,不放弃,志永恒,愿百姓安宁. 衔微木,填沧海,伴春夏秋冬, 贵有志,心不改,愿百姓安宁, 日复日,年复年,日复年复,海不平,心不绝,海平心平。 从此,精卫每天衔西山之木石填进东海, 往来万载,不悔不弃,孜孜不已,大海嘲笑她:“一只小鸟,休想把我填平!” 小鸟坚决地答道: “就算一千年、一万年,总有把你填平的一天!” 精卫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感动了海燕, 它义无反顾的和精卫相依相伴,生子育女, 小精卫和它们的妈妈一样,每天衔石填海,锲而不舍,自古至今。 衔一枝一石周而复始, 精卫填沧海不改誓志, 任狂风暴雨海浪咆哮, 难阻我信念坚如磐石。从此,精卫填海的故事一代传一代, 激发炎黄子孙无畏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