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心灵对人生的叩问

(2022-03-31 16:02:2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心灵对人生的叩问作者:苍野

心灵对人生的叩问

——读冉茂福散文诗《花开大地》

龙丽红(北京)

 

我没有任何理由

要求别人承认

我认为的美好事物

但是,我以最快的脚步

走进我思想的竹林

——鲍河扬

 

林语堂先生说:“风景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品读黔东作家冉茂福先生的近作——散文诗《花开大地(组章)》,对林先生此语深表信然。

花开,生机盎然,美好。大地,厚德载物,温暖。这风景的美好与温暖,在《花开大地(组章)》的文字里得到了有力的呈现。而我,也有幸能够以此华章为阶,以“最快的脚步”,走进了“我思想的竹林”。

或者,应该换一种说法,是走进了“我思想的李花林”。虽则在文学上“竹林”与“李花林”有不同的涵义,但因为《花开大地(组章)》写于享誉省内外的贵州沿河沙子空心李花开之时,这片空心李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而我在对故乡的忆念与回味中开启了这趟阅读之旅,当然也就认为自己是走进了“思想的李花林”。

这组散文诗共分四章。

首章《在春天与一朵花相识》。作者在阳光、林泉、石阵组合而成的美景里,寻觅李花的踪迹。他来,是为花开;花开,也为他来。李花是作者心目中冰清玉洁的女神,她用青春,守望这块土地已达千年。他走在这千年的土地上,是找寻那永远的青春。

作者在与李花的邂逅中,构想了一个纯美的场景,完成了一段带有幸福意味的情感寄托。他说:“风景早存心间,只是为了一份缘一份丢不掉的眷恋。”的确,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不为人知的难以割舍的回忆与情感。有的人,即使只是回眸一笑,也能让你魂牵梦绕;有的地方,即使只去过一次,也会使你念念不忘。冥冥中的牵引,就如同游子之于故乡,让你丢不掉,割不了,断不离。作者写李花,写风景,又何尝不是在写人生?

第二章《大地,生命的温床》。与李花相识,是叩问的开始。作者想知道,给了李花万种风情的大地,于万物而言,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他在飞鸟、巴茅草和野冬菊上看到了大地的绚烂、热烈与包容、大度,又在飘零的李花上感受到了大地不舍昼夜的新陈代谢与逝者如斯。于是,本章的文眼应声而出:“那些飞扬的李花,那些飘洒的诗情,那些爱恨交织的人间情仇,都随时光悄然远逝。”

李花飞扬了,终将谢去;诗情飘洒了,便为陈词;相爱相杀了,徒留怅惘……广袤的大地孕育生命又回收生命,孕育诗情又回收诗情,孕育情仇又回收情仇,在时间面前,所有的曾经都只是曾经,新老更替早把行进着的一切都变成了过往。所得是一种幸福,所失便成为苦忧。东坡先生说“人生如梦”,但人生其实有着比梦更真实的短暂与更充足的烦恼,而且,无论醒着还是不醒,你都得面对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痛苦与忧伤……年华如斯,生而为人,该怎样去把握生命的每一次律动,该怎样在岁月星光的红毯,把自己的足迹印上?

第三章《我看到了母亲消逝的背影》。作者由山野移步村庄,在大地的容颜被暮色尽裹,李花的冰姿被暗夜消融的时候。夜归的人,最向往家的温馨。然而,柴扉叩不开,炊烟已不再——母亲,只留下了消逝的背影。母亲就是儿女们的大地,母亲就是儿女们的温床,她劳无悔,苦无怨,情无垠,爱无边。母亲,又像枝头洁白无暇的李花,盛开之后的凋零,也是化着春泥,用余温守护儿孙。而我们吮吸着母亲甘甜的乳汁,享受着母亲给予的无私无际丝丝入扣的温暖,却往往只有到得了成年,才有可能切身理解母亲望子成龙的痴情与养育儿女的艰辛!

花开,游人狂欢;花谢,游人星散。聚散之间,常人看的只是花开花谢,作者却由花及人,及理想,及生活,厚重的情感凝满了理性的思考。“母亲偎依着柴垛,一任时光的年轮捎走满头的华发,把期许种进土地,把幸福留给未来,把春天留给了儿孙”,在母亲消逝的背影里,是家族传承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不朽意义!

第四章《让灵魂与花朵舞蹈》。这一章,可以看作是作者这次访花之行的一个总结。由邂逅李花到思考大地的存在价值,再联想起母亲,作者深刻地感悟到了宇宙的浩渺与生命的不息。他由衷地赞美生意盎然的李花,由衷地赞美悠远祥和的村庄,诗情哲理在此融会,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蜕变,也完成了一组生命的诗章。

他欣喜地看到,“一朵连着一朵,一树连着一树,满目的春色,构成了这个村庄永恒的风景。”人生代代,鸿爪雪泥,白云苍狗,惟岁月永恒,风景永恒,灵魂永恒。花开大地的诗章,是大地给予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礼遇,是大地与人的心灵的通连,也是人的心灵对生活的叩问与向往!

这样一章一章地细细品读,恍若与作者一起漫步李花林,旁观纷飞的李花激扬起他纷飞的思想,如同投石冲开水底天,使他内在的种种情绪——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关于大地和母亲、关于鸿蒙与生息,凡此种种,在李花冰雕玉琢的触发下,晶莹地跳跃,动荡,形成一圈一圈带有哲理的诗意波纹,将这看似独立的四个部分,以真情与理性联结,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而那强烈的情感冲击波,也使得旁观的我的思想,受其吸引,不由自主地冲入了他笔下的流丽诗境。

作者曾自谦这组散文诗是应急之作。但我以为,一个作品若能让读者有所悟有所获,它就成功了,锦上添花的事,可以留待日后再来慢慢增补。

而这组散文诗的引入入胜之处,除了作者以李花为酒杯,浇自己人生感悟的块垒而激荡出的发人深思的哲理与情感外,还有其极富张力与表现力的语言。

例如:“我的目光躲不开你的羞涩,躲不掉那些曾经青春的幻影”。这句话的移情效果非常明显,明写的是李花,却能让人由此而联想到青春,想到爱情,想到往事,想到涩涩的酸楚,想到微微的甜蜜或是淡淡的忧伤。一时间,人生百味,都来心底,像一杯秾酒,醉意微醺而又惆怅迷惘。

又如:“一些鸟翅的抒情在春光漏泄的傍晚,诉说草长莺飞的艳事”。暮掩春花,夜伴归鸟,有声有色,有味有思,画面稍许暧昧却又情意绵绵,引人浮想联翩。

又如:“灯火如豆,捻燃一季的春色,宛如我们褪色的心灵,从澎湃渐渐趋于平静”。或许,只有七零后及更年长的读者,才更能体会作者笔下书写的这静逸心境。那时的乡村,一点黄晕的光,都能教晚归的人心生暖意。尤其是屋内油灯闪烁,屋外春雨无声,听不知名的蛩音在耳边鸣响,看如豆的灯火把迷蒙的岁月拉长,那种宁静中又带点落寞的味道,像极了人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无奈与彷徨。

 再如:“村庄静穆、悠远,充满无边的智慧。村庄辽阔、祥和,弥漫深沉的思想”。行文工整严谨,理性自在其中,与此前所举诸例相比,又是一种趣味。

这或浓缩或跳跃或绮丽或平整的语句,文中比比皆是,它们富含美感与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便可知,因作者胸有积轴,腹藏菁华,才这样触手拈来,信笔华章!

就想,文学这种形式,真是最鲜活地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其对外物的观照。文无定法,亦无定语,一篇文章,读了,有所认同,有所引申,便不虚此读。在语言的美酒里沉醉,在哲思的花园里散步,任思绪随文字起舞,发散飞扬,我喜欢这种美好的阅读体验。由此也特别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笔耕不易,所有自心灵深处喷薄而出的文字,都值得珍爱与收藏!

2019/04/02

 

 

附:

 

花开大地(组章)

         冉茂福

 

在春天与一朵花相识

沿着一溪清泉,我寻觅你的踪迹。在如梦的阳光与碧绿的阔叶林,一些滋长清凉的岩石,诠释了这个春天最后的心情。

    恍惚的影子,心灵久居的情人,苔藓样的斑澜,不惊不惧,如秋天的鸿雁渐行渐远。

    伸长脖颈,寻找水波荡漾,弥漫的芳香,那些千年绽放的情愫随风而开。我知道,我的目光躲不开你的羞涩,躲不掉那些曾经青春的幻影。

    冰凌般的花朵,一树玉女的手抚摸温热的大地。在无数个夜晚,

我看到了灵魂孤独的心跳以及蜿蜒曲折的小路,如何蕴藉世间的温暖,如何抒写美丽的传说。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逆水而行,追随游人的脚步,进深山穿峡谷,赏春天的风景。

    其实,风景早存心中,只是为了一份缘一份丢不掉的眷恋。

    与一花朵相识,是这个春天最大的幸福。

 

大地,生命的温床

在山冈,在李花铺陈的大地,我寻找春天原初的动力。

那些象征生命的符号,在阴阳交汇的时刻是那样地容光焕发,激情满怀。

一些鸟翅的抒情在春光漏泄的傍晚,诉说草长莺飞的艳事。

 沉寂、绚烂、热烈不足也表达春天的表情;

纯洁、妖娆、柔和不代表春天的本色;

而巴茅草与野冬菊尽显大地的包容、大度与刚毅。

 

哦,那些飞扬的李花,那些飘洒的诗情,那些爱恨交织的人间情仇,都随时光悄然远逝。

苍老的容颜,徒留几支生命的悲歌。

 

我看到了母亲消逝的背影

远山、近影,还有消逝的风的容颜,我们沿着花香走进古老的村庄,走进阑干拍遍的夜晚。

灯火如豆,捻燃一季的春色,宛如我们褪色的心灵,从澎湃渐渐趋于平静。

门扉紧闭,狗吠不在,昔日的炊烟已然遥远,唯余房前的李树伸长了手臂孤傲地绽放,炫耀它们伟大的理想。

曾经,母亲偎依着柴垛,一任时光的年轮捎走满头的华发,把期许种进土地,把幸福留给未来,把春天留给了儿孙。

 

扬花飞雪,在千万座山头闪烁。他们抑或我们,饱含着泪水迎接这场盛会。在三月,在南庄花树下,在无边的欢乐中,我完成一次灵魂的蜕变。

暮色如虹,岁月如歌。

村庄依旧,韶光已远。

在这个春天,我看到了母亲消逝的背影。

 

                          让灵魂与花朵舞蹈

在村庄,我看到了一朵花的诞生过程。离开村庄时,怀孕的花儿一脸幸福。迷茫中,我感觉生命炽热的激情。

一朵连着一朵,一树连着一树,满目的春色,构成了这个村庄永恒的风景。

有歌声传来,自李花深处。几只彩裙飞舞,这些大山的精灵,在张扬她们美丽的青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村庄静穆、悠远,充满无边的智慧。

村庄辽阔、祥和,弥漫深沉的思想。

在村庄,我体会了宇宙鸿蒙,天地生生不息的意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