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

标签:
北魏大同大兴安岭嘎仙洞呼伦贝尔拓跋焘鲜卑起源米文平鄂伦春 |
分类: 永远的鲜卑 |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
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这是祝文的拓片。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大石洞的中央有一块不规则的天然石板,下面由一块大石头托起,似一石桌。洞内有斜洞和小耳室,这个小耳室可能是部落储藏物品或部落首领居住地,而大石洞则是部落成员生活和议事的地方。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
统一黄河流域入主中原,建都北魏平城,才是初步的梦想。当然最终梦想是统一华夏。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左)赴京看望当代鲜卑史学家、嘎仙洞的发现者、
原呼伦贝尔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右)。老先生八十多岁了,现居美国。
嘎仙洞,被当地人誉为“神洞”,曾为鄂伦春部落首领集会的场所。
嘎仙洞内幽暗深遂,在被栅栏围着的石壁上,隐约可见鲜卑先祖当年所刻的祝文,字体古朴拙劲,从中体现出鲜卑族人直率豪爽的个性。
里面幽暗深邃,神秘莫测,那种威严肃穆的气势,使我顿感这正是一个王者之地。
当然再往里的照片很少,因为里面有蛇,很多人不愿进去拍。
再看一下这个国宝。国家文物局著名碑帖专家张明善来此亲手传拓的祝文拓片。
嘎仙洞洞外掠影,我喜欢这张。
看完嘎仙洞,人们沿栈道拾级而下。看这高度,高出地面足有20多米吧。
千古之谜大鲜卑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sa.html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jw.html
发现嘎仙洞的重要意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ij.html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8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a5.html
如果你的小脚趾盖分叉,那么你一定有鲜卑人的血统(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q3l.html
平城
北魏平城明堂之一:遗址研究: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二)(4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7b.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三)(3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88.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一)(65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nx.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四:跟我去看华严寺(4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5j.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跟我去看云冈石窟(16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ad.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二:跟我去看悬空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c.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五:跟我去看大同府文庙(43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qu.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一:跟我去看九龙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