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期,美国劳工统计局通货膨胀计算器告诉我们,1944年1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3.54美元,如果退回到1914年,则是现在的23.83美元。用人话说就是,美国物价70年上涨了十几倍!
于是玻璃心的美国佬开始控诉:政府你是干嘛吃的?物价这么贵,让老百姓怎么活?巴拉巴拉一堆。
其实,在美国,1美元还是可以买到很多高性价比的东西的。比如:
小编觉得还是不要再列举了,不然我们的玻璃心就要碎一地了。
说完美国,咱们再来看看国内的通货通胀。
“万!元!户!”曾经响当当的头衔,在上世纪70年代末,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如今,“万元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单纯的历史概念了。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给出的答案是“255万”!是不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简直可以数十年不愁吃穿了……随着30多年来通货膨胀的侵蚀,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图看看国内的物价发生了什么变化。
http://ww4/large/5f6eb063jw1f09grkvtwej20jv09gq40.jpg
通过鲜明的对比,我们悲痛地发现,
“255万”,是一个多么霸气的存在!
小编森森觉得:对比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的物价70年来上涨了十几倍,真的是可以忽略的好吗?!
当然,作为有文化有理想,好学上进的现代青年,我们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还要发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学精神,整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能享受低通胀的美好生活?
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华尔街金融核心机构副总裁陈思进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的特殊霸权性和由此掌握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必须持有美元。美元特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令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不仅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反而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掌控着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非常平稳,定价权功不可没。
此外,物流、交易环节税费低也是美国物价低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是买一件衣服,在中国商场,消费者和商家要在生产成本之外分担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以及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约占价格的8-10%),这样累加起来就多出来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费用”。消费者和商家对这笔费用的分担比例取决于商品的垄断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是完全垄断的,那么消费者将承担全部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将全部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