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澳加美联
澳加美联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0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物价70年上涨十几倍?你知道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吗?

(2016-01-23 15:31:00)
标签:

杂谈

年底了,又到了准备年货的时候,但是等到出门的时候才发现,物价又涨了,手里的钱贬值了。其实,通货膨胀是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不止中国有,美国也有。
美国物价70上涨了
十几倍


近期,美国劳工统计局通货膨胀计算器告诉我们,1944年1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3.54美元,如果退回到1914年,则是现在的23.83美元。用人话说就是,美国物价70年上涨了十几倍!


于是玻璃心的美国佬开始控诉:政府你是干嘛吃的?物价这么贵,让老百姓怎么活?巴拉巴拉一堆。


其实,在美国,1美元还是可以买到很多高性价比的东西的。比如:

1美元可以买到一包笔,也可以给孩子买到一包24支装的蜡笔或10支装的彩色铅笔。
1美元还可以买到一些办公用品,如笔记本、荧光笔、钉书钉等。
1美元可以买到罐头食品(尤其是蔬菜)、香蕉、调味品、糖果和饮料等食品,一些快餐店出售的食物,如小汉堡包和炸薯条等仅需99美分。
•一元店和折扣店扫帚的售价约1美元,尽管它的样子欠佳,但它完全可以使用。除此之外,拖把、胶刮、喷雾清洁剂、海绵和其他清洁用品也可以用1美元搞定。
•在沃尔玛洗照片一张仅需10美分,1美元可以洗10张照片
•如果你热衷于投资,1美元也可以大有作为,如你可以花1美元买一些小额股票,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买出。
…………


小编觉得还是不要再列举了,不然我们的玻璃心就要碎一地了。


说完美国,咱们再来看看国内的通货通胀。


30年前的"万元户"身价暴涨至
255万


“万!元!户!”曾经响当当的头衔,在上世纪70年代末,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如今,“万元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单纯的历史概念了。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给出的答案是“255万”!是不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简直可以数十年不愁吃穿了……随着30多年来通货膨胀的侵蚀,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图看看国内的物价发生了什么变化。

http://ww4/large/5f6eb063jw1f09grkvtwej20jv09gq40.jpg 

通过鲜明的对比,我们悲痛地发现,


“255万”,是一个多么霸气的存在!


小编森森觉得:对比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的物价70年来上涨了十几倍,真的是可以忽略的好吗?!

为什么美国人能享受低通胀的
美好生活?


当然,作为有文化有理想,好学上进的现代青年,我们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还要发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学精神,整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能享受低通胀的美好生活?


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华尔街金融核心机构副总裁陈思进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的特殊霸权性和由此掌握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必须持有美元。美元特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令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不仅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反而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掌控着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非常平稳,定价权功不可没。


此外,物流、交易环节税费低也是美国物价低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是买一件衣服,在中国商场,消费者和商家要在生产成本之外分担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以及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约占价格的8-10%),这样累加起来就多出来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费用”。消费者和商家对这笔费用的分担比例取决于商品的垄断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是完全垄断的,那么消费者将承担全部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将全部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