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四十六种酒

标签:
杂谈葡萄酒品酒 |
上个周末,喝了四十六种酒。 准确地说,是品了四十六种酒,每种只有那么几小口。大多数并没有喝进肚去,品完之后吐了出来,只有几种十分喜欢的舍不得吐掉,直接吞了下去。一批一批地品下来, 几十种后味蕾疲惫,酒至微醺。
倒不是周末闲来无聊,自饮买醉,而是上了一个WSET二级的培训课。
酒庄的老板是熟人,讲课的老师则是来自香港的、若干年前从化工行业转行的专业讲师。 我们认认真真地花了两天半的时间,
把以前一知半解的关于葡萄品种、产地、酒庄、酒类特征等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地梳理了一番,
感觉长进不少。一个月后,我们还要参加闭卷考试,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拿到一张WSET的证书。
俺是认真的人,喝酒也得有证书!呵呵。
有了平时喝酒的基础, 加上快餐式的理论武装,品起酒来就更显得煞有介事了。对于每一款酒, 按照WSET品酒的步骤, 先仔细看一看酒的颜色, 嗅一嗅酒体散发出来的香气,然后小吸一口,让酒液在舌尖的各个敏感部位打打滚, 充分体验它的甜度、酸度以及特有的果香、花香乃至动物皮毛、烟熏和橡木的味道。一条接一条,把种种感觉详细地记录在品酒笔记中, 随后跟大家分享讨论。
国人习惯牛饮,葡萄酒也不例外。若有老外在场,常被雷倒;有不胜酒力者,不管喝的是什么酒,往葡萄酒里乱加雪碧可乐,价值不菲的美酒瞬间变成劣酒,令人无语。
有人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液体, 因为它在储存的过程中还在不断发生化学变化。葡萄酒不似烈酒,更适合风花雪月,而不是豪气冲天的场合。一款好的葡萄酒,既要有美丽纯净的颜色,又要有适中温和的丹宁、丰富复杂的香气和悠远绵长的余韵, 而甜度和酸度的平衡则是所有要素中最最重要的一点。
美好的生活,就像一款好的葡萄酒,不能失去平衡。欣赏葡萄酒的人,为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 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平和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