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放飞的梦想
(2011-09-17 19:22:13)
标签:
同学梦想杂谈 |
几个走得近的大学朋友中,有一半是比我高两届的校友。打小就喜欢跟大一些的人交往,说不清到底是因为自己老成持重的性格使然还是跟同龄人的共同语言不够。
同级同班的三十几个同学,除了同城的几位每年偶聚几次外,外地的只能从年节期间问候的短信中想起对方的模样。几年前我们回母校聚了一次,空留一场相见不如怀念、物是人非的感慨。
朋友这次从美国专程回国参加他们班级的同学聚会,他是比我高两届的校友。问起他此行的感受,不胜唏嘘。离开校园这么多年了,青涩的恩怨情仇变成了回首一笑的释怀,昔日的艰辛苦涩已化作记忆中若隐若现的一缕烟云。
同学,如同生命中的许多其他人,只是各自人生短途中的临时旅伴,大学就像旅途中同乘的一辆大巴,车到站了,各自下车,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隐遁于茫茫人海之中,有缘的早成了眷属,有情的早做了朋友,剩余的重新变回了陌路人,临时旅伴终究不比人生伴侣。
除了几个时常联系的朋友,其他的人几十年后在大街上相见可能不相识。重回校园,彼此眼中的她和他,依稀旧日模样,只是头上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刻下了几道皱纹,身上鼓出几块赘肉,热切的眼神背后闪烁的是几十年的沧桑、不同的社会印迹、一段互不相知的经历,除了记忆,我们还能剩下多少共同点呢?如果说中国社会已经有了阶层之分的话,毕业几十年后的大学同班同学一定占据了其中至少三个不同的阶层。
有人访问过许多临终之人,想了解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除了忽视健康,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很多人认为没有追逐年轻时的梦想是一大遗憾。大学时代,起点相同,梦想相似,远逝的时光却把人生长跑线上的同学们定格在不同的里程碑旁。
梦想不是年轻人的特权,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肆意挥洒人生、追逐梦想而去的。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不可重来,选择过的才有答案,没有选择的只能留下永远的猜测。
芸芸众生,十有八九是在为了谋生而工作着,而不是为了梦想和兴趣。剩下的十之一二当中,一部分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者,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一部分则是特立独行的追梦人,为了一个模糊的方向执著向前。这部分人中至多也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的最佳结合点,一边干着自己喜爱的事业,一边发挥了独到的特长,鱼和熊掌兼而得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最值得羡慕的一群人,杰出者有如乔布斯和盖茨。
到了今天的年龄,过了折腾的季节,没有放飞的梦想依然挥之不去。有人说:人生的前半场比高:高学历、高职位、高工资...;人生的下半场比低: 低血糖、低血脂、低压力...。工作的动力不是来源于兴趣和爱好,厌倦如同七年之痒会时常袭来。一旦没有了谋生的压力,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永远是一个谜,但愿迟早有解谜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