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勇立时代潮头  方显英雄本色——福建省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汉明创业纪实

(2011-05-24 08:53:44)
标签:

泉港

东鑫

蔡汉明

隆汉物流

杂谈

分类: 人物纪实传记

勇立时代潮头  方显英雄本色

——福建省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汉明创业纪实

 

    有一位外地老板曾形象地说:泉港人真傻,钱淹到处都不懂得捡。

然而,蔡汉明却是个例外。作为土生土长的泉港人,他曾经是位农家汉子,上世纪90年代就涉足物流业,如今已经是两家企业的总经理。他遵循大自然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却也能超然物外,始终抱着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创出一片艳阳天。                  

 

一、艰难岁月

 

福建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20107月份才开始试车投产,蔡汉明是公司总经理。这天,当我们找到他时,他正忙于组织开会,与韩国一家公司商谈空压机整改的技术交流问题。

其实,自从东鑫公司正式投产以来,前往采访的媒体或是参观取经的人就络绎不绝,蔡汉明几乎成为泉港民营化工企业的代言人。

然而,谁能想到,这位看似风光的总经理其实有过一段艰苦的创业经历。蔡汉民也经历过那段经济困难时代,曾经当过建筑工人。然而,无论多苦多累,蔡汉明并没有想离开故土。他虽默默无闻却胸怀大志,一直在养精蓄锐和寻找机会。

 

二、进军物流

 

1989年,福建炼油厂的投建无疑在沉寂的湄洲湾畔炸开了一声响雷,面对新的变化,有人惊恐也有人惊喜。有人这样说:“当上帝关闭一扇窗时,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我想,在泉港风起云涌的开发建设浪潮前,大部分的人都是能够找到“另一扇窗口”的,但是至于能否越过“窗口”进入另一片广阔天地就要看个人的智慧、能力与造化了。

蔡汉明就是一位能够迅速找到“另一扇窗口”并发现“窗外美景”的人。他敏锐地从中捕捉到商机,于1992年介入运输行业。在累积一定资金和经验后,他于1998年成立了泉州隆汉物流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海上、陆路货运、仓储配送及代理业务。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建设初的惠北(今泉港)百业待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十分完善,港口建设也刚刚起步,物流人流资金流短缺,那时从事物流业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蔡汉明分析说,泉港整体经济较差,物流业以石化产品为主,而且主要是单向发货运往内陆城市。由于回头货物少,因此车辆有时候不得不跑空档回泉港,或是为了载货需兜一大圈才回泉港,这样就增加了运输成本。由于物流环境不成熟,企业车(船)利用率低,很多小型物流企业购买不起车(船),因此最缺少的是运输工具;然而,如果刚一开始公司的运输工具多了,那么车辆维护及司机工资等费用就会增加。在往回货源不足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利润较薄,生存的能力就较差。在这种瓶颈制约下,就那时来说,泉港虽然有近百家物流企业,但是并没有几家真正大型、有实力的物流企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泉港的物流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肖厝港号称“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良港,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沉寂百年,位于湄洲湾南岸的肖厝码头也一直扮演着小渔港的角色。当开发建设的号角吹响后,肖厝港巨大的潜力立即展现出来。这里可建成万吨级至十五万吨级泊位数十个。已经投入使用的有10万吨原油码头、港务集团7万吨杂货码头、5万吨煤炭码头、5万吨多功能码头、万吨级杂货码头和3千吨级以上成品油码头等泊位各一座,全区港口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此外,另一批10万吨级和5万吨级的“八大码头”将陆续建成,全部投入运营后港口的年吞吐能力可突破5000万吨,比目前全国吞吐量最大的宁波港区多1倍以上,成为国内大型中转港口之一。作为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机构全面运作,港口物流园区已基本形成。同时,由于物流业能够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量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对地方财税收入贡献巨大,因此泉港区高度重视发展物流业并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积极做好港后区的规划管理,做大港口物流经济,提升港口物流园区的层次。

麦当劳创始人雷卡洛克说:“尚未成熟,才有成长的空间,一成熟,接下来的只会走向衰退。”在创业初期,蔡汉明就清醒地认识到:与石化基地呼应配套,共生共荣,物流将是泉港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因此,他立足泉港发展物流业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步伐也从来没放缓过。

 

三、布点连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肖厝港是个开发建设中的处女地,物流业也是一个完全新兴的产业。虽然一张白纸好画画,但是蔡汉明绝不纸上谈兵,他以严谨的思辨,实干的精神,采取了“布点连成线”的策略。他形象地说,事业和人生一样,都需要密密地布点,然后连点成线,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事业,才有丰富的人生。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隆汉物流公司秉承“创新、迅捷、领先、高效”的服务理念,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扩大物流服务群体,努力提高物流市场竞争力。在发展策略方面,公司根据形成的物流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以相关延伸服务为辅助、其它业务兼顾的综合业务发展战略道路;在具体操作方面,实行全天候、年中无假期服务的做法。每笔物流业务都根据客户要求准时调派、准时送达,每天定时进行货物跟踪,通过手机通信和GPS卫星定位对货物保护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并有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签收单,公司的“准时提货率”、“准时到达率”、“实时信息反馈及时率”、“运输准确率”和“签收单返回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99%以上;在安全管理方面,导入“HSE”(即“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力、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建立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各岗位员工签订专项责任书,各项安全目标得以层层细化落实,使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在应急管理方面,深入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防火灾、抵制恶劣气候等应急预案,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做到培训时间率达0.4%和上岗持证率达100%。制定相关审查计划,对各部门及运输工具的劳动操作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将运行风险降到最小。

除软件外,隆汉物流公司的硬件建设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公司目前拥有运输船舶(干货船)10部,载货量达1.7万多吨;一级合作单位水路运输船舶(干货船)37部,载货量约12万吨,主要运输塑料、橡胶和化纤等物品。车辆运力方面,拥有运输车辆100台,一级合作运输车辆400辆,一次性运力可达3500吨,月运输量达50万吨以上,所有的车辆及船舶均配备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共配备有160多名司机和200多名搬运工。仓储硬件方面,拥有20辆装卸叉车、55台液压车和5000多个塑料托盘等。此外,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近10万平方米的仓库,在上海、天津、海南、广州、宁波及茂名等省、市设立办事处。  

经过不懈努力,隆汉物流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福建联合石化、中国石化等十几家大型企业的长期物流合作伙伴。其中,隆汉物流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投标获得中石化华南区的产品海运及仓储业务,世界五百强企业福海粮油自开工建设时即与隆汉物流公司签订每月5万吨的豆粕海运业务。多年来,隆汉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一直合作愉快,实现双赢。公司也因此多次被授予“纳税大户”、“重合同、守信用”单位、“AAA级信用企业”和“承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单位等称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像蔡汉明说得那样:隆汉物流公司的每个员工是个点,每一辆车(船)是个点,每一项措施是一个点,每一个服务对象是一个点,每一单业务是一个点,每一个仓库是一个点,每一个办事处是一个点。当无数个点连成线的时候就变成一张立体的物流网,这张物流网既有张力又有活力,以海纳百川、气吞山河的气概喜迎八方宾客。

              

四、大、小“循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可以说,隆汉物流公司伴随着泉港区一路成长。随着泉港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形态的成熟,蔡汉明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在蔡汉明的策划和推动下,隆汉物流公司作为母公司投资成立了福建省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东鑫公司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位于泉港区洋屿石化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家高科技民营股份制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工业项目。公司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用苯生产环已酮,是承接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下游产品加工的工厂。公司的主要原料是苯,由福建联合石化公司通过公用管道送到公司内的苯储罐,氢气是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天然气水蒸气转化制取纯氢气。

该项目得到省、市、区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省政府批复的规模和项目内容进行建设,均符合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没有调整变更的情况出现。经过两年建设,项目终于201010月份竣工并试车。

东鑫公司顺利投产,新增就业人数280多人,年生产环己酮68万吨,预计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年缴税收3600万元,年实现利润约1亿元。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投放市场后受到各方好评。

更可贵的是,东鑫石化公司生产的环己酮产品填补了华南七省的空白,一改过去华南地区环己酮依赖进口的局面,对拉动泉港、泉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隆汉物流公司的子公司,东鑫公司配套有先进的物流体系,这为东鑫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打开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公司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它位于码头港后区内,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交通都十分便利;它毗邻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和南埔火电厂,具有良好的原料及热能供应优势。

众所周知,泉港区成立前,仅有福建炼油厂一家大型的工业企业,其余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福建联合公司为龙头,聚丙烯、烧碱、聚苯乙烯等中游项目为延伸,塑胶、塑料等下游项目为配套的石化块状经济,基本形成以石化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石化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起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

作为泉港石化产业链中的一环,东鑫环己酮项目已成为泉港石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蔡汉明一开始就以发展物流为方向,随着时机的成熟,他毅然决定投资石化中下游项目,主动与泉港石化产业衔接,形成大循环发展态势,适应了泉港发展的大气候。而在公司内部,他创立的隆汉物流公司又与作为子公司的东鑫石化项目相互关联,自我形成产业链条,成为小循环发展态势,有利于做大做强,营造出公司发展的小气候。这一大一小的“两个循环”、“两种气候”不仅是蔡汉明总经理精彩人生的写照,也是泉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丛林法则”

 

在与蔡汉明交谈中,我们发现他最常说也最喜欢说的是“适应”两个字。其实,他看似平淡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泉港经济起步较晚,这里的人从农民逐渐变成市民,这里的经济从小农经济将迅速跨入工业经济。在变革和发展面前,面对外部创业力量的进入和冲击,个人事业要想获得成功,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都必须遵循“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蔡汉明就是个“适者生存”的高手。

首先,他适应了时代变革——对于泉港甚至是整个福建省来讲,福建炼油厂的投建预示着开发“湄洲湾时代”的到来,这是个迟到的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是人人渴望创业和成功的时代。

他适应了身份变化——泉港大开发大建设后,大量土地海域被征用,人们的身份也肯定要发生变化: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民到市民,从务农者到创业者,从小商贩到大老板或是从个体经营者到企业家。

他适应了产业转型——泉港人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产业转型毕竟是件痛苦的事情。如何从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这就要看个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了。

他适应了环境重建——新的发展机遇带来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工作环境变化,人际环境也变了,经济环境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你就得去适应它,融合它,运用它,才能有所作为。

他适应了发展步伐——泉港开发建设的号角一旦吹响,就会形成自己的发展步伐和节奏,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建设合磁共震。在这里创业的每个人,只有走好每一步,配合发展的每个节奏,才能在发展的潮流中获得一个席位,在发展的盛宴上分得一杯羹。

是的,只有适应了才能生存,而只有生存了才能竞争。

由于泉港开发建设较迟,人们经商的意识也较为淡薄,一直遵循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思路,山里人厮守着一亩三分地,安于“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现状;海边人虽然敢拼敢闯,但也只是靠外出跑船捕鱼谋生而已。当真正的开发浪潮掀起,真正的发展机会来临时,泉港本地人一下子又很难适应,显得措手无策,迷失了发展方向和很多的发展机会。

然而,大开发大建设后的泉港仿佛一个巨大磁场,吸引众多外地企业纷纷抢滩泉港,大量外来的创业者涌入泉港。几年前,一位外县(泉州市地域)的企业家来泉港发展物流业。这位闯南走北的老板在泉港的创业道路较为顺利,也品尝到事业成功的甜头。有一次,他曾经这样有感而发地说:“泉港人真傻,钱淹到脚踝处都不懂得捡。”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位外地老板的话不无道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泉港人经商和创业意识的淡薄。其实,那个外地老板的话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得到验证:自泉港开发建设十几年来,泉港本地人在泉港本土创业成功的屈指可数,而从事物流及石化中下游产业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是环境。在泉港开发前,很大一部分有商业头脑的泉港人在家乡“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外出闯荡江湖,在异地它乡打拼发展,取得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以致有人开玩笑说:“泉港人(其实是指‘福建人’)在家是条虫,在外是条龙。”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发展机遇到来时,留在家乡的泉港人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当然,他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劣势则是缺少胆魄、资金、信息和经验等,至于如何扬长避短就看你的功夫了!

蔡汉明正因为很好地适应了环境变化,所以才能从同时代的人中脱颖而出,开拓出发展的大格局。他一旦明确方向、认准目标后,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业的潮流中去。在创业过程中,他从不优柔寡断、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勇立时代潮头。正因为如此,他的公司才得以做大做强,具备了竞争的条件和资本,以“丛林法则”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按照那位外县老板的逻辑推论,那么蔡汉明就是属于“不傻”的泉港人中的一个。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称得上在本土创业成功的风云人物之一,是泉港未来创业者学习的榜样,也是一位值得泉港人尊敬和骄傲的人!

 

六、谦虚谨慎

 

虽然事业取得了成功,但是蔡汉明总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而正因为保持着平常心,他才能超然物外,谦虚谨慎,更清醒地认识形势,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他深深知道,一个化工企业安全和环保工作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是化工专业出身,但是他勤于学习,也善于学习。通过学习,他很快掌握了相关的管理和化工知识,对东鑫公司设备的整体构造原理了然于胸,甚至对机器的零部件安装等技术也有所了解。他时刻都关注着企业的安全运行情况,一有时间,就深入车间,与一线员工促膝谈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充实人才队伍,他还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引进了专业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管理团队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环保工作也是蔡汉明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东鑫公司建设时,他特意找到中科院专家,花费40多万元购买装车台尾气吸附专项技术,投资近百万元用于建设公司的载车台。如今,装车台周边没有任何的泄漏气体的气味,这在全国同类化工企业中属于首创。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创新,但是换来的却是环保的达标。

“以人为本”是蔡汉明用人之道的心得。他说:“宁可要员工利益的最大化,也不要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在隆汉物流公司,每星期五下午四点半员工就可以下班,他们有的去打篮球、有的去打乒乓球,人人如生龙活虎。这种上班制度在泉港的其它公司较为少见。问起缘由,蔡总回答说:“一个人要是认真做某件事情,就要一会儿时间他就能做好了。”他的意思是:“如果工作能够高效率,就能节省时间,当然也可以缩短工作时间了;而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时间就要返还给员工,让员工锻炼身体,充分娱乐和休息。”这是一种富有弹性的上班制度,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公司员工拥有一个相对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公司也因此打造出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工作团队。目前,隆汉物流公司90%以上的员工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证照物流师、化工工程师8名,还有数十名具备丰富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

蔡汉明谦虚地说:我做的事情其实很普通,只是做自己喜欢且能适应环境的事情。

然而,说话含蓄内敛的他走起路来却大步流星,让年轻人都跟不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