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廿四家隐语》谢氏条目考略

(2025-07-26 09:12:07)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廿四家隐语》谢氏条目考略

谢燕颉

清刘玉才等编著、天津市古籍书店出版的《廿四家隐语》,开篇有出版说明:

隐语,又称“廋语”、“廋辞”,即今之谜语。旧文人把它和诗钟、射覆、酒令等同作为游戏。此虽小道,谈何容易,非博雅淹通、兼修德业者不能至其极。清代光绪年间文人沈锡三、刘玉才等二十四人皆工此道,各有私著。后汇刻成集问世。我们现据原刊本影印,供谜语研究者参考。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有些谜语的底面天造地设的巧思,亦可锻炼智力,陶冶性情。洵可为提高文学素养的辅助读物。

原来隐语,就是谜语。

虽然这些有点难度,但是为抛砖引玉,在此不妨就有关谢氏条目作初浅考略:

前言戏之耳——(晋人)谢偃(见大兴刘玉才戏笔《校经堂谜稿》)

“前言戏之耳”是谜面,意思是“前面所说的话,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大意是,孔子到武城后,即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须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过去我听您说过:‘君子学了礼乐之道,就会博爱于人,普通老百姓学了礼乐之道,就会听从使唤。’”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只不过是开了个玩笑罢了。”

“谢偃”是谜底,有误,应当是“言偃”。

言偃(前506—?),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胸襟广阔,位列文学科第一名;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也就是说,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言偃曾为武城宰(县令),其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北学中国,身通受业为孔门高弟。

谢偃(599643),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齐散骑常侍,改姓谢氏。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谢偃参加由唐太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并以“对策及第”中进士,授陕西省高陵县令,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簿。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道韫淑而多才——谢小姐贤达(见武林闻芸圊戏著《妙香室谜稿》)

“道韫淑而多才”是谜面,意思是“谢道韫美好而温和,且多才多艺。”

“谢小姐贤达”是谜底,意思是“谢家小姐是个贤能通达的人”。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女诗人,太傅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韫,收藏,蕴藏,如石韫玉而山辉。淑,美好,温和,善良。多指妇女的品德好。贤达,贤能通达之人;有才德、声望的人

秋容、小谢为弟子——(县)馆陶(见武林闻芸圊戏著《妙香室谜稿》)

“秋容、小谢为弟子”是谜面,意思是“以秋容、小谢为弟子。”

谜底是“馆陶”,意思是“坐馆的陶望三”。语出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谓陕西渭南书生陶望三,坐馆于姜部郎的府第,以教导年轻女鬼秋容、小谢及其弟弟三郎学习书法、赋诗。最后二女鬼得道士帮助,借尸返魂,得以重生,从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馆,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坐馆。家馆。

馆陶,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

秋容自外入,色变,意似妬。秋容不语,生喻其意——中间小谢有清发(见幻中得趣者大与沈锡三戏戏著《乐陶陶室隐语》)

“秋容自外入,色变,意似妬。秋容不语,生喻其意”是谜面,意思是“秋容从外面进来后,脸色变,其意在忌妒秋容虽然不说话,但书生却明白其意思。”

“中间小谢有清发”是谜底,意思是“在秋容变色不语其间,小谢却清明焕发。”

语出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一日,录书未卒业而出,返则小谢伏案头,操管代录。见生,掷笔睨笑。近视之,虽劣不成书,而行列疏整。生赞曰:‘卿雅人也!苟乐此,仆教卿为之。’乃拥诸怀,把腕而教之画。秋容自外入,色乍变,意似妒。小谢笑曰:‘童时尝从父学书,久不作,遂如梦寐。’秋容不语。生喻其意,伪为不觉者,遂抱而授以笔,曰:‘我视卿能此否?’作数字而起,曰:‘秋娘大好笔力!’秋容乃喜。生于是折两纸为范,俾共临摹,生另一灯读。窃喜其各有所事,不相侵扰。”

清发,意思是清明焕发,这里专是指小谢有一定的书法基础,

“小谢笑曰:‘童时尝从父学书,久不作,遂如梦寐。’”语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花残妆竟谁——谢秋娘(见幻中得趣者大与沈锡三戏著《乐陶陶室隐语》)

“花残妆竟谁妬”是谜面,意思是“花已残妆,竟然有谁还会妒嫉。”

“谢秋娘”是谜底,意思是“《谢秋娘》。”

《谢秋娘》,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语出段安节《乐府杂录》:“序《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望江南》。”

谢秋娘,浙西歌妓。夭亡,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之撰《谢秋娘》悼亡。

另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唐曲载:《望江南》:《海山记》:隋炀帝为西苑凿池泛龙凤舸,制《望江南》八阕。后唐李德裕用其句拍改为《谢秋娘》,刘、白亦有作。详后。

蝴蝶成双——谢谢(见幻中得趣者大与沈锡三戏戏著《乐陶陶室隐语》)

“蝴蝶成双”是谜面,意思是“蝴蝶成双对。”

“谢谢”是谜底,一解为“成双成对之貌”;二解为“多谢谢安”。

据唐梁载言的《十道志》、张读的《宣室志》,明冯梦龙的《情史》,清曹秉仁的《宁波府志》、俞樾的《茶香室四钞》、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等所载,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彩蝶后,马家当即把此事报告给了官府,上传到了朝廷。素称风流宰相的东晋太傅谢安得知后,即奏请皇上,将梁祝合墓封为“义妇冢”,以表彰他们忠贞的爱情。

于是椽挺豪长者皆叩头乞罪,且破血流及地——谢豹(见古燕紫翔赵煜寿戏笔《诗书淡泊斋谜稿》)

“于是椽挺豪长者皆叩头乞罪,且破血流及地”是谜面,意思是“于是将椽子一举起,豪绅们都叩地请求宽恕,而且头被叩破,血流于地。”

椽,椽子,即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挺,举起。“椽挺”,为“廷掾”之化。

廷掾,县令的得力助手,负责处理县内各种事务,确保政令畅通无阻,是地方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豪长者,即豪绅,当地有势力的人。

叩头,意思是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

乞罪,是指向他人道歉或请求宽恕的行为。

 “谢豹”是谜底,意思是“象杜鹃啼血一样。”

谢豹,杜鹃鸟的别称,得名于其鸣声近似“谢豹”的自呼音,该用法可追溯至晋代《禽经》注及宋代《老学庵笔记》等典籍。

 “杜鹃啼血”,相传古蜀国国王杜宇被人篡位,隐居山林后悲愤而死,后化为杜鹃悲鸣吐血……

此条目语出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曹操以百金与之——谢安(见“萧山施鲁詹偶集”《惜花山馆谜稿》)

“曹操以百金与之”是谜面,意思是“曹操把一百两黄金赐给他。”

“谢安”则是谜底,意思是“多谢刘安。”

语出《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

且说玄德匹马逃难,正行间,背后一人赶至,视之乃孙乾也。玄德曰:“吾今两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为之奈何?”孙乾曰:“不若且投曹操,以图后计。”玄德依言,寻小路投许都。途次绝粮,尝往村中求食。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值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洒泪上马。刘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玄德称谢而别,取路出梁城。忽见尘头蔽日,一彪大军来到。玄德知是曹操之军,同孙乾径至中军旗下,与曹操相见,具说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之事。操亦为之下泪。又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

炉烟答上苍——(美人)谢天香(见“萧山施鲁詹偶集”《惜花山馆谜稿》)

“炉烟答上苍”是谜面,意思是“熏炉中冉冉升起的香烟在报答苍天”。

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上苍,其核心含义指代苍天或人格化的老天爷。

“谢天香”是谜底,意思是“感谢上天的香烟”。

谢天香,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人物,此剧讲述了钱大尹为纠正柳永的人生方向,设计将名妓谢天香纳为妾室,最终促成她与柳永团圆的故事。

东山高卧——乃安斯寝(见潞河高润峰戏笔《恨不读书斋谜稿》)

“东山高卧”是谜面,意思是“在东山高枕无忧地睡觉”。

东山高卧,成语,意思是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出自《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乃安斯寝”是谜底,意思是“于是安心在此就寝”。

语出先秦佚名《诗经·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意思是铺好蒲席,再把竹凉席铺上,然后让君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琴挑文君——(唐诗)对陪谢傅(见潞河高润峰戏笔《恨不读书斋谜稿》)

“琴挑文君”是谜面,意思是“司马相如弹琴挑逗卓文君”。

琴挑文君,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指汉代司马相如以琴声挑动卓文君爱慕之心的典故,从而演变为成语后,比喻通过含蓄方式表达爱慕之情。

“对陪谢傅”是谜底,意思是“谢玄对弈陪伴太傅谢安”。

语自杜甫《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碁,围棋。亦特指棋子;棋艺;亦指棋艺高明的人;下棋。

璧谢——不受人情(见之江陈子明拙笔《反隅书屋谜稿》)

“璧谢”是谜面,意思是“谢绝别人所馈赠的玉璧”。

璧谢,意思是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曹,曹共公不礼,僖负羁之妻乃馈重耳盘飱,内置以璧。公子受飱而反其璧。后因谓退还馈赠并表谢意为“璧谢”。

“不受人情”是谜底,意思是“不接受别人的人情交往”。

吾过矣,吾过矣,夫夫是也——(晋人)谢偃(见富平匡树棠戏笔《梅仙馆谜稿》)

“吾过矣,吾过矣,夫夫是也”是谜面,意思是“我做过了吗?我是做过了吗?男子汉与男子汉不就应当这样吗?”

语典出《礼记·檀弓》: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曾子(前505—前435),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之子,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

负夏,中国上古时期重要的古地名,以《史记·五帝本纪》“舜就时于负夏”的记载而闻名。

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填池,即奠彻。谓撤去遣奠。古丧礼,柩车出发当天的祭祀谓遣奠。

且,暂且:姑且。

牖下,是指户牖间之前,窗下。亦借指寿终正寝。

小殓,旧时丧礼之一,给死者沐浴,穿衣、覆衾等。称死者入棺而未加盖为小殓。

大敛,丧礼之一,将已装裹的尸体放入棺材。

阼,古指堂下东边的台阶。是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

殡,停放灵柩;把灵柩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方去。

客位,宾客的位置、席位;指客厅。

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裼裘,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

袒,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括发,指服丧。

绖,绳子,用来绑扎物品。

带,系在腰间的长带子。

夫夫,通常是用来形容两个男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谢偃”是谜底,意思是“感谢那个仰面倒下的人”。偃,仰面倒下;放倒;停止。

此儿一座之颜回也——小谢(见金芦啸引上人戏著《啸引山巢摘录》)

“此儿一座之颜回也”是谜面,意思是“这孩儿是一座中的颜回”。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兒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八岁时,更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仲尼,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客没有不惊叹的。

“小谢”是谜底,意思是“指谢尚”。

谢尚(308357),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谢尚年轻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早年富有声誉,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以司徒掾属起家,历任会稽王友、给事黄门侍郎、江夏相、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又于北伐中获得到遗失的传国玉玺,并在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升平元年(357),去世,时年五十岁。朝廷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

海棠微褪一分红——(三志目)花神、小谢、胭脂(见半峰小隐南阳韩勉之《竹韵轩谜稿》)

“海棠微褪一分红”是谜面,意思是“海棠微微褪去了那一点点红色”。

语出明刘泰《晚春漫兴》:“单罗初试怯春风,金鸭香销翠被空。江燕低翻三寸黑,海棠微褪一分红。酒因睡浅酲难解,诗为愁多句未工。晴日渐长儿女懒,秋千闲在曲阑东。”

意思是江燕低翻三寸黑,海棠微褪一分红。江上的燕子低空翻飞留下三寸漆黑;海棠花色微微褪去只剩一分红色。

“花神、小谢、胭脂”是谜底,意思是“花神、小谢、胭脂”。

海棠是《红楼梦》中花神的化身,小谢、胭脂是《聊斋志异》中人物。

志正体直——谢(见半峰小隐南阳韩勉之《竹韵轩谜稿》)

“志正体直”是谜面,意思是“志趣正确而身体挺直”。

语出傅山《家训》:然笔不熟不灵,而又忌亵熟,则近于亵矣。志正体直,书法通于射也。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推崇老庄之学,尤重庄学。后加入道教,自称为老庄之徒,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传统。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志正体直”,此为一懿行匾,赞扬匾主人志向与品行端正。上款为:恭为式翁刘老夫子……,下款为: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门人王定邦等八人。夫子:旧时弟子对先生的敬称。道光十三年即公元1833年。

 “谢”是谜底,意思是“谢字的形态”。

草木皆兵——伏戎于莽(见津南张实斋笔谈《余藻馆谜稿》)

“草木皆兵”是谜面,意思是“草芥和树林都成了兵士”。

语出《易经·同人》卦:“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九三以刚爻居阳位,过刚,又不得中位,不知执守中道。九三意欲夺取九五的正应六二,以与自己相亲比、相和同。但九三理不直、气不壮,不便公然行动,只是埋伏兵于林莽之中,伺机而动,所以说“伏戎于莽”。又偶尔登上高陵四处顾望,如此过了三年,仍未采取行动,因此爻辞不言凶。周易第十三卦同人卦九三爻: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伏戎于莽”是谜底,意思是“埋伏兵戎于草莽”。

谢却海棠飞尽絮——花落无言(见津南张实斋笔谈《余藻馆谜稿》)

“谢却海棠飞尽絮”是谜面,意思是“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

语出宋朱淑真《初夏》:“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意思是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使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花落无言”是谜底,意思是“残花落地悄无声息”。

花残月缺——(南史人)谢晦(见津南张实斋笔谈《余藻馆谜稿》)

“花残月缺”是谜面,意思是“鲜花凋零,圆月残缺”。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语出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

“谢晦”是谜底,意思是“凋谢隐晦”。

晦,夏历每月的最末一天(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形容昏暗不明日暮,夜晚。隐藏。形容 隐晦,不明显。

谢晦(390426),字宣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宋开国功臣。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骠骑长史谢重之子。谢晦出身陈郡谢氏,颇识机变,才略明练。东晋时期,投靠建威将军孟昶,授中兵参军。后归顺太尉刘裕,历任太尉参军、刑狱贼曹、豫州治中。执行义熙土断,献策攻打后秦,从征司马休之,颇有功勋。在东晋攻打后秦的十策军谋当中,谢晦一人独献九策,却令后世不得尽闻。

花残人意倦——(宋人)谢困(见津南张实斋笔谈《余藻馆谜稿》)

“花残人意倦”是谜面,意思是“花凋谢残存而人情绪困倦”。人意,人类主观意愿,其核心含义指向人的意愿、期望与情绪状态。

“谢困”是谜底,意思是“花谢人倦”。

谢困,宋代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解铃)韩诗外传(见津南张实斋笔谈《余藻馆谜稿》)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是谜面,意思是“流水为何去得这样急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显得清闲。我热情恳切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里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语出唐宣宗李忱宫人韩氏《题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殷勤,热情而周到。恳切周到的情意。

《题红叶》是相传为唐宣宗时宫女韩氏所作的一首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三、四句寄托宫女的心愿,包含着美好的希望和无尽的哀思。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失去自由的宫女,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此诗之可贵,就在于让人能够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红叶题诗载:“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意思是中书舍人卢渥,在他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一年,偶然漫步到皇宫的护城河边,看见水中漂着一片红叶。便吩咐仆人把红叶捞了起来,发现红叶上题有一首绝句。于是把红叶珍藏在巾箱里,有时还拿出来给亲朋好友观赏。到了唐宣宗放出部分宫女的时候,下诏允许百官及吏员选娶宫女,唯独不允许应试的举子选娶。后来卢渥到范阳当官,居然在那里得到了一位被放出的宫女。经过查验,发现这位宫女正是当年在红叶上题诗的人。两人对此事无不惊讶感慨。宫女题的那首诗的意思是:“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地清闲。我诚挚地托红叶带去我的心意,让它飘到人间去吧!”

《云溪友议》中的故事很多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寓意,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态。

“韩诗外传”是谜底,意思是“韩婴的诗外传奇”。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西汉著名儒学学者韩婴所撰。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许维遹校释。该书共十卷,杂述古事古语,该书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主要由三百六十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