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撰征赋(并序)》译注(修改)

(2024-03-05 09:27:07)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撰征赋(并序)》译注(修改)

谢燕颉

导读:

早在公元416年,即东晋义熙十二年乙卯二月,有诏加封太尉刘裕为中外大都督,领司、豫二州刺史;同时任命其长子刘义符为徐、兖二州刺史。八月,刘裕以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太尉府留守事,准备北伐。此时谢灵运已由中书侍郎转任刘裕世子、中军将军刘义符府谘议。

十一月,刘裕派左长史王弘暗示朝廷为其加“九锡”,为篡位作准备。因而,有诏封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封十郡,封为宋公,备“九锡”之礼,而其征西将军,司州、豫州、北徐州、雍州四州刺史如故。

时谢灵运奉命,随同宣诏使行程六百里,于十二月一起来到彭城劳军。因看到此时主弱臣强的时局,而甚为忧虑,在《岁暮》诗中写道:“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摧。”

次年正月,刘裕亲率水师西征,从彭城入汴水,溯黄河,抵潼关,直指长安。谢灵运前往送行时,在汴水河边看到樯帆如林,方阵似城,军容非常壮观,感到北伐有望成功,从而一扫忧容。回朝之后,便将此番所见所闻所感,撰就这篇长篇大赋。

“撰征”二字似有多重意思。一是大才可得以验证,二是撰文以记录西征。从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称颂刘裕的此番壮举,然后叙述奉命劳军时的一路所见所闻,从而抒发了自己的一番感想,并追忆祖父淝水之战的丰功伟绩。

原文:盖闻昏明殊位,贞晦异道,虽景度回革,乱多治寡,是故升平难于恒运,剥丧易以横流。皇晋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逾十纪,西秦无一援之望,东周有三辱之愤,可谓积祸缠衅,固以久矣。况乃陵茔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弥远。庆灵将升,时来不爽,相国宋公,得一居贞,回乾运轴,内匡寰表,外清遐陬。每以区宇未统,侧席盈虑。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龟筮元谋,符瑞景征。于是仰祗俯协,顺天从兆,兴止戈之师,躬暂劳之讨。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于京畿。(《艺文类聚》作“京甸”。)次师于汳上。灵樯千艘,雷辎万乘,羽骑盈途,飞旌蔽日。别命群帅,诲谟惠策,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所以钩棘未曜,殒前禽于金墉,威弧始彀,走钑隼于滑台。曾不逾月,二方献捷。宏功懋德,独绝古今。天子感东山之劬劳,庆格天之光大,明发兴于鉴寐,使臣遵于原隰。余摄官承乏,谬充殊役,皇华愧于先,靡盬悴于征人。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途经九守,路逾千里。沿,逆薄,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巳多。昔皇祖作藩,受命,道固苞桑,勋由仁积。年月我历,市朝巳改,永为洪业,缠怀清历。于是采访故老,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痛心殒涕。遂写集闻见,作赋撰征,俾事运迁谢,托此不朽,其词曰:

注释:撰,才能,见《论语·先进》:“异乎三子者之撰”;写作,著书;持,拿着,见屈原《九歌·东君》:“撰余辔兮高驼翔”;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征,远行;用武力制裁,讨伐;召集;收集;招请,寻求;证明,证验;表露出来的迹象。盖,方言虚词,发语词,表示大概如此;连词,表示原因。昏明,昏暗与明亮;黑夜与白昼;愚昧与明智。殊,不同;特别,很;超过。位,位置。贞,坚定,有节操。晦,夜晚;昏暗不明。贞晦,贞洁隐晦;谓高尚其志,不求闻达;犹言否泰。异道,指志趣或本性不同;思想理论不同;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又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不同的方法;别的方法。景度,风风光光地过来,平安吉祥地过度。景,环境的风光;情况,状况;佩服,敬慕;高,大。过,由此到彼。度,事物所达到的境界。回革,恢复原来的制度,复辟。升平,太平。升,向上,高起,提高。平,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剥丧,伤亡;丧乱;衰败。横流,大水不循常道而泛滥;比喻动乱,灾祸;放纵恣肆;形容涕泪交流;充盈,遍布。河汾,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吴楚,春秋时期的吴国与楚国;泛指吴楚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纪,记年代的方式,古代指十二年为一纪。西秦,指西凉地区,为古秦国之地,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东周,即东周三国,指赵、燕、魏三国,南北朝时期的赵有前赵、后赵;燕有前燕、后燕、西燕;魏有北魏。衅,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又,以香熏身。幽翳,隐蔽;阴暗;阴霾;或草木繁茂。情敬,犹诚敬,真诚地敬重。遂,称心;如意;成功。推薄,推移而逼近。弥远,久远。弥,满,遍。远,距离长,与“近”相对。庆灵,指古代以为祥瑞的庆云﹑灵芝等;古谓先人的积善与福荫。爽,明朗,清亮;轻松,俐落;痛快,率直;干脆,索性;舒服。居贞,遵守正道。贞,通“正”。回乾,回天。运轴,运转地轴,据掌握枢要的地位。寰,广大的地域;古指距京都千里以内的地区,京畿之地。遐陬,边远之隅。遐,远。陬,隅,角落。区宇,境域;天下;殿宇。侧席,单独一席;正席旁侧的席位;歪着而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指谦恭以待贤者。天祚,上天赐福;亦指皇位,国统;或指天子。攸,疾走的样子。昧弱,无知而软弱的人。龟筮,即“龟卜”与“筮占”。元谋,主谋。元,头、首、始、大。谋,计划,计策,主意。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景征,吉祥的征兆。仰祗,敬仰。祗,敬;恭敬。俯协,俯就,妥协。止戈,武,或指停止干戈,平息战事;终结内部矛盾。躬,身体;自身,弯曲着身体。暂劳,一时的劳苦。敬戒,警戒;戒备。申命,重申教谕或命令,再命,任命,命令,指发布命令。六军,晋朝时军队编制有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等六军。治兵,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出兵作战。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次师,再次出师,再次出兵。汳,古水名,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游,“汳”名遂废,通称汴水。樯,船上的桅杆,也指风帆或帆船。雷辎,犹雷轮,即轮子发出隆隆之声的车子。羽骑,羽林军的骑兵。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所饰竿头的旗子。诲谟,教给计谋。惠策,无保留地传授策略。钩棘,古代兵器,亦作“句戟”、“钩戟”;本指刺人的草。曜,照耀;明亮;日、月、星均统称为“曜”,如日、月、火、水、木、金、土等七颗星合称为“七曜”。殒,死亡,古同“陨”,坠落。前禽,跑在前面而逃逸的禽兽,古时以不逐前禽比喻统治者的怀柔政策。金墉,西方的城池;犹金城,坚固的城墙;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所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威弧,星官名,即弧矢。彀,张满的弓。钑,古代兵器,铁把小矛;亦指戟;或用金银在器物上嵌饰花纹。隼,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滑台,古地名,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此地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亦在此筑以为城,且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逾,超过。懋德,勉行大德;盛德。独绝,天下独一无二。《东山》,见《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劬劳,劳苦;苦累。格天,感通上天。光大,使显赫盛大。发兴,发兵兴师;发生;兴起。鉴寐,假寐,不脱衣冠而睡。遵,顺着,沿着。原隰,指广平与低湿之地;泛指原野。摄官,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承乏,承继暂时无适当人选的职位。谬,错误的,不合情理的;侥幸地得到。《皇华》,见《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皇皇,指草木的花光彩耀眼。靡,顺风倒下;又比喻美好;华丽;奢华。靡盬,谓无止息,指辛勤于王事;借指王事,公事,见《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盬,通“苦”。悴,忧愁,悲伤。征人,出征者。反命,复命。九守,九个郡的太守。乱淮,泛滥的淮河。逆,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抵触,不顺从;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迎接;预先。薄,草木丛生处;接近。眷言,亦作“睠言”;回顾貌。言,词尾。皇祖,君主的祖父或远祖;对已故祖父的敬称。藩,篱笆;护卫;捍卫;藩镇,屏藩镇守。固,坚,坚固。苞桑,桑树之根本;丛生的桑树;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心安理得,国家就能巩固。勋,特殊功劳,功勋。市朝,市场与朝廷;泛指争名逐利之所;犹朝野。洪业,大业;古时多指帝王之业。缠,绕,围绕;搅扰;牵绊;应付。怀,思念,想念;包藏;胸前;心中意;安抚;归向,使降顺。清历,分明,清楚。故老,元老;旧臣;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前朝遗老。寻履,探访或游历。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前人或过去的事迹。殒涕,落泪。俾,使。迁谢,犹言衰退败落;谓时间迁移流逝;谓身心衰老。不朽,(多指抽象事物)永不磨灭;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译文:

闻说过昏愚与明智将永远是处于完全的对立位置,坚贞与晦昧也属于是完全相反的意义,虽然经过了平安的过渡而恢复了晋室的皇统,但是天下至今乱象频仍,并且现在所辖的区域,也已显得非常的狭小。所以,总难于让人能够相信,这一时的太平的景象又能维持多久?因为这一派丧乱衰败的景象,依旧在任意地横行。我晋朝的江山,已经丢弃了黄河和汾水两岸的大片疆土,被迫迁徒到了春秋时期这吴、楚的故国旧地,至今虽然已历经了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晋哀帝、晋废帝、晋简文帝、晋孝武帝和晋安帝等九朝皇帝,所统治时间也已有一百多年之久了,但是陕西这一带的关中旧地,竟然没有一点前来勤王救驾的愿望;特别是燕、赵、魏这些东周古国,也竟然敢于连续三次对我朝进行大规模入侵,这实在令人非常愤慨,这也可以说,从此又留下了严重的祸根,以及引发那没完没了而纠缠不清的争端,这一切的一切,虽然为时已久,但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人们一刻也不能忘怀。况且现况是皇陵与祖茔,已统统湮没在茂密的野草乱木丛中,虽然有真诚的敬仰,却不能如愿以赏,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日月的推移,就是当初曾经怀着非常迫切心愿的皇上,也随之而愈来愈淡漠了。庆云、灵芝之类祥瑞,即使已经登堂入室,但是美好时光的来临,却又遥遥无期。现在只有相国宋公(指刘裕)还能为社稷恪守正道而辛勤操劳,正在以回天之力,执掌着朝廷枢密,并运转着军政轴心,对内是旨是匡正京都地区直至千里之内统治,对外则是在努力地清理国境边陲那鞭长所及之处忧患。每日里都因为天下尚未完成统一而一味深思远虑,以至坐卧不安。这一切都是上天为了让国家能够迅速复兴,而所赐予的福祉,所以也对我们这些柔弱无知的臣民在暗授机宜,并借助于龟卜筮占,从而确定社稷的方针大计,结果所呈现的也是那一派吉祥的征兆。于是人们虔敬地信仰,那神祗并做到了俯首听命,并真诚地顺从天意,以应承那良愿吉兆。大兴那平息战乱的仁义之师,屈身暂代从而肩负着对顽敌进行讨伐的历史重任。兹于义熙十二年(416)五月丁酉之日已经正式起兵,机智而谨慎地发起了第九次讨伐的神圣战争,首先是对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六军将士,在京都附近举行了秋季大练兵仪式,因而让军队驻扎在这汴水下游的河滩之上。灵活的战船已拥有成百上千艘之数,雷鸣般的兵车,也竟达到成千上万辆之多,沿途还遍布了皇帝的宿卫和仪仗的羽林军骑兵,那些旗竿用牦牛尾巴和五采羽毛所装饰的旌旗,遮住了太阳。在分别任命完毕各路统帅之后,接着并对他们统一作了战略部署,并分别面授机宜,具体地讲解了最能体现兵法精微的《三略》,以及事关战术奥秘的《六韬》。锐利兵器如钩棘枪头,虽然还不够铮亮,但是已足以让那些飞禽走兽堕落于坚固的城墙之下。威力巨大的弧矢弓箭,也开始拉成了满弓,那些如同隼鸟喙嘴的小叶矛钑,正簇拥在一起而直奔河南滑台。在尚未超过一个月时间之内,有二个方面军已献上了胜利的捷报。首立大功,也就是初彰盛德,真可谓古今稀有而被称为天下独绝。天子也不由得感慨,他有象《诗经•豳风•东山》所颂扬的那么劳苦功高,而应当热烈地庆祝这一感动上苍的显赫功勋。元帅自从发兵兴师之后,就已衣不解带,大臣也在那广阔平坦或低洼潮湿的原野里宿营。我以暂行代理的身份,担任了这一目前尚无适当人选的崇高职位,真的是感到侥幸,而获得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机会,因而心中也常常“皇皇者华”,而如《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所言,又象《诗经•唐风•鸨羽》中那样“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仅仅是个虽然辛勤劳作于王事,却忧心忡忡的出征者。从去年仲冬之月即已取道出行,却直至今年春分时节才前来复命。途中一共经过了九个州郡,途经行程长逾千里之外。沿着长江两岸狂奔乱走,才终于进入了淮水流域,接着又溯流而上,来到了泗水与汳水流域。沿途我详细地视察了一些邻近的城邑,并且祭扫了附近的一些古人的陵墓。在此地凭吊那古代的遗迹,当然是感慨良多。昔日先祖父(指谢玄)曾任藩镇统帅,受命驻防在淮阴、徐州一带前线,致使这里的城邑道路,如同桑树的根基那样坚固,此等特殊的功勋,皆是出于仁义而所积聚。这些难忘的岁月,我都已亲身经历了,斗转星移之间,朝野上下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那已成为永远的过去的丰功伟绩,却时时仍然绵缠于心,而且历历在目。于是我采访了一些颇有见识的老前辈,并通过亲身的游历,去体验那前人的往事陈迹。于是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因而也就常常痛心疾首而潸然泪下。于是将所采集的以下所见所闻,撰写了这篇《撰征赋》。即使是已经事过境迁,但是也可以寄存这不磨灭的往事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并让这些记忆永垂不朽,其赋辞说:

评析:      

在序中,首先即阐明了当前国家所面临的严重形势,以及北伐的重大意义,从而赞颂了刘裕勤勉于王事的壮举,以及所统领的北伐阵容的强盛,首战告捷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接着是介绍自己肩负奉旨劳军的光荣使命,以及一路上鞍马劳顿的经过,和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内心感受。又回顾了当年自己的祖父,为保卫祖国而立下的丰功伟绩,正如他在《述祖德诗二首》中所说:“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最后,说明了撰写此赋的动机和意图。

原文:

系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投前踪以永冀,省輶质以远伤。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于行藏。

注释:

系,这里作留意;挂念、思念。烈山,即烈山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的别称。洪绪,指世代相传的大业,多指帝业。承,承蒙,继承。火正,古代掌火之官。明光,光亮。立,确立,立意。熙载,指弘扬功业。唐后,唐尧之后。申,伸展。赞事,指佐助政事。畴,即类,同类的;古同“俦”。庸命,指顺应天命。顺位,指位置按一定规律,如先后、大小、高低、左右次序推移、继承。锡,即赏赐,古同“赐”。宝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彻疆,指勘定疆界。历,历经。尚代,即古代,久远年代。平显,平安显赫。降,以降,犹言以后,中叶,中世;中期。朝代或世纪的中期。繁昌,繁荣昌盛。业,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服道,谓潜心修道。德徽,指德美。风,风气。行世,流行于世。化扬,指普遍化,并发扬光大。投,走向,进入。前踪,指前人的足迹。永冀,指永远的期望。省,指节约,简易,减免。輶,谓轻车。伤,指受损坏的地方;损害;妨碍;悲哀;得罪。暌谋,注视。睽,指两眼不看一地方,斜视;分离;背离;违背,不合。谋,指计画,计策,主意。始,谓开始时慎重考虑。蓍蔡,犹蓍龟,筮卜。又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违,指背,反,不遵守。用,即取用;使用。舍,指取舍;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行藏,指行迹;底细;来历。

译文:

留意炎帝烈山氏的伟业,继承大臣火正的光采。确立弘扬功业于唐之后,延伸到辅佐政事于历代周王者。共同之处是按一定规律以顺应天命,恩赐诸侯玉圭手版,以勘定所封的疆域。历经了久远的年代,而继续保持平安和显赫,自中期以来,能继续繁荣昌盛。业已完成潜心修道,而且品德美好。风行于世而且普遍化,并发扬光大。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以充满着希望。节约而乘坐轻车,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注视开始于蓍龟筮卜,并不遵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评析:

从轰轰烈烈的炎帝帝业,联想到火正大臣的光采。从辅佐唐尧以后帝王的人,延伸到辅佐周朝帝王的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顺应天命,赐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和领地,以保持显赫和平安,于是国家继续繁荣昌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