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苏伯衡《谢氏西山阡表》注译

(2022-11-12 07:58:33)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明苏伯衡《谢氏西山阡表》注译

谢燕颉

苏伯衡(13291392),字平仲,金华人,苏辙九世孙。明代散文家,博洽群籍,为古文有声。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中举,朱元璋置礼贤馆延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授国子学录,迁学正。擢翰林编修,乞省亲归。学士宋濂致仕,荐自代;称其“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复以疾辞。洪武二十一年(1388),聘南京主会试,事竣复辞还。寻为处州教授,坐表笺误,下吏死。有《苏平仲集》十六卷,宋濂、刘基皆为之作序。

洪武十五年(1382)十一月,苏伯衡曾到平阳,寄寓于县南岭门清泉庵,林与直(字敬伯,平阳城南岭门人)、谢泰来等与之游,邑中名士多谒,铭其先墓。

谢泰来(1323—?),字复元,平阳县城南郭(今平阳县昆阳坡南社区)人,平阳名士,陈高挚友。代理温州知州周嗣德镇守平阳州时,任州直学(书院职事人员),掌管钱谷。后来积官至温州路总管府知事,阶将仕郎(正八品)。至正二十三年(1363),方明善攻破平阳州城,周嗣德被俘,其弟周诚德被杀。十二月,平阳归附朱元璋政权,由孙安总制平阳。孙安延揽谢泰来等人出仕,为朱氏新政权服务,谢泰来在平阳奕元帅府任职照磨(正八品),掌管审核钱谷出纳、营缮材料的数目、文书簿册等事。谢泰来任元帅府照磨时间并不长,后来以老母在堂需要赡养为由,着力辞掉官职,而甘于过着清贫日子。

苏伯衡为谢泰来之请,所撰《谢氏西山阡表》(见《苏平仲集》卷十三)原文:

谢氏之居平阳,由泰来上溯,始祖胜十二世矣。葬西山者,四世同域而异竁。今居昭穆之首曰孝祖君,曰王氏,是为泰来高祖父母。居昭之次曰仁寿君,居穆之次曰朱氏,其曾祖父母也。次于昭之右曰怀孟府君宜翁,次于昭之左曰徐氏,其祖父母也。祔徐氏之左,其父天佑君也。朱氏上四丧,同以元泰定乙丑十一月甲子葬。后八年至顺辛未四月庚申,则天佑君葬之岁月。后三年癸酉二月壬寅,则徐氏葬之岁月。怀孟君葬之岁,为至正壬辰,月为庚戌,日为丙申。

注释:阡表,意思是墓表。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欧阳公居永丰县之沙溪,其考崇公葬焉,所谓泷冈阡是也。厥后奉母郑夫人之丧归合葬,载青州石镌阡表。”平阳,平阳县,隶属浙江省温州市。上溯,从现在起往回推算。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域,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泛指某种范围。竁,墓穴。昭穆,是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府君,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祔,泛指配享﹑附祭、合葬。

译文:谢氏的居住地浙江温州平阳,由谢泰来往上推算,为始祖(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谢胜(福建长溪)的十二世裔孙了。安葬在西山的,有四世同一地方,而在不同墓穴。今处于左昭右穆(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之首的,是其谢孝祖、王氏,为谢泰来的高祖父母。处于左昭之次的是谢仁寿,处于右穆之次的是朱氏,是其曾祖父母。次于左昭之右的,是谢怀孟宜翁,次于左昭之左的是徐氏,是其祖父母。附祭徐氏之左的,是其父谢天佑君。朱氏以上的四次丧事,同以元泰定二年(1325年)乙丑十一月甲子日安葬。以后八年,至顺二年(1331年)辛未四月庚申日,则是谢天佑安葬的年月。以后三年,至顺四年(1333年)癸酉二月壬寅日,则是徐氏安葬的年月。谢怀孟安葬之年,为至正十二年(1352)壬辰,月为庚戌,日为丙申。

初,胜当五代之际,避乱自闽长溪来平阳,因占籍焉。四传而曰济、曰漙、曰澄、曰浩。兄弟竞爽,支而为四。

注释:占籍,意思是指上报户口,入籍定居。竞爽,意思是精明强干;媲美;争胜。

译文:起初,谢胜当是唐五代之际,避乱自福建长溪来到平阳,因而入籍定居了。四传而为谢济、谢漙、谢澄、谢浩。兄弟媲美,分为四支。

溥生定,定生淳熙进士、吉州教授岳。岳生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曾于孝祖为考,于仁寿为祖,于怀孟府君为曾祖。

注释:淳熙,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共计使用16年。吉州,古称庐陵,吉州区,隶属江西省吉安市。沿海制置使,宋代官名。宋廷设沿海制置使,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守臣兼领。其官署为沿海制置使司。负责海防,节制水军。其副职为沿海制置副使。干办公事,南宋军事职官名称,简称干办官。“干办”原作“勾当”,避高宗赵构名讳改。

译文:谢溥生谢定,谢定生淳熙进士、吉州教授谢岳。谢岳生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曾于谢孝祖为父考,于谢仁寿为祖父,于谢怀孟府君为曾祖父。

怀孟府君字惟义,宜翁其讳也,生以宋之宝佑丁巳二月十五日。自幼负志,长以儒称,待补国学生。元兵取江南以归附,功授怀孟万户府知事。到官未几,自免归养,年馀五十。在二亲侧,依依犹孺子,食饮必适。二亲常愉愉,皆年九十终。

注释:负志,怀有志向。儒称,意思是儒生称赞。待补,犹候补。归附,指归顺,依服。万户府,为军队编制。成吉思汗建国,封右、中、左三万户,分领属下军民。元代分设于中枢及各路,置官万户,开府治事,统属下千户。明初沿设,置官正万户、副万户,后罢。知事,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归养,一指回家奉养父母,二指回家休养。孺子,小孩子。

译文:怀孟府府君,字惟义,宜翁是其名讳,生于宋宝佑五年(1257)丁巳二月十五日。自幼怀有大志,长大后以儒生称许,候补国学生。元军攻取江南时归顺,建功授谢怀孟为万户府知事。到官后没几年,自我免职,回家奉养父母,时年五十余岁。在双亲身边,依依不舍如同小孩子,饮食必须适口。双亲一直愉快,皆年高九十而终。

乡人以能孝推之。为人倜傥,好施仁于宗族,以信义服乡闾。或有争辄诣府君,府君曰此是彼非,略不偏党,得一言咸唯唯而退。

注释:乡人,意思是同乡的人。指乡大夫,为春秋齐掌一乡的官吏。倜傥,卓异、特别。卓越豪迈,洒脱不受约束的样子。乡闾,意思是民众聚居之处。辄,就;总是。诣,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略不,一点儿也不。偏党,犹偏向。指偏私。咸,全,都。唯唯,恭敬的应答声。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应而不置可否貌。

译文:乡大夫以其能干孝悌而推荐他。他为人卓越豪迈,喜欢施仁爱于宗族,以信义折服民众。或许有什么争执,总是到府君那里去,府君说这个对那个不对,一点儿也不偏私,得到一句话,都恭敬的应答而退下。

子三人。长天佑、次天泽、天祥。天佑贤而克家。府君买地西山自池塘原,迁大父母之柩,举父母之丧合葬,更为寿藏其旁,以至男有室,女有家,无不如志。皆天佑任其责,家业落而复振,寔有赖焉。

注释:克家,谓能承担家事。指能继承家业。寿藏,犹寿冢,亦称生圹。意思是生时所建的墓圹。寔,基本意思是通“实”,确实;实在之意。

译文:儿子三人。长子谢天佑、次子谢天泽、三子谢天祥。谢天佑贤能而能承担家事。府君买地西山自家池塘的山原,迁祖父母之灵柩,办父母之丧事时合葬,变更为生时所建的墓圹旁边,以至男有家族,女有家庭,无不如意。皆谢天佑负责,家业中落而重振,实有依赖他了。

府君喜曰:我有子矣!我其优游以卒馀年乎?而天佑至顺辛未三月十二日竟卒,年仅四十。府君捬膺恸,曰:天乎!胡夺之亟也!哀动行路人。

注释:优游,意思是生活得十分闲适。捬膺,抚摩或捶拍胸口。恸,极度悲哀;大哭。亟,急迫。

译文:府君大喜说:我有好儿子了!我的生活过得十分闲适,可以了结残年吗?然而谢天佑于至顺三年(1332)辛未三月十二日竟突然逝世,年仅四十岁。府君捶拍胸口大哭,说:天啊!胡乱夺走得这样急迫!悲哀惊动过路人。

时子泰初十二岁,泰来九岁。府君字之教、之悯焉。岁时节祭,享涤濯荐拜。与夫族姻故旧邻里庆吊必与俱,以濡染其耳目。既就外傅,而泰初怠荒,府君进而训之曰:尔虽幼,谢氏嫡哉,门祚之兴替系焉。尔之材不材,不以学不学欤。今尔不学,则何以材?先绪几何不自尔世坠耶!言未已,涕泗俱下,至挟与同寝处,鸡初鸣辄速之觉。申训以前训,泰初乃大悟,垂泣语弟若妹曰:我等尚得为人乎?不幸早失父,赖有大父在,今不用其训,伤其心,至使其寝不安,岂有人而若是乎?更相率力学,后泰初掾浙东宣慰使司江浙行枢密院,泰来起直学,积官为温州路总管府知事,阶将仕郎,入皇朝者授平阳奕元帅府照磨。

注释:岁时,意思是一年;四季;季节。节祭,传统的祭奠活动,主要在逝者安葬后进行,常见的祭奠活动有:烧七祭、忌日祭、春节祭、上元节祭、清明节祭、祭祖(寒食)节祭、中元节祭,下元节祭和冬至节祭。涤濯,意思是洗涤。荐拜,是一种祭祀礼节,犹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或者是引申作祭品。与夫,意思是跟那。庆吊,意思是指庆贺与吊慰。亦指喜事与丧事。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怠荒,懒惰放荡。门祚,意思是家世。兴替,意思是兴盛衰废。先绪,意思是祖先的功业。几何,多少。涕泗,眼泪和鼻涕。辄,就;总是。申训,一般是指在解释多义词时,为避免产生歧义而再加一个训释。前训,意思是先君的教诲。垂泣,无声而流泪。指低声哭。若是,意思是如果是。相率,互相带引,共同。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直学,官名。宋元时路、府、州、县等书院掌管钱谷者。积官,是指累积官衔和爵位。照磨,即“照刷磨勘”的简称。元代以后设置的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另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

译文:当时谢子泰初才十二岁,谢泰来九岁。府君为之字之教、之悯。四季节日祭祀,享受参加洗涤的祭奠活动。跟那族亲、姻亲、故旧、邻里的庆贺与吊慰活动必须在一起,以目濡耳染。既然出外就学,而谢泰初则懒惰放荡,府君进而训导他说:你虽幼小,是谢氏嫡传,家世的兴盛衰废与你相关。你的材质不材质,不以学习不学习决定。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则何以能成材?祖先的功业多少不从你这一代坠毁呀!话未说完,眼泪和鼻涕俱下,以至挟持与同寝一处,雄鸡初鸣,就速醒睡觉。先君的教诲为以前的教诲,谢泰初这才大彻大悟,无声而流泪对弟若妹说:我等尚得为人吗?不幸早年失父,幸赖有祖父健在,今不接受其教诲,伤了其心,至使其寝食不安,难道有人而这样吗?转变为共同努力学习,后来谢泰初佐助于浙东宣慰使司江浙行枢密院,谢泰来起自书院掌管钱谷的直学,累积官衔和爵位,为温州路总管府知事,官阶将仕郎,进入明皇朝后授平阳大元帅府掌管宗卷的照磨。

府君不及见之也,府君卒以至正癸巳八月十有一日。后四十一年,为今洪武十六年,泰初死亦且二十四年。泰来寔始买石,以状来请,曰:惟我谢氏有墓于西山,皆出先祖经营。先父之没也,寡妻幼子,孤立,不至覆厥宗以克底。今日无非先祖覆焘之力,积累之效也。不有以表著之,则是先祖有善。而泰来不知,非惟无以昭示子孙。抑不孝之罪,将何以自逭,幸赐一言而刻焉。余嘉府君之为,有合于古者邦墓族葬之义。又多泰来之孝,故摭状之大莭以为谢氏西山阡表。

注释:卒,去世。亦且,又,而且。状,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经营,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孤单的意思。覆,盖住。底朝上翻过来;歪倒。厥,晕倒;气闭。克,能够。底,古文与“抵”通。到达地点,达到目的的意思。覆焘,好像覆被。指施恩,加惠。积累,(动)逐渐聚集。非惟,不仅;不只。昭示,意思是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抑,向下按;压制。逭,逃避的意思。邦墓,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族葬,同一高祖的子孙葬在一块墓地。摭,意指挑剔;指摘。大节,高尚的节操。

译文:府君来不及见到这些,府君殁以至正十三年(1353)癸巳八月十一日。后四十一年,为今洪武十六年(1383),谢泰初死了又二十四年。谢泰来实际才开始购买墓石,以记载事迹的文字来相请,说:想到我谢氏有坟墓在西山,皆出于先祖经营。先父之殁,妻寡子幼,孤孤单单,孤立而不至于底朝上,气塞祖宗,以能够达到目的,今日无非赖先祖施恩加惠之力,逐渐聚集的功效,没有以墓表著述之,则是先祖有善良,而谢泰来不知,不仅无法明白地表示给子孙,压制不孝之罪,将何以自我逃避,幸亏赐给一言而铭刻。我嘉奖府君之行为,有合于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同一高祖的子孙葬在一块墓地之义,又多承谢泰来之孝,故而摘取记载事迹的文字的高尚的节操,以为谢氏西山墓表。

五代时,谢泰来的先祖谢胜从福建长溪迁居到平阳来,成为南郭谢氏始祖。其祖父谢宜翁(12571352),元兵取江南以归附功,授万户府知事。至顺辛未年(1331年),父亲谢天佑去世时,谢泰来才九岁,他和十二岁的哥哥谢泰初,是由祖父抚养、教育成人的。他的家原来在靠近通衢的“明伦坊”,元末毁于战乱。后来移居于较为偏僻支巷,筑“西枝草堂”以隐居,又筑“春晖亭”以奉养母亲。这些地点都在坡南凤山一带。

苏伯衡所撰墓表,记述了谢泰来的一脉宗亲:

先祖谢胜,唐五代由福建长溪迁平阳。

长溪县,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原温麻县地设立长溪县(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县岭尾庵),隶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同年,长溪县并入连江县,在原长溪县地设立宁远镇,连江县隶属闽州。唐长安二年(702年),从连江县析出原长溪县地,复设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隶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泉州为福州,长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长溪县属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长乐郡为福州,长溪县属福州。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福州为长乐府,长溪县属长乐府。北宋时期,长溪属福建路福州。

太祖谢溥。

烈祖谢定。

天祖谢岳,平阳南郭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吉州教授。

据《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选举【四】载:“宋:进士:淳熙二年乙未詹骙榜:谢岳(平阳人吉州教授)。”

高祖谢孝祖,南宋防海制置司干办公事;高祖母王氏。

曾祖谢仁寿;曾祖母朱氏,皆年高九十。

祖父谢宜翁(12571352),字惟义,国学生,元兵取江南以归附功授怀孟万户府知事;祖母徐氏。子三:谢天佑、谢天泽、谢天祥。

父亲谢天佑(12921331年);母亲:朱氏。子二:谢泰初、谢泰来。

谢泰来作为陈高挚友,值得追述。

陈高(13151367),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温州平阳人,元代诗人。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仕至庆元路录事,不足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有文集行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冬,平阳州守将周嗣德军败,归附了吴王朱元璋。陈高不愿再陷入这政事的漩涡,失去自由,于是把妻子、儿女和祖茔都委托给只得委托同乡好友代为照料。

陈高好友有谢泰来、林齐、何岳、章庆、郑弼、陈允心诸人,其中尤以谢泰来可作身后之托。因而便遗书给谢泰来,拜托他委曲调护。陈高自身与同乡王铨(曾任浙江行省都事)一起出走,涉海到麦城(今平阳县墨城),再逃亡福建。次年陈高妻子郑氏病亡,谢泰来帮忙料理丧葬。

陈高死后,苏伯衡访其遗集,得诗文若干后厘定成编,题曰《陈子上存稿》。由好友谢泰来锓梓以永其传。陈高著有《子上存稿》十二卷,后经八世孙重编为《不系舟渔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