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乃实《福山八景诗》

(2020-06-21 08:30:08)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谢乃实《福山八景诗》

谢燕颉

(一)

山东福山谢氏家族,世袭军籍,历尽人间艰辛,直至谢乃实、谢乃果兄弟,发奋读书,同科中进士,从而彻底改变了家族的社会地位。从此,谢氏家族共中进士七人,中举人十四人人,成为簪缨世族,又对福山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最大贡献。

“福山八景”,谢氏家族第一个进士谢乃实,对此每一景观,都赋有律诗,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了福山的自然风光,大力弘扬和繁荣了福山的文化。其《福山八景诗》,收集在《峆山卢山人诗集》,乾隆二十七年《福山县志》亦有记载:

《罘顶朝日》:

苍波忽涌碧芙蓉,半夜鸣鸡紫雾重。飞谷仙云依藻景,扶桑羲驭驾骊龙。

晴光欲遍三千界,曙色先浮万丈峰。海纳山容清旭地,普天瞻就属尧封。

大意是,沧海的波涛忽然涌起碧绿的芙蓉花,半夜里雄鸡啼鸣时还是紫色雾霾重重。飞峙于山谷之间仙人所乘的云彩依傍着华丽文彩的景观,东方扶桑国里的太阳驾驭着黑色的巨龙。晴朗的日光将照遍三千大千世界,拂晓的天色率先浮动在万山的顶峰。大海和高山容纳那清朗朝晖之地,整个天空向前往上所看到的均属于尧命舜巡视天下时所划分的十二大州。

《仙峰夜月》:

云峰缥缈傍山城,夜夜松枝挂月明。霞落碧空秋欲尽,霜寒素影雁初惊。

凄清崖谷鸣丹叶,寂寞烟扉种玉荣。一自吹笙人去后,山风犹作步虚声。

大意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依傍着山城,松枝夜夜挂着一轮明月。晚霞落下时青蓝色的天空显示秋季行将结束,寒霜月影之中大雁已开始惊醒。清冷的山崖涧谷红色的叶子正在嘶鸣,寂寞的烟幕之中栽种有玉花。自从吹笙的人离去之后,起于山野之间的大风如同在咏唱步虚歌声。

《磁山瀑布》:

万仞嵯峨插碧空,山腰飞瀑隐仙宫。岩前喷薄珠帘雾,洞里凄清白练风。

泉落月明僧扣磐,雨余山晚壁腾虹。深秋烟树寻归路,乱涧潺湲泻绿丛。

大意是,坎坷不平的八千丈山峰直插碧色的长空,半山腰中飞流直下的瀑布隐藏有仙人的宫殿。石岩前喷薄而出的是珠帘水雾,山洞里吹出的是清冷的白练软风。泉水飞落月光明亮僧人正在敲打钟磬,雨后山野傍晚石壁间彩虹腾飞。深秋季节在烟雨树林之中寻找回家之路,离散的涧水慢慢流沿泻向绿色的树丛。

《烟台海市》:

东风闲上海边台,台上烟霏夕不开。忽讶烟村浮海上,哪知台阁逐峰来。

波涛掩映仙灵宅,雾影参差碧树堆。对久翻疑台亦幻,不须航海问蓬莱。

大意是,东风有闲时登上了海边的高台,台上弥漫着云烟到了夜晚也不会散开。忽然惊讶地发现有朦胧村落浮现在大海上空,哪里知道楼台亭阁追逐浪峰而来。波涛掩映着神仙的住宅,烟雾倩影中是高低不齐碧绿树林。面对久久反复怀疑的楼台也会变幻无穷,不须航海去问津那蓬莱仙岛。

《长堤新柳》:

城边春晓绕芳丛,万柳堤中一路通。笼岸已惊溪尽绿,隔条忽讶杏偏红。

波光摇荡轻鸥鸣,树影参差夕照中。队队黄鹂歌不尽,似将谢雪咏东风。

大意是,春天拂晓时分城边环绕着芬芳的花丛,上万株垂柳河堤中有一条道路通行。笼罩在河岸已经惊醒的小溪正在全部变绿,隔着枝条忽然惊讶发现杏花特别殷红。水波反射出来的光线正在摇荡江鸥在轻快地鸣叫,在夕阳照射之中树木荫影参差不齐。一队队黄鹂的歌声永远也唱不完,似将谢家在雪中咏哦东风。

《古寺奇泉》:

晴花不断招提境,一水长流积翠间。树老枝疏白象古,锡飞珠涌玉龙间。

香凝衣露春方晓,风落石泉韵不悭。寻得远公相对饮,时来桥畔听潺湲。

大意是,晴朗的天气鲜花不断开放为四方之僧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条江水长长地在翠绿重叠之间。老枝稀疏的古树犹如白色大象,锡杖飞舞念珠涌动在玉龙中间。芳香凝聚袈裟结露春光方才知晓,和风吹落石上的泉水神韵从不欠缺。寻找庐山慧远禅师正在相对饮茶,时常来到桥畔聆听潺潺的流水。

《峆烟云》:

山势嶙峋列翠屏,岚光层叠倚天青。烟开万里晴霞落,云合千村昼雨冥。

叆叇灵岩雷劈壁,空濛古寺怪听经。筠床晚对清吟发,欲向山庭一勒铭。

大意是,石山形势突兀重叠陈列成绿色屏风,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正层层重叠倚傍着青翠天空。烟雾顿开晴空万里彩霞缓缓降落,云朵笼罩白昼千村细雨昏暗。云彩厚密灵岩被雷电劈开壁垒,细雨迷茫中古寺可奇怪地听到念经。竹床上夜晚相对清吟而雅诵并发,准备向山林庭园一刀镌刻铭文。

《石门春波》:

石门夏载未曾经,凿自禺强役巨灵。雪涌连山朝日浴,渔歌鼓枻夜龙听。

苍茫曙色函丹水,缭绕云纹映画屏。三月桃花开远岸,鹏搏水击陟南溟。

大意是,壮丽石门在夏朝并没有记载其过去发生的事情,它开凿于黄帝的孙子禺强驱使劈开华山河的神巨大神灵。白雪涌出如同一山连一山地在旭日中沐浴,在渔歌声中泛舟在夜里可让蛟龙听见。拂晓时分苍茫的天色包函了丹江之水,回环盘旋的云形纹饰相映在绘制图画的屏风之上。春季三月的桃花盛开正在迢迢的河岸,大鹏搏动击起的水柱腾跃在大海之上。

谢乃实的《福山八景诗》,精准地歌颂和宣传了福山的自然风光,精彩地弘扬和繁荣了福山的文化。

(二)

谢乃实(16521715),字华函,号峆山卢山人,山东福山西关村人,祖籍安徽省宣城,清康熙十九年(1681)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江苏睢宁知县,转湖南兴宁知县,后辞官归家,著有《峆山卢山人诗集》。

福山谢氏的始祖谢魁一、谢魁二、谢魁三、谢魁四兄弟四人,原籍安徽宁国府宣城县仁义乡四十七都,世袭管辖兵士十人的小旗军职,后调山东青州左卫;洪武十七年(1384),调登州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调福山中前所,落户于福山西关村。

始祖谢魁四,明洪武年间,充小旗官,调往登州备倭,驻扎在福山中前所卫,在福山传至九世孙谢琰。

谢琰,自幼嗜读书,重立品,生平以孝友敦厚;教子家法极严,二子及诸孙俱成科甲。

据《山东通志》载:“谢琰,福山人。嗜读书,重立品。生平以孝友敦厚重于戚党,教子家法尤极严慎。以此二子、诸孙俱成科甲。其子孙亦凛遵家训,不失清白,声卒祀郷贤。”

因为耳濡目染家族几代人作为兵员小头目,日子过得异常辛酸苦辣,长久的压抑与无奈,谢琰便立志改换门庭,故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谢乃实、谢乃果,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教育。

谢乃实、谢乃果兄弟俩人果然不负家族厚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一榜同登戊辰科进士。

据《山东通志》载:“举人:戊午科康熙十七年:谢乃实,福山人,戊辰进士。”“谢乃果,福山人,戊辰进士。”“进士:戊辰科康熙二十七年沈廷文榜:谢乃实,福山人,三十六名。”“谢乃果,福山人,一百九名。”

谢乃实,为谢琰长子,少年读书便负盛名,十七岁入庠生,康熙十九年(1681),乡试中第四十六名举人,康熙二十六年(1688),会试中三甲第六十九名进士,授江苏睢宁知县。

谢乃实生性刚正,以忠孝为自励,视百姓为父母,处心积虑,为民造福;重教育,修学宫,建书院,睢宁学风大进,享誉两淮。

后来因为村民申辩冤情,得罪州府,被革职。辞官回乡时,百姓数千人前来送行,攀杆泣送,场面十分感人。

回乡后,每日除了读书,便是奉养母亲,全不为个人荣辱所念,过着粗菜淡饭,宁静致远的生活。

母亲逝世后,便迁居福山名山蛤垆山,潜心研究学问,以作诗为乐。晚年创作了《蛤垆山人文集》、《蛤垆山人诗集》共二十余卷。

乾隆三十七年(1722),开馆撰修的《四库全书》时,便将《蛤垆山人文集》编入其目,是为福山入选《四库全书》之第一人。    

多次主持编撰《福山县谢氏家谱》,并亲自作序。该家谱始自东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七十余世,楷书手体,大十六开,二十一万八千余字,在福山科举望族族谱史上首屈一指。族人至今还纷纷加以复印,珍藏留给后人,以示家族教育。可以说,族谱里面的家族教育是谢乃实后人科举成功的关键之一。

谢乃果(16611733),谢琰次子。天资聪慧,手不释卷。文章诗赋,作品锦绣,县学院屡屡当作范本,同学无不羡慕。乾隆二十五年(1687),乡试中第五名举人,康熙二十六年(1688),会试中三甲一百零九名进士,选授河南宜阳知县。

   任宜阳知县时,据其《谢氏家乘》载:“正供外,一无派取。听讼折,以片语皆允。”时有“白脸包公”之称。任满离开宜阳时,当地百姓将其列入本邑“七贤祠”中。

康熙四十二年(1704),四十三岁,升为吏部主事,正六品。旋又调文选司主事。次年,母病危,乞假归里,与乃兄一齐侍奉母亲左右,直至送终后,也没有回京复职,而是归养乡里。

据其《谢氏家乘》载,谢乃果捐县学、修学宫、奖励本邑学子发奋读书;又捐舟船造桥梁,为夹河两岸百姓造福。晚年以诗为乐,著有《玉森堂集》。

谢乃实有三个儿子,长子谢光纶、次子谢光纪、三子谢光组,均中举人,其中次子谢光纪,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中戊戌科进士。

据《山东通志》载:“举人:辛夘科康熙五十年:谢光纪,福山人,戊戌进士。”“举人:癸巳科康熙五十二年:谢光纶,福山人。”“举人:甲辰科雍正二年:谢光组,福山人。”

谢光纪(16861738),谢乃实次子。生而颖慧,端正不阿,十四岁考取庠生,二十五岁中举;康熙二十五年(1718),会试中第十名贡士,文章策对皆被房师称为奇文,推荐给主考官,列为前茅;殿试为三甲第十五名进士,选授广西知县。在广西候选三年,三十五岁补实缺,任广西富川县知县。

据《山东通志》载:“进士:戊戌科康熙五十七年汪应铨榜:谢光纪,福山人,十名。”

谢乃果的儿子却不愿为官,因而成为当地有名的中医。

谢光纪的儿子谢景谟,举人,同进士出身,授陕西保安县知县。

谢景谟(17211785),谢光纪之子。少工诗赋,著有《榕江诗集》、《瓜架笔谈》若干卷,在乡邦享有文誉。然而科举之路坎坷,二十岁时参加乡试,落第,此后屡战屡败。三十八岁才考上个优贡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再次参加顺天考试,中第四名举人,时已四十一岁。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晋京会试,中三甲七十六名进士,授陕西保安县知县。精通医道,善以秘方济世,对百姓不收分文。

谢宜发,天极及其聪慧,十岁时诗文即可脱口而出,中秀才、举人、进士,授刑部主事。

谢宜发(17361820),曾祖父谢乃实。雍正三年(1726),中举,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年少入县庠生,可谓早成,不料乡试却三战三败,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5),三十岁时才终于鱼跃龙门,中二十九名举人。乾隆二十九年(1765),晋京会试不第,乾隆三十五年(1770),会试高中二甲四十二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晚年致仕,著有《六顺斋文集》等。《福山县志稿》有传。诰授其为奉政大夫,正五品官阶封典。

谢岳东,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不得不放弃了书本,挑起养家的重担。肩挑货担,来去于乡间集市,生活清苦、劳累,却不忘祖辈读书、应试、入仕光眉门庭的家训,坚持让儿子谢文起读书。

谢文起,少年聪明,而且懂事,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深知父亲养家之不易,刻苦读书,不管外事。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以二甲第九十七名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大考二等,授贵州清镇县知县,逝世后朝廷例封他正六品文林郎。

时,福山有六大家族,是为:王氏、孙氏、牟氏、谢氏、肖氏、鹿氏。六大家族,总共中进士五十四人。其中王氏、谢氏、肖氏三家,联姻关系深长,为后辈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家学渊源。进士谢宜发之妻,便为进士肖劼之女,进士肖旃年之妹。

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王懿荣、王乘燮、谢隽杭三人同时金榜题名,又同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当时轰动朝野的一榜一县三翰林的佳话。

王乘燮为王懿荣的堂叔,谢隽杭,是是王懿荣的堂舅。

福山科举望族的联姻圈极为广阔,几乎涵盖了当地所有望族。在这些联姻家族中,王氏家族与谢氏家族的联姻堪称典范。王懿荣的母亲,是谢乃实后五世谢牧之的女儿,而王懿荣的夫人,则是谢伟勋的女儿。

王懿荣自五岁开始便接受正规的家族文化教育,先后受教于外叔祖谢学庵(庠生)、母舅谢焕韶(廪生)、表伯张恩熙(进士)、崔穆之(进士)、周孟伯(进士)等。

后来王懿荣携谢夫人投井殉国,谱写了一曲英雄伉俪为保国宁死不屈的悲情壮歌,激励着后人爱家爱国勇于奉献。

福山谢氏家族共考取进士七人,举人十四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