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封监察御史谢府君墓志铭》赏析
(2017-10-16 11:08: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谢氏研究 |
钱谦益《封监察御史谢府君墓志铭》赏析
谢燕颉
(一)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人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属张家港市塘桥镇)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官至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降清,为礼部侍郎。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崇祯八年(1635),门生谢三宾的父亲谢一爵逝世,钱谦益为其所请,撰《封监察御史谢府君墓志铭》。
原文:
鄞县谢府君,讳一爵,字君锡,其先出晋太傅。宋丞相深甫自台徙慈之香山,再迁鄞之月湖。祖讳瑜,考讳九皋,世有壹行。君以次子太仆寺少卿三宾封陕西道监察御史,以崇祯八年二月廿四日卒,年六十有四。其配孺人周氏,以是年十月廿七日卒,年六十有二。三宾与其兄三阶、弟三台、三卿,以崇祯十三年某月甲子,合葬君夫妇于郡西翠山之阳。三宾,余门人也,状君之行来乞铭。掇其语为铭曰:
谢自太傅,家于东中。宋有丞相,外属后宫。自台徙鄞,华胄遥遥。柱史卜宅,食于契龟。
祖考载德,閟其芳尘。长源洪柯,三世乃振。君少秀出,及壮砥砺。枕籍书诗,穿穴窒疑。
踔厉风发,作为文章。丹黄勘雠,其书满箱。高冠长剑,有志当世。七制三略,藏弆腹笥。
行河救荒,防边御虏。如医有方,如奕有谱。隐而求志,壮不逢年。仲子长矣,头角崭然。
君曰三宾,克继我志。我其已哉,系遯有惫。三宾为令,东海之隅。告诫促数,严于简书。
尔为尔邑,我为我家。如农有畔,安知其佗。耕则有鉏,刈则有筥。朝齑暮盐,不以累汝。
嘉定之政,吏畏民怀。察廉举尤,登于西台。孔贼狂猘,狧登梏莱。帝曰:“三宾,女往视师。”
君闻师命,欷嘘感发。扣其囊智,以佐挞伐。擐甲即死,获丑乃还。愧我老矣,不从行间。
我师复登,贼遯浮海。帝庸晋秩,以劳敌忾。来归饮御,燕喜便蕃。铙歌鼓吹,戎车在门。
恺乐方献,谗言孔兴。君曰:“何伤,白璧青蝇。”世方小往,我则大归。从容燕笑,饬巾之时。
先甲三日,话言琅琅。克期挥手,如旅俶装。惟君平生,崇智卑礼。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愔愔吉人,虚止静默。帘阁帷灯,凝尘蔽席。花下闭关,竹间扃户。东阡南陌,杖屦可数。
旁搜博览,百家之书。其尤精者,青囊青乌。医通国能,葬识地脉。活彼黎庶,妥我兆宅。
翠山之阳,马鬣牛眠。君所相卜,今则藏焉。君生五男,四为食子。五幼而殇,女嫁人士。
诸孙竞爽,高门有庆。宾子于宣,克举于乡。君之子女,皆出周氏。维周淑慎,作配甚似。
克共克俭,允孝允慈。制书褒美,称为母师。生而媲德,死则同穴。松柏丸丸,高坟石阙。
史传壹行,亦载《列女》。我仪图之,民鲜克举。栀貌蜡言,流为丹青。大书深刻,惭彼幽扃。
述德缵言,惟君有子。庶无媿辞,讯于旧史。旧史朴学,质胜斯野。掇其绪余,以告来者。
(见《牧斋初学集》卷五十三。)
(二)
注释:
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柱史,柱下史,星,在天龙座,属紫微垣御女星下。《晋书·天文志》:“极东一星,曰柱下史。”《观象玩占》称:“柱史一星在北极东,靠近尚书。”契龟,在龟卜中“契”字。閟,慎重;珍重。古同“闭”。掩蔽;止;尽;幽静。芳尘,美好的风气、声誉;名贤的踪迹。洪柯,大树。砥砺,磨刀石;磨炼锻炼意志,相互之间勉励。穿穴,穿越;通过;犹钻研。窒疑,排除疑问。踔厉风发,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像刮风一样迅猛。丹黄,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勘雠,校雠,校对文字。当世,当政;执政;用世;治世。七制,《增广贤文》:“汉称七制,唐羡三宗”。汉称七制,指西汉孝文帝刘恒、孝景帝刘启、孝武帝刘彻、孝宣帝刘病已,以及东汉光武帝刘秀、孝明帝刘庄、孝章帝刘炟。唐羡三宗指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三略,指策略、谋略、战略。藏弆,藏去。弆,收藏;保藏。腹笥,指肚子里的学问,学识丰富。系遯有惫,《易》第三十三卦遁卦,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促数,繁多;频繁。简书,指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其佗,其他。朝齑暮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齑盐,酸菜和盐,借指贫穷。西台,御史台的通称。孔贼,孔有德,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1631),率军援辽,至吴桥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区,自称都元帅。六年(1633),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帅。崇德元年(1636),封恭顺王,后隶汉军正红旗。从清兵入关,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下西南诸地。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驻桂林。顺治九年(1652),李定国军破桂林,兵败自杀。狂猘,凶猛。狧,狗吃食;狗咬人。视师,谓督率军旅。挞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擐甲,穿上甲冑,贯甲。《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遯,同“遁”。庸,功劳。晋秩,进升官职或等级。燕喜,宴饮喜乐;喜庆之宴。便蕃,频繁;屡次。铙歌,军中乐歌,传说黄帝﹑岐伯所作。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汉代列于殿庭的乐队,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戎车,兵车。恺乐,庆祝作战胜利的军乐。孔兴,凭空而起。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饬,整顿,使整齐,完毕。先甲三日,指甲日前的三天,是为辛日;后甲三日,为甲日的后三天,是为丁日。克,指严格限定。俶装,指整理行装。崇智卑礼,即崇尚智慧保,持谦虚态度。愔愔,指和悦安舒貌。吉人,为善良的人,有福之人。闭关,关闭用心,不被外缘内缘带走,只做觉知;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扃户,闭户。杖屦,即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青囊,为风水术俗称。青囊,黑袋子,因为风水师常以之装书,故民间以青囊代称风水术。青乌,青乌子,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为堪舆家的美称。指堪舆之术,泛指堪舆学的书籍,借指风水宝地。地脉,风水术的用词,来龙去脉。黎庶,指平民大众。马鬣,指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牛眠,牛眠地,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着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相卜,玄学五术中的二术。玄学五术,即山、医、相、命、卜。相包括两种:“人相”、“地相”。人相为贵人之相;地相即吉地之相。卜,为《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食子,指奉行祭祀、供养的人。人士,有名望的人。旧时多指社会上层分子;文人,士人。竞爽,精明强干;媲美,争胜。母师,母亲中的典范。媲德,谓婚配于有德之人。丸丸,指高大挺直貌;一团团。我仪图之,民鲜克举。典出《诗·大雅·丞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栀貌蜡言,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钱谦益《序》:“不诚之人……玉表而珉中,栀言而蜡貌,此其情伪不可以掩一室,其声光不可以袭终朝,而况宇宙之大、终古之远乎?”流为丹青,典出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指一些不真实的事情,却被误载为历史,这些东西,让圣人贤士看了困惑,因为本来就是不真实的。幽扃,深锁的门户,谓坟墓。缵,继承。愧辞,不真实的言辞。旧史,先前的史书。朴学,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质胜斯野,典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绪余,指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
译文:
鄞县谢一爵,字君锡,其祖先是东晋太傅谢安。由南宋右丞相谢深甫,从台州迁徙到慈州香山,再迁鄞县的月湖。祖父谢瑜,父亲谢九皋,世代都是同一品行。以谢一爵以次子太仆寺少卿(正四品)谢三宾而貤封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于崇祯八年(1635)二月廿四日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其妻周氏,封孺人(正七品)于是年十月廿七日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谢三宾与其哥哥谢三阶,二个弟弟谢三台、谢三卿,于崇祯十三年(1640)某月甲子日,将谢一爵夫妇合葬于宁波府西翠山南麓。谢三宾,为我的门人,他带着谢一爵生前的言行记录前来,请求我为他父母作墓志铭。今摘录其大意从而撰成铭文:
谢氏家族出自东晋太傅谢安,却落籍安家在浙江会稽。南宋右丞相谢深甫,为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的祖父。从台州迁徙鄞县,这支贵族后裔繁衍年代久远。通过占星柱史北极东以选择宅基地,占卜由龟得契而取得子孙食禄。祖先具备高尚道德,而非常珍重名贤的事迹。其家族源远流长,树大根深,经过三世后,才得以振兴家声。
君少年时期,即表现出优秀杰出,到了壮年时,已得到了充分的磨炼。书诗纵横满室,而相枕而卧,更喜欢钻研那些阻塞不通的疑问学问。当精神振作,意气奋发时,能写出好文章。点校书籍时,喜欢用丹黄朱笔勘误校对文字,象这样的书籍,装满整箱整箱。常常头戴高高的帽子,腰佩上长长的宝剑,有志向于秉国当政,非常熟悉汉朝七个英明皇帝政治,以及治国策略、谋略和战略,这些均蕴藏着满腹经纶。曾巡逻黄河河道安全,救济凶年灾荒,防守边地,抵御敌虏。具有如同医治的良方,奕棋的棋谱。深深隐居而不仕,为着实现自己的志愿,但是却壮年还不能遇上官运。只是次子长大之后,才得以崭露头角。
次子名叫三宾,能继承我的志向。于是我也就从此罢了,也正好逃遁极度的疲乏。三宾为嘉定县令,地处东海之隅。对他的告诫书信非常频繁,都是严格的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情的简书。你为你的城邑,我为我的家室。犹如农田有边界,怎么能知悉其它的事情。耕耘有锄头,收割则有竹筐。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用蘸盐进餐,从不以此来连累你等。嘉定县的治理,曾让官吏畏惧,却让民众怀念。因为举荐孝廉的成绩突出,而登上御史台,擢为陕西道监察御史。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时贼势非常凶猛,攻陷登州后,接着围困莱州。于是崇祯皇帝说:“三宾,你出任山东巡按前往督率军旅吧。”
君一闻知出师的诏命,就不禁欷嘘感叹,且有感而发。并扣开了囊中的智谋,以帮助其进行征讨。说一穿上甲胄,就意味要准备捐躯身死,必须在擒获丑类,攻克登州、莱州之后,立即班师还朝。惭愧的是我已经老了,不能随行于行伍之间。
当我军收复了登州,贼兵已经逃遁,飘浮于茫茫大海。于是皇帝根据功劳大小赐予升官晋秩,以慰劳这些同仇敌忾的功臣。当胜利归来的时候,推杯换盏,大进酒食,喜庆之宴,往来频繁。军中乐歌,仪仗乐队,以及战马兵车,均停留在自家门口。当庆祝作战胜利的军乐刚刚献上时,那些诽谤谗言却已经兴起。君却坦然说:“这些没有什么妨害,白玉并不怕苍蝇。”
世事才刚刚小往大来(指人事的消长),我却要大归无回(指逝世)。然而那从容的笑容,还出现在整理覆盖(收殓)的时候。先甲三日正是辛日,说话的声音还是那样响亮。严格的大限就在挥手之间,犹如在旅行中整装待发。君的平生事迹将永存人间,人们崇尚的是雄伟而高大的智慧,而施以谦恭的礼节。仁孝不仅仅在于孝敬长辈之间,友爱也不仅仅在于兄弟之间。
一个和悦安舒的有福之人,能虚心知止,沉默安静。窗帘低垂的楼阁,帷幕遮挡的夜灯,积聚的尘土,遮蔽的床席。月前花下,正闭关修行,竹间关门,在闭户养生。东南那条长长的小路,手杖与鞋子所到之处,也已屈指可数。
曾经广泛地搜求,以博览百家之书。其中最为精通的,还是那青囊风水术,青乌堪舆术。医术也很精通,可称得上著名的国级技能,还有那墓葬的知识,熟知的五灵地脉。不仅救活了平民大众,也妥善地选择我的吉利住宅。西翠山的南麓,马鬃形状的坟墓封土,为牛眠形状的安葬吉地。这一切皆为君所擅长的玄学五术相术和卜术,今则已统统收藏起来了。
君生有五个儿子,其中的四个已是奉祭祀、供养的人。只有那五儿在年幼时就已夭亡,女儿也嫁给了有名望的人家。诸多的儿孙们正在争胜媲美,高门大户人家,总有那么多欢庆的时日。三宾的儿子于宣,已乡试中式。君的子女,皆是周孺人所生。
周孺人贤良谨慎,夫妇配合默契。能同心同德,勤俭持家,确实孝顺,的确慈祥。皇上制书予以褒奖赞美,称之为母亲的典范。生能婚配于有德之人,死则又与之安葬同穴。高大挺拔的松柏,矗立在高大的陵墓之前,坟前立有铭记官爵功绩的石阙。这些均属于正史列传中那类人群,可载于《列女传》之中。我这样仔细地推测,也许是因为德行轻如鸿毛,故民众很少有人会去推举她。
栀花一样的模样,蜡一样的语言,好象不太真实的丹青绘画。只有这样大书特书,才显得更加深刻,并惭惭地潜入那深锁的门户(坟墓)。能叙述祖德,可继承此言,是因为君有儿子。没有不真实的言辞,可查讯先前的史书。先前的史书,是质朴的学问,但是如若质朴胜过了文饰,就就会显得粗野。摘取其中主体之外所剩余的精彩,以此来告诉后来的人们。
(三)
钱谦益常以东晋太傅谢安自比,连做梦都想步他的后尘。又是谢安后裔谢三宾的座师,不仅乐于为其父亲撰写墓志铭,以后还为其本人五十岁诞辰撰写祝寿祠,可见师生情谊深厚。
谢瑜(1499—1567),字如卿,东晋太傅谢安后裔,世居上虞东山,宋代迁居丰惠(祝英台故里)后山。九岁丧父,由母教养成人。幼聪颖好学,有文才,嘉靖七年(1528),登乡荐,嘉靖十一年(1537),中进士,嘉靖十二年(1538),任福建莆城知县,嘉靖十六年(1537),擢南京广东道御史。任上弹劾武定侯郭勋,极言宦官专权弊端;刚正不阿,不为严嵩高官利禄所动;揭露兵部尚书张瓒受贿、扣粮丑行,上书请诛张、严、郭及胡守中“四凶”。后被严嵩找借口削职为民,还回上虞,在章镇姜山筑室而居,自号“姜山老樵”。隆庆元年(1567),诏复御史,同年病卒,墓在姜山山麓。子谢九皋。子谢九皋、谢人皋。
谢九皋(1532—1619)。上虞丰惠人,子谢一爵。
谢一爵(1572—1635),字君锡,喜读书,能文,高帽长剑,懂得兵法、水上运输、救济灾荒与边防御敌。崇祯八年(1635)二月廿四日卒,享年六十四岁。妻周氏,崇祯八年十月廿七日卒,享年六十二岁。子四:谢三阶、谢三宾、谢三台、谢三卿。
谢三阶,号东璧,谢一爵长子,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人,秀才。
谢三宾(约1589—?),字象三,号塞翁,谢一爵次子,宁波府鄞县人,明天启五年(1625)三甲九十名进士,工山水,每与董玄宰李长蘅程孟阳究论八法,故落笔迥异恒境,东海令,嘉定令,陕西道监察御史,山东巡按,视师登州、莱州,太仆寺卿,鲁监国南明隆武二年,任内阁大学士,顺治五年,为海道孙枝秀勒索过半,贿赂大府,劾去孙枝秀以报之,家财渐耗,遂憔悴以至于死。子谢于宣。
据《乾隆鄞县志》载:“谢三宾,天启五年进士。知嘉定县,为均田以均役,浚吴淞江,西南乡民田皆受其利,擢陕西道御史。崇祯五年,李九成等围莱州,三宾疏言,成事在人,了此不过数月,即敕巡按监军。至昌邑,请斩逃帅王洪、刘国柱,诏逮治之。兵部尚书熊明遇坐主抚误国罢去,三宾复抗疏请绝口勿言抚事。未几,莱州围解,明年,登州平,叙功进太仆少卿,丁忧归。晚年与钱肃乐等为难,为乡评所薄。”
“华亭画派”代表人物、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容台集》《寿谢使君象三》云:“凤毛标格迥难齐,百里犹称枳棘栖。露酿江花符制锦,霜悬水镜渺燃犀。輶轩载笔书驯雉,闾井还淳似祝鸡。若向黑头论介寿,天章一道紫为泥。”
谢三台,谢一爵三子。
谢三卿,谢一爵四子。
谢于宣(1621—1644),号甸鹤,谢三宾之子,天启元年辛酉八月二十四日生。治易,崇祯十六年三甲九十九名进士,授行人(正八品),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二月十九日,城破,骂贼不屈,被砍死。子五:谢为霖、谢为兆、谢为宪、谢为辅、谢为衡。
据《乾隆鄞县志》载:“(谢三宾)子于宣,字宣子。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行人。闯贼破京师,将投缳,由仆阻之,旋为贼执,索金帛,掠治甚酷,械置马栈中,或以火炙之,十指被拷俱折,目睛突出寸许,无乞哀语。将死,弃诸途。年三十有一。福王时,三宾请恤,追赠太仆少卿,荫一子,入监读书。”
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载:“至若御史冯垣登、兵部员外郎郑逢兰、行人谢于宣皆拷死,郎中李逢甲,拷掠久之,逼令缢死。与鋐、管、志虞皆获赠太仆少卿,而垣登、于宣至谥‘忠节’,行取知县,邹逢吉拷死,赠太仆寺丞。时南北阻绝,皆未能核实也。汤文琼、许琰事载《忠义传》。”
据计六奇《明季北略》载:“谢于宣,浙江宁波鄞县人。崇祯癸未进士,官行人。以削发触怒,夹三夹,几死。”
又据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之一《南都甲乙纪》载:“(十月纪)十九(癸酉),丁魁楚总督两广。管绍宁请予行人谢于宣祭葬;盖被贼追赃夹死者。”
谢于廷,秀才。
谢为霖,字孝辅,一字念蓼,谢于宣长子,善读书,著有《游滇诗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康熙戊辰(1688)仲春,妻舅冯佩实为序:“尊大夫象三先生,起家进士,仕至太仆寺卿,照耀千古。从父今愈宪存峨先生,高文甲第,持玉尺而简群材。”
冯佩实,礼部主事,字持庵,浙江慈溪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谢存峨,云南学政。
本人又以春草堂主人于昆明旅途自序云:“岁丙寅(1686),从父祖学滇中,从都门走一介邀余,辞之不获。因趣装耑往。……孟冬中浣,始达滇南。”
叔祖父谢人皋有囗氏为之题词。
谢为兆,谢于宣次子,善读书,妻万斯诜,为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万泰的独生女,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万斯大之妹。
谢为宪,字孝定,号恕斋,谢于宣三子。康熙二年(1663)举人,官蓬莱县令。能诗工书,善画山水,随意泼墨,或散漫数笔,生意逈出。(《四明画记、甬上耆旧续集》)时江浙画坛,群以文征明、董其昌两家为师法,为宪独出已意,随手挥洒,或作简笔,皆萧疏澹远,具有自然风趣。
谢为辅,谢于宣四子,善读书。
谢为衡,谢于宣五子,善读书,乾隆名士,会画会诗,很有才华,只可惜家中没钱,未去考进士,对诗画痴狂不堪,家徒四壁,也毫不在意,终日仍与一帮朋友作诗唱和,乘着酒兴淡天说地。一有画作被人购去,有了几分银子,就会大宴宾客,豪饮一通。
谢为霖、谢为宪、谢为衡众兄弟一起,在嘉兴远庵为先祖父谢三宾护法,对灵小参。
据嗣法门人元视等编《远庵僼禅师语录》卷第九小参载:“谢为霖、为宪、为衡为先祖冏卿象三护法、对灵、小参。春尽群芳销歇,夏初绿树阴森。时节虽云代谢,死生日暮古今。欲知常住不迁,性须向万物迁。变处曾取若向,者里会得当知。太老先生,生本不曾生,灭本不曾灭。生本不生,似浮云横于碧汉;灭本不灭,如片月落于寒潭。如是则生平所作一切慧业、惑业,皆同兔角;是处、非处,复若龟毛。举拂子云:唯有者着子先天地而独存,亘古今而不没,天地不能覆载,阴阳不得推迁,富贵不被笼罩,声色不容蔽惑。上与诸佛同一清净,下与众生等一解脱。常在人间而不居世,虽生天上而不耽寂。所以道身从无相中受生,亦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虽然且道即今太老先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莫言世上无仙客,须信壶中别有天。”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护法,指给寺庙施舍财物。小参,指禅刹中不定时的说法。参,是集众说法之意。正式的说法称上堂,或谓大参。小参多垂说家风,故又称为家教或家训。小参,规模较上堂为小。
谢为霖众兄弟是“为”字辈,其家族字辈依次是“为德立身,行志济世,善承祖绪,良裕孙谋”。
这分明是家教家训,意思是以德安身立命,志在济世为民,继承祖宗优良传统,从容顺应天下人心的谋略。
今传至谢三宾十一世裔孙、民间藏书家谢其章,其字辈为“善”。表示完好、共同满足、吉祥、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百善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