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传人,彪炳千秋
(2016-01-09 08:00:1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歌(楹联、诗、词、赋) |
《诗经》传人,彪炳千秋
谢燕颉
(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佚名,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西汉时期,因被尊为儒家经典,而被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雅》包括《小雅》和《大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十分广泛而非常丰富,既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涉及到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传人,主要是《风》的传人。因为《颂》不见传人,而《雅》的传人也只见《小雅》阮籍一人。
《国风》分为二支。一支是《古诗》,经刘桢到左思;另一支是曹植,也分为二支,一支是陆机,一支是谢灵运。
在锺嵘《诗品》中,《古诗》作者是《国风》第一代传人:“古诗: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氾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民歌,《古诗》作者为众人。统被《诗品》评为上品。
曹植是《国风》第一代传人:“魏陈思王植:其源出於《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於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於廊庑之间矣。”公幹,指刘桢。景阳,即张协。潘,指潘岳。陆,指陆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传人有二,一为陆机,一为谢灵运。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小雅》的传人阮籍:“晋步兵阮籍:其源出於《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於《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年注解,怯言其志。”
阮籍(公元210—263),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
(二)
《国风》第二代传人,即《古诗》传人刘桢:“魏文学刘桢: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曹丕妻子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
《国风》第二代传人也就是曹植的传人有二人。
其一是陆机:“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於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於公幹,文劣於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陈思,指曹植。仲宣,指王粲。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传人颜延之。
曹植另一传人是谢灵运:“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於会稽。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於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兒’。”
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阳夏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
刘桢传人左思:“晋记室左思: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於陆机,而深於潘岳。谢康乐尝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谢康乐,指谢灵运。左太冲,即左思。潘安仁,即潘岳。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有《左太冲集》。
《诗品》所评,为上品十一人之一。
(三)
《国风》第二代传人,即陆机传人颜延之:“宋光禄大夫颜延之:其源出於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雅才减若人,则蹈於困踬矣。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汤惠休,字茂远,南朝宋诗人,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宋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参军。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刘劭弑立,以之为光禄大夫。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徵士诔》。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
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隋书》称有文集二十五卷,两《唐书》作三十卷,佚。明代张溥辑有《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诗品》所评,为中品三十九人之一。
(四)
《国风》第三代传人,即颜延之传人,为谢超宗、丘灵鞠、刘祥、檀超、锺宪、颜则、顾则心、任昉。
“齐黄门谢超宗、齐浔阳太守丘灵鞠、齐给事中郎刘祥、齐司徒长史檀超、齐正员郎锺宪、齐诸暨令颜则、齐秀才顾则心:檀氾谢七君,并祖袭颜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从祖正员尝云:‘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惟此诸人,傅颜氾陆体。用固执不移,颜诸暨最荷家声。’”檀,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氾,同泛。鲍,即鲍照。休文,指沈约。
谢超宗(430—?),陈郡阳夏人,南北朝宋著名的文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元嘉九年(432),因谢灵运受到诬陷,全家被贬谪到广州,当时谢超宗只有三岁。元嘉三十年(453),父亲谢凤去世后,才得返回都城建康。勤奋好学,具有文才,盛得名誉,宋孝武帝大为赞赏:“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此为“凤毛麟角”之由来。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丘灵鞠,吴兴乌程人。少好学,善属文。与上计,仕郡为吏。州辟从事,诣领军沈演之。演之曰:“身昔为州职,诣领军谢晦,宾主坐处,政如今日,卿将来或复如此也。”举秀才,为州主簿。累迁员外郎。宋孝武殷贵妃亡,献挽歌诗三首,帝擿句嗟赏。除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出为剡乌程令,不得志。泰始初,坐东贼党锢数年。褚渊为吴兴,谓人曰:“此郡才士,唯有丘灵鞠及沈勃耳。”乃启申之。明帝使著《大驾南讨纪论》。久之,除太尉参军,转安北记室,带扶风太守,不就。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转通直郎,兼中书郎。升明中,迁正员郎,领本郡中正,兼中书郎如故。时方禅让,太祖使参掌诏策。建元元年,转中书郎,中正如故,敕知东宫手笔。寻又掌知国史。明年,出为镇南长史、寻阳相,迁尚书左丞。世祖即位,转通直常侍,寻领东观祭酒。永明二年,领骁骑将军。不乐武位,改正员常侍。好饮酒,臧否人物,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迁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卒。著《江左文章录序》,起太兴,讫元熙。文集行于世。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刘祥,字显征,东莞莒人,宋世解褐,为巴陵王征西行参军,历骠骑中军二府,太祖太尉东阁祭酒,骠骑主簿。建元中,为冠军征虏功曹,为府主武陵王萧晔所遇。除正员外。少好文学,性韵刚疏,轻言肆行,不避高下。永明初,迁长沙王镇军,板谘议参军,撰《宋书》,讥斥禅代,尚书令王俭密以启闻,上衔而不问。历鄱阳王征虏,豫章王大司马谘议,临川王骠骑从事中郎。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檀超(?—480),字悦祖,高平金乡人,少媸文学,放诞任气。自比晋郗超,言:“高平有二超,觉我为优。”仕宋至国子博士。高帝赏爱之。迁司徒右长史。及置史官,以超与江淹同掌史职。功未就而卒。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锺宪,锺嵘从孙,南齐正员郎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颜则,齐诸暨令。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顾则心,齐秀才。约于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前后在世。善《易》。曾为临川王映讲《易》,齐武帝闻之甚悦。
《诗品》所评,为下品七十二人之一。
任昉(460—508),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引为丹阳主簿。梁武帝践阼,历黄门侍郎、吏部郎中,除御史中丞,转秘书监,出为义兴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梁武帝天监七年(408年),卒于官,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谥号为敬。
《诗品》所评,为中品三十九人之一。
(五)
《诗品》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尔後陵迟衰微,迄於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幹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郲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於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
至於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病利,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絃,亦何取於声律邪?”
在《国风》中,曹植一派,风力与文采并茂,文质兼优。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陆机、谢灵运次之。颜延之好用典,镂刻过甚,又等而次之。
古诗、刘桢、左思一派,风骨甚高,文采不足,不及曹植。
《小雅》一系,意在讽刺,文笔隐避,语言质朴无华。
锺嵘以《国风》为正宗,因为曹植、刘桢、陆机、谢灵运其源皆出自《国风》,尽管他们与阮籍一样后继无人。
《诗品》说“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是说谢灵运虽然源出曹植,但又包含有张协的风格,说明谢灵运的风格已经开始不专一。这也说明,以上五人并不是没有传人,而是他们的传人的风格也已经很不专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