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蘅芷清芬”诗联赏析
(2014-11-16 09:29: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歌(楹联、诗、词、赋) |
《红楼梦》“蘅芷清芬”诗联赏析
谢燕颉
(一)
“蘅芷清芬”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题的匾额。
蘅芷,皆为香草名。但是结合前后文来看,应当是指香味似芷的蘼芜。荼蘼,植物名。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并无花,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清芬,谓清香芬芳。
“蘅芷清芬”此典,出自王夫之“湘西草堂”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葁斋,衡阳县人,晚年隐居衡阳金兰乡石船山附近,学者称船山先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贾宝玉为《蘅芷清芬》所作楹联是:“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此联影射的是薛宝钗。上联称赞薛宝钗大有诗才;下联则叙述她温顺的性情,说薛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睡足了“梦亦香”,足见她是多么的淡定。
《蘅芷清芬》,后贾元春元宵回娘家省亲而被赐名《蘅芜苑》。
这是个十分清幽的所在,当金陵诸钗搬入大观园时,薛宝钗也就住入了蘅芜苑。
贾元春赐名“蘅芜院”,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此处是指汉武帝与怀念已故的李夫人的事迹。
后来贾元春要求为此院作诗,贾宝玉作所作《蘅芷清芬》云:“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这里贾宝玉引用了谢灵运一个名句,以表述蘅芜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登池上楼》全诗短短一百来个字,却用遍了《周易》、《毛诗》、《楚辞》的典故,通篇的暗喻、典故和暗涌,然而只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联,遂了作者自己的原意,因为虽然非常朴素无华,却意味深长,生命不息。
(二)
“蘅芷清芬”诗联是怎样来的,请看《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其中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描述,就完全能让你了然就里: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三)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像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 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芜,香草。萝薜,藤萝、薜荔。苑,园林。软衬,写色。柔拖,写香。轻烟,喻藤蔓延生萦绕的样子,女萝高亦称烟萝。冷翠,指花草上的露水。迷,滴。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末二句典出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人谓灵运此二句得于梦中,因此二句清新自然,又蕴蓬勃生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睡足荼蘼梦亦香”相呼应。
(四)
在大观园中,黛玉的居所是“潇湘馆”,正名“有凤来仪”,薛宝钗的居所是“蘅芜苑”,正名“蘅芷清芬”。
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有凤来仪”运用的是“双关暗合”之法;而“蘅芷清芬”则是“未扬先抑”之法。
“有凤来仪”真是个清幽的所在。森森万竿,苍翠夹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对着“竹中精舍”贾政称赞说,好一个“月下读书之地”!正是所谓“修篁时待凤来仪”,使得这一清幽之所带上了浓厚的皇权意识的色彩。
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故脂砚斋于此处有批云: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何谓之“双关暗合”?一方面这是指贾元春的临幸处,大观园本就为贾元春省亲而建,现在有皇妃驾幸,自然可谓是“有凤来仪”;另一方面是作者也暗示潇湘馆主人黛玉那种渴望的心理状态。
当然这与普通人家门前的“金玉满堂”、“富贵长春”,读书人家门前的“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不出其然,黛玉在贾元春省亲时,写下了“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的文句!这样竭力颂圣奉迎,与原作者,心照不宣。黛玉虽雅,却是皇权世俗范围内的雅!
与“有凤来仪”儒家皇权意识相对的“蘅芷清芬”却只有道家的风韵。描写此处胜景颇费周章。大观园建成后,贾政带上宝玉,率领一群清客入园观玩。一路上题咏,经过“沁芳亭”、“有凤来仪”、“杏帘在望”三处,才来到了后来的“蘅芜苑”附近。
“但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然而,及进苑门,却见此处山石插天,异草盘环,那些奇藤仙葛,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
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再进入里院,“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行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化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在“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处,脂砚斋有批云: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
及“有趣”处,又批云:前有“无味”二字,及云“有趣”二字,更觉生色,更觉重大。
最后,脂砚斋以此对比前面“沁芳亭”、“有凤来仪”、“杏帘在望”三处,也感叹说:前三处皆还在人意之中,此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
道家文化历来强调以“清虚”为美,强调在平淡无奇的外表中,见真精神,出真境界。成语“别有洞天”,就是这种哲学、美学思想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述。
神仙或者世外高人所居住的地方,乃是“洞”中有“天”。其入处或许只是一个狭窄晦暗的洞口,而里面却别有一片广阔灿烂的云天!
试想“蘅芷清芬”的景观,不正是展现了这样一种“别有洞天”式的美么?初看“无味”,再看“有趣”,而“愈觉生色,愈觉重大”的,是最后方悟得此一处乃“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所谓“豁然开朗”,蘅芜苑是情是景实可谓也。
用以描绘蘅芜苑景观的“未扬先抑”之法,又何尝不是其刻划其主人的惯用手法呢?与此处黛玉慕势的“雅”相反,宝钗之“雅”却是大雅若俗。
俗为其表,雅为其里。解读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如果只看到她的“世故”、“圆滑”,或者仅仅是觉着她“古板”、“无味”,那么就如同贾政初见蘅芜苑时的情形一样,连门都没有进。
只有经过悉心的体会,从所谓“世故”、“圆滑”的背后,才能看到她的“清洁自励”和愤世嫉俗;并透过所谓“古板”、“无味”的外表,品味出她“淡极始知花更艳”,才算是实实在在地懂得了《红楼梦》赋予这个人物的气质和内涵!
脂砚斋说,包括“杏帘在望”和“有凤来仪”在内的三处景观,“皆还在人意之中”;惟独“蘅芷清芬”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
李纨、黛玉诸人在精神境界层次上高下与薛宝钗有别。前者或端雅贞静,或幽怨自傲,却终究没有脱出皇权世俗、名位利益的羁绊,而后者在那“藏愚”、“守拙”背后的孤高与激愤,才真正地体现出了一种超越凡尘的品格!就象铜钱堆里的人,最讨厌的恐怕就是铜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蘅芷清芬”及其主人,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