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扁馄饨”冠乌兰(《白银晚报》2015年9月11日发表)

(2015-09-06 17:06:32)
标签:

馄饨

紫菜汤

馅儿

摊儿

分类: 散文/游记
    ——“桑梓味道”六十八
说“老扁馄饨”,必须先说它的缔造者“老扁”。“老扁”官名儿叫史敬先,小名儿叫“甜娃”,“老扁”是他的绰号。他虽叫“甜娃”,但打小儿命却很苦。家穷,兄弟姊妹多,爸殁得早,妈长期患病需要人“顾缠”(照顾)。“老扁”上小学、初中时,受了不少罪。中学毕业后,为了生计,他没考学,进县五金厂当了工人。企业改制后,他下岗了。为谋生,他砸的卖过铁炉子和炉筒子,做纸扎、花圈儿卖过,开“三马子”拉过客,等等。后来,他毅然进军餐饮业,干起了包馄饨、卖馄饨的营生。
“老扁”卖馄饨没有铺面,只在街边儿摆摊儿卖。他的摊点儿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先摆在自家巷口儿路边儿,再摆在对面儿巷口儿路边儿。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他自动终结馄饨买卖。
“老扁馄饨”配料独特、味正量足、价钱公道、童叟无欺,这是他在同行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老扁”包馄饨的馅儿,说白了仅有两种配料,一种是少量的五花肉馅儿,一种是大量的莲花白馅儿。他将这两种配料加适量“调货”(调料)搅拌匀后,用馄饨皮儿包即可。诚然,光有馄饨没有配的汤还不能叫真正的“老扁馄饨”。他的汤更简单,就是紫菜汤。把紫菜捡好、洗净,加大量开水、适量盐、醋、味精,即调成一锅紫菜汤。馄饨煮熟,用铁漏勺儿舀到碗中,“冒”(浇)上调好的紫菜汤,就端给客人吃。
“老扁”擀皮儿、拌馅儿、包馄饨、调汤,都在自家厨房完成。煮馄饨、卖馄饨,在摊子上进行。他摊子上的设施也很简陋,一个铁炉子、一只手摇鼓风机、几个铝笆笆子、一把铁漏勺儿,外加几张苫油布的旧桌子、十几把榫卯松动的小木板凳儿以及一摞摞碗边儿上有豁豁的“蓝边儿碗”和若干双一次性筷子。放在铝笆笆子上的馄饨倒进架在铁炉子的大“钢种锅”(钢精锅)后,“老扁”的婆娘就坐在炉子旁的小板凳儿上“下歹”(使劲)摇鼓风机,鼓风机吹得旺旺儿的炉火不一会儿就把锅中的馄饨煮熟了。“老扁”手操铁漏勺儿,很舞蹈范儿地伸进锅中,干净利落地捞出馄饨,潇洒自如地舀到碗中,随即边吆喝着“大碗儿一个”或“一个小碗儿”边很亲热地递给坐在桌子旁守候的顾客。
生意很好的时候,“老扁”馄饨摊子上顾客爆满。桌子、板凳儿不够用,顾客们干脆蹲在路边,端着碗吃。
“老扁馄饨”是当早点来卖的。因此,“老扁”卖馄饨,最迟只卖到上午九点多就收摊儿。每年腊月、正月两月,人们忙着过年,“老扁”歇摊儿,不卖馄饨。亲友戏称“老扁”上的是“少半日制班儿”。其实,卖馄饨的他和老婆很“苦辛”(辛苦),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包馄饨。“老扁”嗜酒,常常跟亲友喝到凌晨时分还不尽兴。但为了及时回家包馄饨,他在酒场上从未因恋战误了馄饨买卖!
“老扁馄饨”享誉黄河两岸、名冠乌兰山下,“老扁馄饨”在广大顾客心目中是地方名小吃的“常青树”。小学生吃着它,考进了重点中学;中学生吃着它,考上了重点大学;攒劲小伙儿吃着它,找上了乖巧能干的媳妇儿;心疼女子吃着它,嫁给了“高富帅”的如意郎君;老汉吃着它,拐棍子捣上走得更硬棒了;老婆子吃着它,“拉老婆舌”(说闲话)时嘴上劲越大了;干部吃着它,进步的步伐迈得更大了;群众吃着它,一心奔小康的“劲张”(劲头)越足了!而“老扁”依然原地踏步,在常年不变的“印印儿”(位置)上扎扎实实地卖馄饨。
前几年,“老扁馄饨”买卖如日中天时。谁都没想到,“老扁”突然转型,由餐饮业转向安保领域。在北城某小区当了“二安”。靖远人把在公安上干的警察叫“大安”,把保安戏称“二安”。“老扁”干一行爱一行,在“二安”岗位上也干得恪尽职守、风生水起。
孰料,“老扁”干了一两年“二安”,突然辞职不干了,回家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寓公。他家有幢小二楼,一楼几间铺面租给了别人,光租金就够他全家宽宽展展的“搅费”(生活费)。有亲友看他很“囊哉”(舒服)地过起了收房租的滋润日子,又送他一个雅号——“包租公”!
只可惜,名冠一时的“老扁馄饨”从此销声匿迹。 (1568)
(2015年8月27日,急就于金城长乐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