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
没去拉萨之前,我所知道的藏传佛教最有名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待我真正到了拉萨以后才知道,大昭寺在藏传佛教的至高无上地位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它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布达拉宫。藏族人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虔诚的藏族人喜欢转经。除了手中的转经筒,边走边转外,他们还要围着佛像或者他们崇拜的地方转圈。围着大昭寺转经分为三个层次。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大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也就是著名的八廓街(也叫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把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圈,称为“林廓”。这也是拉萨藏族人转经行走的主要路径。在我们漫步八角街时,参观布达拉宫时,都能够碰到很多手拿转经筒顺时针方向围着大昭寺行走的藏族人。所以说,大昭寺就是拉萨的中心。

虽然导游早已经提醒我们,大昭寺由于香火很旺,烟雾缭绕,空气不是很好。来到大昭寺门前广场,远远望去,拥挤的人群,腾起的烟雾,立刻感觉到这里的不同。大昭寺门前大群的虔诚的藏族人拖家带口,铺着长垫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朝着寺院墙方向不停的磕着长头,真得令人感动。还有很多藏族人在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进入大昭寺,一看就知道是去拜佛的。大昭寺对藏族人是开放的,他们不用买门票就可以进去拜佛,供奉酥油。游客们则需要花费80元买门票,在规定的时间从另一个门进去。旅游季节,游人特别多,特别是进入大昭寺最主要的释迦牟尼大殿时。据说大昭寺是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进藏而修建的。以前学习历史书时,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只以为仅仅是民族团结的一种宣传。现在才知道,松赞干布在西藏历史中的伟大地位,也才知道,文成公主进藏给西藏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大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就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从长安带去的。松赞干布的另外一个妻子,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小昭寺。由于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在大昭寺,大昭寺附近也被称为“罗萨”,藏语意思为“佛地”。后来,“罗萨”逐渐演变成“拉萨”。这也就是拉萨地名的由来。西藏的历史文化真是越了解越有意思。

挤进拥挤释迦牟尼大殿,匆匆看过释迦牟尼等身金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塑像,听导游匆匆讲述完历史故事和由来,再费力的挤出佛殿。看着身边还在排着长队等待进入的藏族人们,心中充满着一种感受:这里是佛的地界,我们这些普通游客是与佛无缘的人,只是过客,而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接着上楼,游览大昭寺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在三层楼高的寺院平台上,我终于看到了一个身穿红色僧服的小僧人,独自站在楼顶,向外面眺望。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里的东西。这里是佛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力量,总是吸引人们去探索。

P4, 大昭寺楼顶独自远望的小僧人

P5, 具有汉族建筑风格的金顶。

P6, 屋顶的雕塑,不知道各自代表什么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长长的两排,好像是僧房

P14

P15,大昭寺门前广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