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捍卫”错写成“撼卫”,故宫丢物又丢人!

(2011-05-17 20:35:25)
标签:

故宫博物院

错别字

百度

丢人

文化

分类: 社会洞察

“撼卫”——错别字引起的错误词语,正确写法应为“捍卫”。

简介  
别字而将“捍卫” 写成“撼卫”,赫然出现在历史厚重、文化传统浓郁的故宫博物院送给50小时告破2011年故宫失窃案的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幅锦旗中。在一面锦旗的对仗句中,写着“撼祖国强盛 卫京都泰安”。在字典中,“撼”的意义为“撼动;摇晃[1]”,从下联“卫”字“保卫”意义来看。上联中的“撼”字明显为错别字,正确为“捍”:“保卫,抵御”,与下联首字“撼”对应。如果上联“撼”字无误,则完全颠倒了送锦旗的本意。做错了事可以道歉,丢了东西可以汲取教训、亡羊补牢,写错了字可以认错,改正不再犯过。故宫在这次丢物又错字的情况下,居然还死鸭子嘴硬——死不认错,标榜“这样更显厚重”,这种小丑行径更增添了媒体大众对故宫的愤怒与鄙夷!
事件
  2011年故宫失窃案破获之后,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相关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对市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这本来是一件“例行公事”,谁料只有10字感谢语的锦旗上居然还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导致意思完全相反,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展品窃案和建福宫成私人会所余波未平,故宫再度陷入争议漩涡。
  “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送给北京公安的两面锦旗其中一面上的对仗句。乍一看,两句话采用了“撼卫”做两句开头,寓意挺好。可是,细心的网友还是看出其中的蹊跷,“捍卫”被写成了“撼卫”!
  查询《现代汉语词典》,“撼”的意思是撼动,搬动,“捍”才是保卫的意思。一字之差,导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
  对于故宫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吃惊,有的表示“难以理解”,有的说“被撼到了”,甚至质疑,“作为故宫这样的文化单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显得太没有文化了”。 有的网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表示对此事非常的“憾”,有的网友则调侃说,“预测一下,今年流行‘撼’字”。还有人设想故宫明日这样回应:“这两个字在古文中是通用的。”
各方态度
用错字“撼”更显厚重!故宫方:死不认错!
  据《北京青年报》 2011年5月14日A7版报道,“昨晚(13日),记者(毛羽)联系故宫博物院,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撼”字没错,而且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2]
通假字?学者:没有这么用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风之女、作家张晓风说[3]:“从来没见过有这么通假的。” 古代汉语中虽然常有“通假”的用法,但在这儿却不是这么用的。古代汉字里某些字的意思区分不像现在这么清楚,现在认为的某个字是另一个字的“通假字”,但在古代其实就是一个字,后来随着汉字发展才区分开的。也有的通假字干脆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但是这两个字之间怎么说也不会通,它们的意思截然相反啊。”
  “通假?这两个字在中古时代,连音都不一样,怎么会通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主编、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体老先生得知故宫锦旗事件后,同样颇为诧异。他说,“撼”与“捍”实际上是两个“写对了容易,写错了难”的字,这样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连小学生都不应该犯错。
  他告诉记者,即使在现在,广东话中,两个“HAN”字的读音都不相同,在中古时代,它们无论音和义的区别都非常大,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北方音中,二者才合二为一。“一个是摇动,一个是保卫,怎么能一样呢?”
参考资料
1
2
3

凤凰网:作家学者称故宫锦旗“撼”字绝非通假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gugongshiqie/content-2/detail_2011_05/14/6393384_0.shtml

扩展阅读: 1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0514/360946.html

 

最后,强烈鄙视百度百科为虎作伥、误导舆论的卑鄙行径!不知是故宫博物院方的哪位孝顺子嗣编辑的百度百科词条“撼卫”,居然还“莫须有”地引经据典了!更可恶地是,百科管理员居然以“词条违反百科规则/不客观”的“名义”禁止他人修改内容!小人当道,斯世之不幸甚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