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篇:游北京延庆古崖居

游北京延庆古崖居
千古之迷、千古之奇
文/张铁华
京城四月,是春暖花开之季,大地展现一片无尽的春色,处处展示着无限的春光春色。京城四月,是人间四月天,也是京城地区最美一个季节。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换绿颜,到处充满生机。京城四月,冬去春来万物生,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好时机。
京城四月,大地回暖,天气不冷不热,正是人们出游的好时光。京城四月,放飞自我,感受春天生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拥抱。
最美人间四月天,天气睛朗不冷不热,正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好季节。2019年4月23日,我们13位中老年人驾车郊游,来到了位于延庆区西北部的古崖居。延庆古崖居,地处京城市区约有100公里。
图:从古崖居停车场看,因是轻度雾霾,远处山峦能见度不是很好
我们自驾车从东北五环出发,进入北五环---京藏高速路---康张公路---穿过官厅大桥---到达了古崖居,全程历时1小时50分钟。
到达古崖居还不到9点,售票处还未开门,看来我们是当日第一批到达此地的。在耐心等待后,9时售票处人员上班后,买票进入景区。
古崖居为AAA级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成人门票50元/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门票免费。
图:同行人坐在石墩上休息,身穿浅蓝色上衣者是景区维护人员
古崖居景区山峰,不算太高,而古崖居就座落在山谷的半山腰,距离山角也不算远。从景区路线图上显示,观瞻古崖居需要登山爬坡,上山是一条人工修缮好的山坡道。
登山需要爬坡,大家在山底下带足了饮用水和小食品,按照指示牌开始往上爬山了。沿途的山路不难走,铺设的路面很平坦,一路还设有安全护栏。
大家兴致勃勃,放飞心情,一路上有说有笑,走起路来一点都不累。
我们13人是第一批进入景区大门的,在上山的大部分路段上,始终没有碰见到一个人。当快要到达古崖居一段路时,只见一家三代人带着两个小孩从后面赶来。
因为新冠疫情,景区旅游的人极少。在我们下山返回的路上,看到游人稀少,看来到此旅游的人真是不多。
大家一路走,一边观赏路旁的野景、石头、树木、小动物、野花和野草,还有地质标识和现场岩石节理的构造。那天的天气,预报大气扩散度差,是属于轻度雾霾,而且又无风,大家身上微微出了汗。
为了照顾年长和体弱者,一边观景,一路休息,一路拍照,大约一小时就到了半山腰的古崖居。
那天阳光不是太足,也不刺眼,站在古崖居旁往下观望,山坡树木郁郁葱葱,蜿蜒的山路不长,上山路斜坡不大,整个山道呈“勾”字形。
对于坡度不大,距离不远的古崖居,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只要是腿脚还行,没有严重的心肺病徒步登顶是没有问题的。
古崖居洞穴,主要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和部分零星洞穴。前沟坡凿有91处石室,后沟坡凿有26处石室,共计117处石室。古代先民在幽静的峡谷中,在陡峭的花岗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这是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被称之为千古之迷。
站在后沟区域的洞穴前,抬头往上看,岩壁上全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穴。古人在岩壁上开凿的洞穴,整个石屋大小各异,上下布局排列有序,错落有序。在全部上下石屋分布中,层与层之间有石蹬、台阶和栈桥相连。
古人居住石屋的高度,比现代人身的高度高低都有。石屋的布局和面积,可以说类似于现代楼房的一居室,二居室和三居室都有。在石屋内,有睡炕、烧火的灶坑、壁台、气孔,在屋顶上方还有连通室外的烟道等。
在洞穴里面,还看到有类似的厨房、生产生活储藏间,以及动物石棚、食槽、水槽等洞穴。在古崖居下方就是山谷溪流,旁边有一口水井和一个石碾,看来是为居家生活方便而设置。古崖居生活生产设施配套齐全、完善,感叹古人很聪明、很有智慧。
石屋的门洞不大,只能容一个人进出,看来古人身材较矮小,或许生活在古崖居的是矮人族或矮人部落。光凭古崖居石屋的高度推断是矮人的说法,也许并不完全的确切,所以古崖居称为千古之迷。
因石窟开凿年代久远,经过数千年春夏秋风雨的侵蚀,冬季雨雪的冻融,崖居外形失去了棱角,有的因为岩石风化坍塌了。
古崖居之谜,因尚未发现古人生活和生产用品的遗物,因此洞穴开凿于何年代?是何人开凿?为何来此凿岩居住?至今是不解之谜。
古崖居集中连片,两处居住是何许人?到底有什么联系?真是不得而知?
古崖居千古之奇,为什么选在山里隐蔽的崖岩上?这样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堪称一奇。古崖居为花岗岩地质结构,石室结构各异,上下分层相叠,人工开凿量很大,而且功能完善,又堪称一奇。
古崖居遗址成因,古代人开凿年代,史籍中无确切记载,所以称为“千古之谜”、“千古之奇”。延庆古崖居很有特点,展现了古人智慧和鬼斧神工,在国内属于很罕见。
图:古崖居洞穴全貌
网上报导:延庆区古崖居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崖壁开凿面积2.4万平米。据考古学家考证,古崖居洞穴开凿于唐末,历经31年凿成。
北京延庆区古崖居,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人部落的住室,是华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崖居遗址。本文,讲述的就是古崖居千古之迷和千古之奇的故事!
张铁华于2019年4月26日编辑完毕
于2019年5月17日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