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2017-09-10 20:13:00)分类: 行者思绪 |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是当前国际学术研讨的一个热点话题,此话题的产生原因是传统课堂评价太多关注教师,造成课堂注重形式,而忘记教学的实质,至使教学形式越来越花式,而效果却越来越下降。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是不良教学现象的一种拨乱返正。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是既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要有新的形式,更要有实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清楚的目标意识,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才会有最佳的方法与形式设计。所以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首先考虑的是不是需要“表演”、是不是需要“多媒体”、是不是需要“小组合作”……,而首先考虑的是通过教材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要教什么,然后考虑的怎么教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不是个人行为,而应该是集体(国家)行为,是国家早有统一安排的,那就是各科课程标准。教师要做的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将具体的要求分解至各年级、各册、各课教材中去化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的合理定位。只有确立了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会正确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需要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但更需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评价,这种“大评价”说得通俗一点是教学设计,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设计。通常它应该包括三个过程:评价标准的制订;依据评价标准的学习;依据评价标准的师生共评。评价标准的制订依据的是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中分解之后得到的具体目标,是有程度之分的阶梯式目标,是学生可以自己对照与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转化而成,而在这个教学环节之初作为要求提出,供学生在下面学习过程中对照执行的。也可以是基于师生协商,在共同商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管是如何产生的,其核心都应该是指向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依据评价标准的学习是目标落实的关键,是制订评价标准的意义所在,使教学更具目标性。设计的环节可应内容而定,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学习能力的提升。依据评价标准的师生共评是促进学习课堂评价的结果,是每个学生能从中明确自己掌握与达到的某种程度,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这种明确的结果产生的效果是促进下一步的学习。
通过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长期应用,学生对于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会更清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么,落实课程标准将不会成为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