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小学科学(下)课程纲要

(2013-03-31 22:31:03)
分类: 直面教学

六年级小学科学(下)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1.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2.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信息,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并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4.学生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分别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程内容

内容标准

总课时

教学安排

始业教育

分享学期《课程纲要》

1课时

1课时:分享《课程纲要》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表达。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是由细胞组成。认识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8课时

2课时:《放大镜》

3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5课时:《怎样放得更大》

6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8课时

10课时:《我们身边的物质》

11课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2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3课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4课时:《铁生锈了》

15课时:《化学为化伴随着的现象》

16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7课时:《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

《宇宙》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用合理的形式(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实物模型等)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8课时

18课时:《地球的卫星——月球》

19课时:《月相的变化》

20课时:《我们来造“环形山》

21课时:《日食和月食》

22课时:《太阳系》

23课时:《在星空中(一)》

24课时:《在星空中(二)》

25课时:《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模拟垃圾填埋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8课时

26课时:《一天的垃圾》

27课时:《垃圾的处理》

28课时:《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29课时:《分类和回收利用》

30课时:《一天的生活用水》

31课时:《污水和污水处理》

32课时:《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3课时:《环境和我们的行动》

复习考查

 

3课时

34课时:第一、二单元

35课时:第三、四单元

36课时:考查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练习: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同步探究》

3.校内: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   提供各类玻片标本、图片等  外借学校图书馆藏书 

4.校外:家乡自然水域  周边企业及科技人员  

二、材料清单

“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玻片。

观察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用用的课件或图片。

“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或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等。

“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乒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学方法

1.第一单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画图或文字说明。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

2.第二单元: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糖溶于水,铁生锈等)。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

3.第三单元:查找各种资料,分专题向同学展示有关月球的各种知识。观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录像,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观看“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录像片,搜集有关宇航员的图片或邮票,与同学交流或分享。

4.第四单元: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量。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废水、垃圾、清洁剂等)。

【课程评价】

本学期对学生的评价将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评价将涉及标准中所提出的分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总目标。

评价内容:科学知识的掌握、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发展。

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具体采用笔试、操作等方式。

评价项目

主要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科学知识的掌握

测验与考试

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

60分以下不及格;60—74分及格;75—89分良好;90—100优秀

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观察

注意观察学生探究表现

分别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

活动产品分析

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别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

科学态度的发展

作业法

1.短期作业;当堂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小学科学同步探究》)。

2.长期作业。从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是经历的一段时间。

分别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

评议法

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总评

分别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