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专题:大学生跳楼事件探讨】

(2011-12-03 14:53:03)
标签:

大学生跳楼

事件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

分类: ◆情感天下

【专题】大学生跳楼事件探讨

专题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编辑/蓝海星

 

    为了帮助在读学生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深入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需要了解大学生跳楼自杀行为的心理因素从今年年初至今在校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这其中包括有在读硕士学生情侣等各类学生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来自于大学生心理的问题。

    1.大学生在情感能力方面的失控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们谈恋爱追求的是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主义他们只凭一时冲动以及和对感情的憧憬一旦他们想象中的美好色彩消失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分手失恋。而且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在这种精神压力下他们会变的消沉对学习失去积极性甚至有些人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头脑发热的情况下选择了跳楼自杀。

    2.大学生在学业和毕业方面的受挫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作为学校也对大学生在学业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因而有宽进严出 的局面。所以这必定有一部分学生能力不及达不到学校要求那么这些学生心理会比较压抑往往心理素质差的学生选择了跳楼 来解脱这种压力。据了解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的比率大大提高,大都来自于学业和毕业的压力。

    3.大学生在沟通和社交能力方面的缺损有些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既不会和老师、同学之间保持很好的沟通而且自身的心胸比较狭隘猜疑心重等缺点,所以一遇到矛盾就会钻牛角尖自我扩大对立面走向极端。有时候甚至感觉身边的人总有意的针对他疏远他进而加大自身压抑和无奈在没有办法和别人沟通和交流部分人会选择轻生来解脱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和压力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很少经历挫折和逆境且变的特别机械 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过高的期望儿女们感觉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一旦他们不能正常完成时酒会感觉自己很无用。甚至他们会变的忧郁从而会心理产生混乱。

    5.大学生自身生理以及精神疾病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大学生自杀中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者为39. 27% 。在我国大学生与跳楼自杀系数最高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另外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被疾病所困扰长期下来导致精神崩溃无法接受残酷事实对他们的压抑而选择自杀。

    其次是需找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200 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本论文主要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专职人员的引进同时整合多种力量协同合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并不完善甚至有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裴元庆(2008)提出的数据显示全国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2000兼职人员13000人左右专、兼加起来15000人。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要求是1: 1500(多数州已达到1:300)如果我国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至少需要14.7 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同时在学校建立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成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牵头各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分机构为实体在全校各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并成立班级心理健康关怀小组的多级的心理卫生文化。

    2.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应该是应集中精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提高人生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要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职能利用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主动性教育如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行为训练、团体辅导等。

    3.加强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学生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师源传递性的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式不当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4.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其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渗透将心理课程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是一种以建立提高心理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又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5.全员积极协同配合共同搭架心理教育沟通平台在学校教育以外和学生能直接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同学。所以身边的这些人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应该积极正确引导和沟通或者和学校专业心理专职老师取得联系及早进行矫正。

    最后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不单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变革。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规范。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的主因是什么?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1-12-03 15:00    截止时间:2012-10-03 15: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