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师表惊人新解——揭露诸葛心机

(2010-10-17 10:38:06)
标签:

诸葛亮

新解

出师表

杂谈

分类: ◆人生规划与发展

历代认为,诸葛亮是忠臣的代表,他的《出师表》不但是古代应用文表章类文学的第一代表作而且也证明诸葛亮是一位鞠躬尽瘁的忠臣的有力证明。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出师表》,我们会发现一个令我们惊讶不已的诸葛亮。我写此文绝无诋毁诸葛武侯之意,他确实做了身为人臣应该做的一切,我只是想把诸葛亮还原为人。


出师表新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小子,你爸已经死了。言下之意现在蜀国我最有资历,我掌权,我说了算。”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蜀国朝不保夕,你这皇帝坐不安稳。(必须仰仗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我们是看在你爸爸的份上才保你的,你要始终明确这一点。”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所以你要“开张圣听”不能“塞忠谏之路”。即要听我们的话,不能什么事你一个人作主。”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我丞相府中的人待遇要和你宫里的人一样。(明显的欺君、压上)”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管哪里的人,赏罚都应由“有司”去办,而不是你自己作主。(掌管赏罚的“有司”即司法衙门当然受

百官之首的丞相节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别说朝堂上了,就是你宫中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你也不能随便作主,要听郭攸之、费祎、董允的,然后

你在做。


按:《三国志卷三十三后主传》裴松之引魏略注曰:“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

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到此时,诸葛亮已经不满意“政由葛氏”了,就是连宫里的是他也要

干预。


当然,刘禅无才,给他找几个人管着也没什么,但诸葛孔明为什么要用郭攸之、费祎、董允这几个人呢?是这几

个人非常正直而有才略吗?董允此人确实正直而有才(虽然才不很大),但《三国志》里说得清楚,郭攸之并非

如此,他为人没什么主见,很多工作是由董允替他做的。诸葛亮作出师表时是蜀汉的建兴五年(227),离蜀国鼎

盛时期的刘备章武年间不过五、六年,刘备虽在夷陵之战中损兵惨重,但将领的消耗并不大,虽五虎将已亡四人

,但蜀国的人才是不少的,蜀国元气未尽。比郭攸之、费祎、董允尤其是比郭攸之、费祎强的人多了,可诸葛亮

为何单单向刘备推荐他们呢?这需要查看此二人的资料才能得知。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费祎字文伟,江夏人

。原来他们都是诸葛亮心腹荆州集团的重要人物,这恐怕是诸葛孔明考虑到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不但在朝堂上独

断专行,就是在皇帝的宫中也安排了自己的心腹,皇帝“事无大小”要“悉以咨之”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军事大权要交给向宠,后方军事上的事全要听他的。


——“按:当时赵云并没有去世,赵老将军虽然老迈年高了,也许没有了常胜将军之勇,但还有五虎上将之谋吧

?赵云的军事经验何其丰富,在军事上提个建议指挥一下应该是没问题的吧?而向宠呢?他是一个在《三国志》

里面没有独立传记的小人物,只是在《三国志卷四十一向朗传》后附有他的小传。我不信向宠在“性行淑均,晓

畅军事”方面的水准能超过赵云。可为何诸葛亮偏偏让后主不咨询赵云而听向宠的摆布呢?还是因为向宠是他的

心腹。向宠是襄阳人,而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

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可见他们是老乡,不单向宠,向家都是诸葛亮荆州集团的人物。如向宠的叔叔

向朗,就做过诸葛亮的丞相长史。这是一个一定会由丞相心腹担任的职务。向朗与马谡交情很好,马谡丢了街亭

逃亡后,向朗知道内情而没有告诉诸葛亮,诸葛亮很不满但也没像斩马谡那样斩了他,而是免了他的官回成都了

。官场古今都是如此,犯了事,交代不下去就“双规”,但只要上面有人,避过风声还可以再出来。果然过了段

时间诸葛亮又让他出来做光禄勋了。可见诸葛亮对向氏的器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你爸爸在世时总是要说国家应该亲贤臣,远小人,你可不要忘记啊,(至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自然我说了

算),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这些人就是贤臣,你一定要听他们的。诸葛亮还是在推荐他的心腹。并那刘备

来压一压刘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是诸葛亮自陈当时待价而沽之语。汉魏讲究名士的气节、名声,反对躁进于功利。士人越是隐居、躬耕

,越能卖个好价钱。所以很多人借此沽名钓誉,诸葛是其中赚得最多的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是你爸爸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不是我上赶着投奔的,刘禅你要始终记得这一点。”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你爸打了败仗,眼看就让人消灭了,是我力挽狂澜,才有了你现在的江山(我的功劳太大了),屈指

算算到现在二十一年了(你才活了几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