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从认知开始——4月24日在沈阳业务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2021-05-21 14:39:35)
标签:
沈阳专家委员会新经济新场景 |
分类: 高新区与区域创新 |
2021年4月24日,我参加了沈阳业务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参加会议的还有刘志光、王志辉、曹善平、吴勇、韩有业以及沈阳业务中心的其他同事。我们首批聘请了东北地区16位专家作为沈阳业务中心专家委会成员,他们是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辽宁大学商学院院长张广胜、辽宁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韩冬冬、辽宁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张向东、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然、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杜宝贵、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丽峰、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玉涛、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企业战略与社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韵江、大连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刁云鹏、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院长江贺、新松研究院院长杜振军、复星集团东北区负责人宋昊、沈阳市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琛、航天科工基金合伙人喻珠峰、中天辽创投高级投资经理魏国强。我与参会专家一起就“辽宁如何拥抱新经济”进行了主题讨论,我在发言中主要讲了两方面:一是“抓细”:南北融合,让更多南方人来到东北;二是“抓新”:用新经济的逻辑抓振兴。
记得三年以前,我们长城所在沈阳落地,我做了发言,重点说东北怎么振兴。我记得当时为了安排吴勇来沈阳,所内讨论了很多次。到底让谁来,长城所掌握了一个原则,就是说南人北用,北人南用。实际上我们是什么逻辑?我们第一个外地业务中心是建在宁波,我们用了一个山东人,结果他在那儿很快打开市场,当地给他评选上人大代表,也成了我们长城所的副总经理。
长城所到东北来,一定要找一个南方人,这样可以把要干的事很仔细地干成。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这次来沈阳开会感到很开心。为什么呢?昨天开会,市长评价这个会开得很好,说怎么宣传都不过分。这是他来沈阳三个月最好的一次亮相,而且沈阳市4套班子都参会了。各区都是区长、书记上来签约,整个活动一个多小时,很隆重。吴勇干得还是很好的。南北融合核心是“抓细”,让更多南方人来到东北来。
二、以新经济的认知升维来实现东北振兴
三年前长城所成立了沈阳业务中心,目的在于振兴东。我对东北振兴充满了信心,这次来沈阳召开了全市新场景发布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就是三个里程碑事件。
首先,通过大企业平台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我和王新伟市长说,两个月以后,我希望来沈阳搞一次大企业平台化座谈会。把沈阳市内大国企、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它各类企业都请来。我把海尔、海信、五星控股以及它们孵化的独角兽也请来。海尔、海信、五星控股都是国企,让他们讲讲他们是怎样培育独角兽的,怎么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国企的核心资源是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而如何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才是核心。
其次,通过新物种、新赛道、新场景培育未来产业。之前国家发改委咨询我们所内未来产业发展意见,我们认为发展新物种、新赛道、新场景就是未来产业,目前东北人对这一点没有认识。我举了两个企业的例子。一个公司叫快手,上市后市值1.6万亿,它比之前北京上市的那些企业估值都高。另一个公司是涂鸦,做互联网制造的,上市后市值1000个亿。这类企业都面向未来产业,聚焦新赛道、新场景,是新物种企业,我去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哪吒企业”,也是新物种企业。东北目前就是要通过新物种、新赛道、新场景培育未来产业。
再次,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伟大创业者中的作用。大学和创业的关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伟大创业者大部分和大学有关。我们每一年发布的独角兽榜单中,很多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来自于大学科技园(大约有10%)。大学生创业者往往能感觉到新经济的脉搏,这样就更容易成功。我们长城所目前跟宁波财经学院成立了长城商学院,就是合作联合培养创业者。今后,我也希望与辽宁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合作,一起去发现并培育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业者。
最后,大力发展文创让沈阳成为制造快乐的地方。东北、辽宁、沈阳应该是制造快乐最好的地方。李雪琴、赵本山,他们都说,只要到了沈阳,就到了家了。沈阳未来应该结合区域优势,制造快乐,让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娱乐明星把当地媒体搞起来。媒体一搞起来,创业氛围就能活起来。吃喝玩乐,这个“乐”字是个全球性的,宇宙的“快乐”中心应该在沈阳。尤其可以考虑把网络爆品的企业请到沈阳来,沈阳先学习,后创新。沈阳的机会是“换道超车”,文创新赛道就是“换道超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