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在线化——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交流会上发言

(2020-08-18 09:17:57)
标签:

咨询

在线

新经济

中国企业联合会

平台

分类: 企业战略与管理

2020721日下午,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咨询与培训中心主任张艳艳到长城所交流合作事宜。我在会上做了“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在线化”发言,主要讲了三个方面:一、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平台化转型的重点是微咨询;二、疫后咨询业的新方向是在线化;三、新经济方法论力争全球领先。



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在线化——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交流会上发言

一、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平台化转型的重点是微咨询

咨询业为什么要往平台化转型?一是新经济时代“跨界”是产业、企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最为重要的特征,因为客户的跨界发展,导致其咨询需求也随之发展变化。为了匹配客户需求的转型,咨询业务要向平台化转型。二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交化时代到来之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有了第六感官,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幅减少。原来人脑需要记住很多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在新经济时代,对人类大脑储存知识功能的需求大大降低,而且处理实际问题功能的需求大大提高。客户需求的变化导致咨询业的工作方式也要跟着改变。以往对咨询师的要求是熟知各个领域的细节知识,这是在使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而在新时代,需要咨询师具备跨领域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要能为客户快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在使用大脑的处理功能。

咨询业平台化的核心内容是从咨询到服务。咨询不再是厚重的报告和单纯的纸质品产出,而是围绕帮客户做成事这一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快速敏捷的服务活动。长城所最近五年在探索平台化方向,从第二方咨询向第三方服务转变,客户粘性越来越强。

平台型业务主要使用的是微咨询服务模式。长城所的微咨询项目服务主要有两小时内提供回答、48小时内参、两周微报告。之所以反应速度这么快,是因为客户对有些问题不甚清楚,而我们有积累、有方法论、有洞见,对新时期企业/产业的成长规律、驱动机制、问题动因等都有总结和判断,所以他们就把这部分问题交给我们来解决。因为需求很多,又很小,只能以咨询业务包的形式开展,所以咨询越做越小,反应越来越快,合同越来越大。

微咨询适应新的时代,一是微咨询具备“小而美”的特性,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客户跨界后“多变的诉求”;二是微咨询多包含在咨询业务包内,与其它业务形成联动,全面系统的为客户服务,增强客户的粘性。而面对复杂的跨界问题,也需要咨询顾问具备跨领域的能力,在提高自身新经济咨询服务能力的同时,更能够切实有效的满足各类跨界的微咨询业务需求。

二、疫后咨询业的新方向是在线化

未来我们应探索咨询业在线化新模式。过往,长城所为在线化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实现咨询的完全在线化。今年疫情爆发,促使业务运营全面在线化,全面在线化咨询得以燎原之势的铺展开来。在线化咨询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碎片化咨询需求,相应的由于不用人工抵达现场开展面对面的咨询,项目支出费用也会降低,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在线化还可以穿透客户内部层级架构的限制,使得咨询过程中的信息能有效传达到各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处,减少信息过滤的可能性。我们要利用在线化,把企业改革进一步向前推动,让企业将在线化视为其未来业务变革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咨询业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在线化——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交流会上发言

三、新经济方法论力争全球领先

新经济发展具有跨界创新、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场景创新等特点,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在全球拔得头筹。

近十年来,中国的独角兽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社交、互联网+、电商等方面,这些重要场景,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新经济的引领者。而在这个过程中,本土咨询公司更加有发言权,在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本土咨询充分参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这使得本土咨询在新经济的发展中,更加具有敏锐的触角和前瞻性的洞见能力。长城所作为新经济专业咨询机构,紧抓新经济成长脉络,形成了新经济三方法论——新经济机会论、企业非线性成长论、创业生态论,既为地方政府的战略调整和工作方式的改革,也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思路,同时推动新经济企业不断壮大。本土咨询机构能够将中国新经济崛起模式、相关的咨询理论、方法论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输出,为处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本土咨询在新经济咨询方面比外资咨询更胜一筹。未来,咨询业要探索的是,依据本土客户变革,走向全球引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