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游青岛博物馆

标签:
青岛齐长城海洋博物馆一战遗址博物馆 |
分类: 回忆与纪念 |
2019年九月初,身体原因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在医院的起伏让我更加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十一假期,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我和家人于9月30日乘机飞回青岛开启修养放松之旅。我这篇博客根据参观景点,分为四个部分:一、青岛天主教堂;二、青岛齐长城遗址;三、青岛航海展览馆;四、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一、青岛天主教堂
10月1日上午,我在高中同学黄锡金的陪伴下来到了青岛老城区的地标建筑天主教堂参观。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1932年是当时山东省最高的建筑。青岛天主教堂结合了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拟建教堂百米高,只不过当时德国财力全部用于备战,预算无法满足。几经修改,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我小的时候无数次路过它,却从未进去过。现在它成为了青岛的旅游景点,买了门票就能参观,令我感到意外。
青岛的圣弥厄尔教堂之所以中外闻名,并非仅仅是它的历史久远,建筑恢宏,它是中国境内唯一的祝圣教堂,其区别就在于这是一个向耶稣及天主教其他圣人祷告的教堂。进入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映入眼帘。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庄严美观。在进门的祈祷大厅两侧有多尊圣人塑象,如我们所知道的圣方济各,圣道明等等。另外就是教堂后面一架从德国进口价值不菲的巨大的管风琴,据说同等规格的管风琴亚洲只有两个,中国大陆唯一的就在青岛的圣弥厄尔大教堂,文革期间被破坏,改革开放后重新修复。听工作人员介绍,只有在主日弥撒时才会奏响,圣诞节或者特殊节日,管风琴才会现场演奏。在管风琴上方塔尖悬有四囗大钟,琴钟奏鸣时非常震撼人心。出口处悬挂着《天主教十戒》,我对此印象很深刻。我想这也是宗教存在的意义之一。
这次参观也算完成了我小时候的一个心愿。
二、青岛齐长城遗址
10月1日中午,我来到了位于黄岛开发区的齐长城遗址。这里是齐长城入海处的烽火台。
齐长城是齐国于春秋战国时期修筑,修建于公元前五百年以前的齐桓公时代,前后经历四百余年,比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历史还要早五百年,是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遗址史称千里齐长城,西起黄河流经地济南市长清县孝里镇东樟村的平阴古城,从大峰山山顶通过,东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徐山以东,东于家河村以北的烽火台流入黄海。齐长城全长约618.89公里,共翻越了1518座山峰,经过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曾经为巩固齐国防御称霸诸侯发挥过巨大作用。据考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齐长城。齐长城或以泥土板筑,或以乱石垒成,主要有长清段、肥城段、泰安段、莱芜段、临朐段、五莲段、胶南段等遗址。
青岛齐长城遗址位于青岛市境内,胶南、黄岛段自西而东、横贯胶南市6个乡镇和黄岛区历经,流经215座山头,全长68.1公里。这里的城垣早已经倒塌或被破坏,但仍有多处遗迹可以看到。当时这里的地域划分以入海处烽火台及以西的齐长城为界,南为鲁国,北为齐国。如此看来,我小时候生活过的西镇属于齐国疆域,我也算是齐国人了。

三、青岛航海展览馆
10月1日下午,在从黄岛返回的途中黄锡金提起海底隧道出口处有一个新开放的航海展览馆,于是我们开出海底隧道后走进了这里。
青岛航海展览馆坐落于团岛三路16号,前身是原青岛海岸电台。青岛海岸电台始建于1921年,原称"青岛无线电台“,为中国仅存的百年历史海岸电台遗址。青岛无线电报台初为德国人设立,建于信号山上,嗣为日本人炸毁,重建于台西镇的团岛现今的位置。通信距离达两千英里,主要作用是供外洋及沿海船只通电。建国后,这个电台在港口运输、管理、航行安全以及海难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航海展览馆于2019年7月11日上午正式揭牌,成为青岛首个以航海为主题的展览馆,馆藏展品超过600件,时间一直追溯到宋元时期。展馆内共有四件镇馆之宝:武田毅雄航海罗盘、许景澄《外国师船图表》传本、德占时期青岛船坞铭牌、英国哈里森航海天文钟。
在博物馆馆长马桂山的介绍下,我了解了很多航海收藏,包括各个时期的指南针、古时船只灭火器,青岛近海打捞的宋代沉船瓷器等等。大多数收藏都是山东海事局整理搜集以及社会捐赠,很不容易。现今博物馆主要靠团体参观和后院中的民宿,以及为青岛各个小学做航海知识讲解来维持收入。我为马馆长细心专业的介绍和对航海历史的热爱和付出而感动。我们相约博物馆在发展需要资源时,一起提供帮助。我希望这个博物馆以后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航海知识。
四、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10月2日一早,我本来计划去八大关游玩。由于假期旅游人数太多,八大关人山人海和我行走不便的原因,我临时决定辗转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北区京山路26号的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遗址的一部分,也是国内目前仅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寓意和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分为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设有展厅、4D影院、学术交流中心、地下车库、办公区域等。展厅以“还我青岛”为主题,分为“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规程”三个部分,再现了青岛建置到主权回归的过程。博物馆展示了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期间的武器、军服、报刊、纪念章等藏品共1800余件。一战期间,中华儿女发出“还我青岛”的怒吼,掀起“五四运动”的狂潮,为收回青岛主权谱写了壮丽篇章。今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在这个时间回顾这段历史令我感到很有意义。
综合几天的收获,让我对青岛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青岛能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博物馆重现青岛近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康有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他十分看重博物馆在传承文明、开拓民智方面的作用。他在流亡期间,收集各国宝物,准备回国开办博物馆。他的这个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他晚年定居在青岛天游园时,把天游园开辟成了一个私人博物馆。我在青岛的几天博物馆之游,感到康有为在中国大力发展博物馆的梦想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