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我和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课题组一起赴北京市铁道大厦参加了“中英科技创新研讨会”,该会由科技部合作司和战略院牵头发起,会议邀请了刘燕华、曹健林、王葆青等拥有驻英工作和国际科技合作经验的专家,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为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在会上重点提出三点:一是中英合作核心是新经济;二是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要探索新模式;三是全球经济大循环:从工业经济到新经济。
http://sucimg.itc.cn/sblog/j5f7efce2abf9b2ec3d322071456666a1
一、中英合作核心是新经济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的中心是新经济,两国应走创新引领的路线。首先来讲讲中英新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一,创业。中国创业数是全球第一,每年有500万家,美国创业是全球第二,有200万家,英国创业全球第三,每年60万家,英国人口较少,但是创业数说明对创业的重视。第二,独角兽。根据CB
Insights的独角兽数量的最新统计,美国有130多家独角兽公司,中国有131家独角兽公司,英国有10家独角兽公司,英国独角兽数量位居全球第三。根据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在全球新经济发展中,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英国第三。在这个意义上,中英开展新经济合作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事情,也是全球最前沿的探索。两国探索新经济合作将会影响全世界,更好的引领全球创新。
关于中英新经济合作。我最看重的项目是英国ARM公司在中关村成立的孵化器——安创空间。安创空间相当于中国大企业所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这和中国的创业政策和全球趋势相吻合。作为全世界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主要为大公司提供服务,但只有在中国为创业者服务。该孵化器设立在中关村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创业团队服务需求较多,所以ARM选择将对创业者服务放到中关村来探索。此外,我与他们团队的深入交流得知,目前他们已在中国做了50多个创业团队的芯片架构方面的合作,并已有不少成功的合作案例。我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如果安创空间在中国探索成功,意味着英国的大企业在专业化众创空间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个探索如果成功,可能会在硅谷、伦敦等创业高地拓展创业孵化的新业务。这无形中将中国创业服务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中英两国在新经济合作的重心应在创业、孵化、科技园区、技术转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三个领域展开。英国是观念领先的国家,但是在新经济的发展方面,中国实力不比英国弱,中国在创业、众创空间、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方面位于全球领先水平。基于英方的反馈意见可看出,英国对这个合作的理念核心要求与市场化的要求比较高。
二、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要探索新模式
关于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有两点要重视:第一,中英科技合作应重视两国的优势互补,第二,两国合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第一,中英科技合作应重视两国的优势互补。中国首先要考虑学习并引进英国传统研发的优势领域,同时也要重视中国的优势。中国的优势体现在动员创业和数据领先的发展模式。在英国人的看来,中国很快就成为单笔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这点是英国重视与中国科技合作的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两国合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要向新思想引领方向靠拢,搭建更好的平台,来促进实现两国创新创业合作。应搭建更好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创业平台、金融平台和科技园区平台。十年前中国与新加坡,去年中国与以色列共建了国家级的科技园。中英科技合作中,也应该共同搭建中英国家级科技园。
http://sucimg.itc.cn/sblog/jd6b09ceb6fb242c5dc7d954429c418bd
三、全球经济大循环:从工业经济到新经济
英国是工业文明发源地,工业文明通过大西洋转移到美国东部波士顿地区。美国的工业文明从发达的波士顿、纽约到了全美,在美国的西部硅谷结束了工业文明,产生了新经济。硅谷的新经济跨越了太平洋到了中国的中关村,中国现在成为全球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国家。现在中英新经济合作说明英国从工业文明开始走向新经济,中国也从农业文明经过工业文明的洗礼(中国制造)走向了新经济。中英新经济的合作代表全球经济正在向新经济迈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