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西行印度颇费周折:我们原计划乘坐港龙航空从北京到香港,再从香港到班加罗尔。在香港落地之前,突然下起大雨,飞机又转飞武汉降落。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终于到了香港,又在香港等了30个小时,才坐上飞往班加罗尔的航班。整个行程有两天两夜没有休息,颇为辛苦。到达印度后,又恰逢四五十度的高温和长时间的步行。这些磨难似乎预示着像当年的唐玄奘一样,我也能从西行印度中得到智慧。
一、《薄伽梵歌》
这不仅是一次文化苦旅,也是一次学习之旅。在印度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学习印度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包括《印度史》、《印度简史》、《印度文化简史》、《印度的智慧》、《王玄策史印度记》、《甘地——印度人民的精神领袖》、《印度佛教思想史》。其中,林语堂写的《印度的智慧》我反复读了几遍,书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薄伽梵歌(中文意思为:神之歌)。在阅读印度史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认识印度教是了解印度历史的根本,而薄伽梵歌又是印度教的经典。为此,我让导游专门安排半天时间给我讲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的一部分,《摩诃婆罗多》讲述婆罗多王族的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多年,难以化解,战况惨烈。般度族五兄弟中的阿周那武艺精湛、箭术通神。但是,在战场上,面对着自己的亲戚俱卢族人,他却无法张弓射箭,内心对要不要打这场仗、如何打这场仗无比纠结。于是,克里希那神与阿周那展开对话,用神的话语指引他,《薄伽梵歌》就记录了对话的内容。
《薄伽梵歌》共18章,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认识神的一系列思想行为方法,其中有瑜伽、祭祀、苦行、施舍等。《薄伽梵歌》被认为是印度教的《圣经》。现任的印度总理莫迪就是印度教的忠实信徒,他不但经常阅读《薄伽梵歌》,还经常赠送《薄伽梵歌》给各国政要。
二、瑜伽
最近几年,每当长途飞行出现时差时,我总是很高兴,因为我愿意半夜起来安静地读几个小时书,做一些思考。久而久之,这好像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我每晚睡觉较早,半夜一两点钟会起床工作一两个小时,然后再休息。我一直不知道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个人修行,直感中,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打坐、一种静修。这次来印度总算找到了答案,我的导游告诉我:印度的宗教导师都十分重视这种静修,无论是当年的甘地还是现在的莫迪,无不是睡眠较少而静修较多。很多人都知道,莫迪每天只有4个小时睡眠而精力充沛。
薄伽梵歌对人的要求是苦行、祭祀和施舍,而实现这些需要靠瑜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瑜伽,瑜伽是以平衡的动作,安静的思想、灵魂、身体达到“和谐”、“相应”、“统一”,最终能与神相连接、交流的过程,练习瑜伽讲究克制。似乎一切让人克制、让人静修、让心身和谐、与神沟通的行为都可视为瑜伽。莫提提议每年的6月21日作为国际瑜伽日,这个提议被联合国接受,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也多次讨论瑜伽,他们说我这种半夜工作的习惯可能是“智瑜伽”。求道致知“智瑜伽”指借知识达到圆满,借智慧净化境界,参透形而上学的智慧并用它来指导自己。
《薄伽梵歌》中提到了四个瑜伽:奋发有为“业瑜伽”、求道致知“智瑜伽”、虔敬不疑“信瑜伽”和专诚精进“王瑜伽”。我这次到印度,也想找到一种为改变世界的创业者练习瑜伽的方法。当年乔布斯就曾经专门练过瑜伽,可能奋发有为的“业瑜伽”就是指这种方法,“业瑜伽”指有为胜于无为,履行职责但是不要追求结果,不要把结果作为动因,从事应该从事的事业但不要迷恋,方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在硅谷和中关村,正在出现大量的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就是以变革作为创业的动力。支持他们的风险投资也是这种心态,成不成功是其次,要进行大量尝试,要追求事物的本源,追求变革的动力。可惜,因为这次天太热,我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参加各种瑜伽训练,去寻找“业瑜伽”的训练方法了。
三、印度教
宗教信仰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去以色列时,我通过导游了解了很多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这次到印度,我想多了解一些印度教。印度教解除了我很多宗教信仰方面的困惑,使我受益良多。
纽约犹太教堂的拉比问爱因斯坦:“你信仰上帝吗?”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于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这次从印度回来后,别人如果再问我是否有宗教信仰,我的回答是:我相信有一个上帝,但是这个上帝既是基督教的上帝,也是佛教的释迦牟尼,还是伊斯兰教的真主。其实,这种对宗教的探索对我来说早已有之,我经常会看不同宗教的书籍,试图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这次去印度之前,我对这样的做法总是羞于启齿,好像如果信仰就应该专一,而知识分子的天性让我对不同的宗教总有一种好奇心。这次去印度,彻底改变了我的宗教观。在印度期间,有两组照片给我印象很深,一组是“雅利安的五个树枝”,另一组是在甘地博物馆看到的甘地与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等“上帝”的画像。印度教真正使我感觉到多种宗教的包容,不但对基督教、佛教,对伊斯兰教也是。我与多位印度人谈宗教问题时,他们也多采取这一态度,他们认为历史长河中不断出现的先知大智慧者都是保护神毗湿奴的不同化身,比如薄伽梵歌中的克里希那被认为是第八个化身,释迦摩尼(乔达摩·悉达多)被认为是第九个化身,也有人认为圣雄甘地是第十个化身。在印度期间,我又看了一遍《圣雄甘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的关键时刻,甘地说:我是伊斯兰教徒,我信仰真主。这种勇气和表现只有印度教的思想家才会有。

雅利安的五个树枝


甘地和释迦牟尼
甘地和耶稣基督
印度教的三个主神是创造神大梵天、破坏神湿婆和保护神毗湿奴,印度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湿婆的庙宇。我想找一间创造神大梵天的寺庙,导游告诉我,专门供奉大梵天的寺庙很少,现存最有名的大梵天寺庙在拉贾斯坦邦。这让我十分失望。我后来才知道,在泰国随处可见的四面佛就是大梵天。在创新全球化的时代,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但是原始创新和创造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我下次来印度能否找到创造神大梵天的真谛,他是否就是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神呢?这次没能找到,或许是因为西行印度受的苦还不够。我下次定当克制、苦行,去寻找大梵天。

大梵天的妻子——智慧女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