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我参加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组织的“特邀建议人座谈会”。我主要讲了特邀建议人制度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中的定位,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表了观点:
一、要提高特邀建议人的标准
时代变了,我们现在的决策越来越快,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特邀建议人的标准要适度地提高,至少要在一个特定领域里比较熟悉。比如搞交通的,就要对交通工作比较熟悉,而不是作为一个乘客来提意见。否则这个建议人是不到位的。
二、特邀建议人制度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关系
特邀建议人制度是政府决策辅助系统的探索。政府决策模式探索有两种种:一种是民主,另外一种是科学。政协和信访都是民主的探索;顾问团和特邀建议人是科学的探索。我也是北京市专家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现在参加特邀建议人,感觉特邀建议人制度是决策科学化的一种探索。
三、对民间建议的几点想法
最近“智库”这个词比较重要。前年开了全球智库峰会,开会的时候来了很多人。令我没想到的是,我成了在场唯一的民间智库代表,一波一波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觉得很奇怪,但同时也在思考:现在政府决策到了要使用民间智库的时候了。
智库有三个特点:独立性、专业化、影响力。我希望我们这个特邀建议人制度能和专业的建议结合起来。专业的建议,不是专家的建议,因为专家就是发表个人的看法。我们应该是独立的、客观的、公正的。我们北京在特邀建议人的探索方面,应该迈出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更专业化的建议。为此,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每年抓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我也希望能把建议和信访工作部分连结起来。信访工作肯定能统计出哪类问题很多,建议办可以把这些问题梳理出来,让建议人一块交流。如果能交流出一个好的建议,让各方面重视,老百姓都满意,这就是民主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哪怕能探索出一小点进步,对中国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