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温有奎教授来访,我们就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交流。
我和温教授是在2003年的一次知识管理会议上认识的。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年主要研究知识管理的本体论、文本知识挖掘、语义网及应用等领域。
温教授说:一般认为,日本的隐性知识很多,日本人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承,他通过研究发现,中文的概括性更强,中文的隐性知识更多。
我对此表示赞同,东方国家有很多隐性知识,在中国、日本,很多东西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但很难以显性知识表达出来。中文的一个词有很多意思,而且它们的解释可能毫不相干,因此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中文的模糊性高,容易造成歧义。这不利于做知识管理。
温教授同意我的观点,他送给我一本自己的专著,《基于知识元的知识发现》。他说,他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次拜访是想请教一些问题。他认为,中文的一个词不能表示知识,原来的处理方法是分成单个词处理,容易产生歧义,如果加上限定领域,就可以较好地表达知识了。他通过研究发现,中文知识表达的最小单位应是一个句子,把句子结构化,分成主谓宾结构后,再进行匹配,就可以完整清晰地把知识表达出来了。如果未来能做成一个知识单元数据库,全部由本身带有语义的真句构成,就可以应用于中文搜索的各个领域,医学、新闻媒体等等,可以解决当前用单个关键词搜索的瓶颈。
我问,国内外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有什么最新进展?他说,2006年香山知识管理会议上曾有专家提出,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知识挖掘,文本挖掘可以基于简单的特征就能发现有价值的创新知识,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组织,找到知识创造过程中的连接点,可以深入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斯旺森教授,把医学的词汇进行知识挖掘,他把癫痫病相关的海量信息,区隔后进行关联、匹配,结果发现,其中一个病因是血粘稠高,而镁可以抑制血粘稠,最终推理出可以用镁治疗癫痫病,他的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2000年美国情报学最高成就奖。
我说,以IT为基础的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长城战略有一个团队十多年来在做知识管理研究及知识管理系统实施。温教授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我一直对学生强调,不能只有理论,一定要构造出模型、结构,这样隐性知识才能成为显性,机器才可以处理。
我问,人民日报已上网,能进行数据挖掘吗?
温教授说,目前知识挖掘要用word等文本,不能用PDF格式的内容。以前大家对知识的需求限于浏览,因此PDF格式就够了。现在大家要对内容进行利用、修改,就遇到了瓶颈。因此互联网创始人伯纳斯—李认为Internet网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他认为要加上语义网,用xml语言,这样计算机可处理。人民日报的内容,可以用关键词查索引,但原始文件还不能支持搜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