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重视的高新区的五个指标

(2010-05-03 09:41:53)
标签:

技工贸

指标

区域创新

内生

中关村

杂谈

分类: 高新区与区域创新

    国家高新区经过前20年的快速发展,普遍完成了以规模驱动的原始积累过程,进入以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然而,部分国家高新区在前些年形成的片面追求规模化和GDP、急于上规模、求总量的短视行为仍然存在,对国家高新区的内涵依然没有深刻领悟。从我对高新区的理解来看,我认为以下五个指标对高新区至关重要,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高新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本质特征,彰显高新区总量规模扩张与经济效益提升统一、高端制造与高端服务统一的发展理念。

    第一个指标是技工贸总收入。这个指标是高新区特有的、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业态特征的、能够全面反映高新区发展状况的综合性量化工具。由于高新区大多数企业属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技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的特征,从技工贸总收人指标的构成项看, 它已经包含了技工贸一体化企业的全部活动,涵盖了高新区的技术收入、产品收入和商品收入。因此,我认为用它作为反映高新技术企业活动的总量指标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指标90年代初由国家科委火炬办提出来,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个指标是每年新增的创业企业数。这个指标不仅能反映高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内生发展能力,还反映出区域创新环境的完善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园区发展的后劲与潜力。每年新增的创业企业数越多,说明这个区域的内生发展能力越强,经济发展后劲越大。硅谷每年诞生1.2-1.3万家企业,死亡近1万家,净增2000—3000家;中关村每年诞生3000家企业,死亡近2000家,每年净增1000多家,这些创业企业正是日后一批批高技术大公司的雏形与前身。

    第三个指标是每年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这个指标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量化表现。每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越多,这个区域新增的研发投入、专利拥有量就越多,这是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区域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的表现。

    第四个指标是R&D投入强度,指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重。这是评价一个园区创新总体实力的指标。既能反映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企业研发创新的实力。R&D投入强度越大,反映园区创新能力越强。反之,则弱。目前,我国高新区的R&D投入强度多数维持在2-5%左右。

    第五个指标是每年新上市企业数。这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同时也反映出该企业所属的细分产业竞争力。企业上市不仅能够解决融资问题,而且对机制转换、品牌提升和增强区域经济/产业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创业板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成长型中小企业,尤其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申请上市,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往往也是一个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体现。

    当前,我国很多国家高新区仍很重视工业经济,强调工业总产值的总量规模和比重。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些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高新区尤其是中关村而言,片面追求工业总产值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中关村就应该重点发展以高技术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不是刻意追求工业总产值的规模扩大和比重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