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上午10:00,我和程宏出席了位于清华大学老图书馆的尼耳斯·玻尔文献室的开馆仪式。
尼耳斯·玻尔是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二十世纪与爱因斯坦并列的科学巨匠。玻尔文献室最早是在戈革先生的推动下于1995年在石油大学建立的。戈革长期研究物理学史和量子力学之父尼耳斯·玻尔,是玻尔文集的独立翻译者。玻尔文献室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是戈革教授捐献的,都是戈革先生近半个世纪来研究玻尔的成果及收集的关于玻尔的文献资料。2007年底,戈革先生离世,该文献室难以维持下去。

图1,我在玻尔文献室门口
2009年夏季,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在筹建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士顿大学教授科恩图书室的时候,特藏部的桂立新发现有人在1985年送给科恩一幅书法条幅,上书“科哲长城”,落款为戈革。于是他们在网上到处搜索,发现戈先生不但是物理学史和玻尔研究专家,还是清华校友,他们还发现了我在2008年清明节祭扫戈革先生墓地的博文和照片。于是跟我留言联系,要拜见戈先生的遗属,我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戈疆。

图2,玻尔文献室揭幕仪式上戈疆发言
没想到,不到一年,玻尔文献室就在清华建成了。我陆续从戈疆那里听说了玻尔文献室筹建的一些细节。这次开幕式也见到了桂立新。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向戈疆寻访有关戈革先生的资料,戈疆表示如果清华大学图书馆能建立一个玻尔文献室,就愿意将石油大学的玻尔文献室的资料全部转移捐献给清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研究以后,决定筹备重新建立玻尔文献室。于是戈疆将在石油大学的玻尔文献室的全部资料,大约300多本都拉回来,运到清华,除外新增捐献了一部分书籍、手稿、照片和实物等大约百十件给了特藏部,特藏部对一些旧照片进行了扫描、放大、修补和翻新处理。经过半年的细心筹备,玻尔文献室终于开放了。虽然玻尔文献室的牌子是从石油大学拿过来的,但是这个文献室不能说是简单的移馆、复馆,应该算是异地新建。

图3,我在揭幕式上发表感言
清华大学的玻尔文献室,一间屋,大约15平米,内有4个展柜和两个书橱。相邻房间有一个清华名人文献专架(室),大约有25平米,其中收藏了约二十位著名清华名人捐赠的书籍,这些名人有闻一多、梁启超、梁思成、季羡林、冯友兰、王国维、吴宓……等。每位名人学者的书籍在书橱中只有两三层,平均每人有50册左右,相比之下,玻尔和戈革先生的文献书籍有300册,无论在展览空间还是在收藏数量上,都显得小有规模了。

图4,我在仔细浏览展柜
在开馆时,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副部长晏凌主持了开馆仪式,戈疆首先做了发言,对清华大学筹建玻尔文献室,使得玻尔文献和戈先生的研究成果能发挥作用,表示感谢。接着刘兵做了简短发言,主要是称赞玻尔和戈革对物理学和物理学史的贡献。我作了关于波尔和中关村的发
言。最后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高瑄作了总结发言。我的发言如下:


图5,文献室全景之一
图6,文献室全景之二
今天到清华来参加玻尔文献室开馆典礼,感到十分高兴。玻尔文献室在现在、在清华、在中关村开馆非常有意义。玻尔是量子力学开创者。而量子力学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产生了科学哲学,产生了原子能、激光和计算机,而计算机的发展导致了新经济的到来。可以说硅谷、中关村都是量子力学发展的结果。在玻尔家族徽章设计时,玻尔选择了中国古老的阴阳太极图作为主要元素。在玻尔阐述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互补原理时,也大量使用了中国的辩证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玻尔到过中国,来过中关村,并在水木清华拍过照片。如果玻尔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为中关村的崛起而高兴。所以说,玻尔文献馆的开馆具有象征意义。我作为戈革先生的学生说这些,也是为了告慰戈革先生,他将玻尔介绍给中国,对中国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清华、北大和中关村,这对当今中关村在世界科技园群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一流科技园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期望这个玻尔文献室对清华的学子乃至中关村的所有学人和科技工作者都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愿清华人、中关村人能踏着科学史上巨人的脚印,将中关村发展成世界新经济的新范例。


图7,尼耳斯·玻尔塑像局部
图8,桂立新、程宏、戈疆与我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