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位数和众数》课堂实录

(2011-05-18 21:28:3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实录

           《中位数和众数》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8-89页“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制造认知冲突。(3分钟)
    1
、猜一猜:(数字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出示课件:草地上有九个人围在一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你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看大屏幕)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给学生1分钟时间考虑)。
   
生:我觉得是111213141516171819。(师板书)
   
师:不同想法的?
 
   
: 我也是这么想的。
   
师:同意吗?
   
:
 同意。 
   
师:大家一致认为他们的年龄应该在1119之间。那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真实年龄吗?
   
生:想。
   
师出示:(3477, 899979)与学生猜的数据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啊?(表示很诧异,出乎预料)
   
二、认识新的统计量。
    1
、感受认知冲突。

师:这种情况你们想到了吗?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惊讶,出乎预料……
  
  师:下面我们再来好好研究一下这些数字,(师引导生看大屏幕
   仔细观察分析)除79以外的其他数据都小于15,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年龄都比平均数低。 
    师:那么,你认为用平均年龄15岁代表这些人的年龄情况恰当吗,为什么? 

生:不恰当。

师:你发现这组数据中那个数字比较特殊?

生:797915大很多。

师: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偏大或偏小的数叫做极端数,师板书(极端数)由于出现了一个偏大的极端数,把平均年龄拉高了。

师:也就是说有极端数据出现时,15这个平均年龄不能很好地表示这群人的年龄情况。
 (此时可适时拓展:若出现了一个偏小的极端数又会怎样?)

师:那么,我们该用哪个数来表示这组人的年龄情况比较恰当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可以引发认知冲突)
   
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说?(指明小组汇报) 

1:我们组认为用9来表示比较合适。 

2:我们组认为用8来表示比较合适。 

3:我们组认为用7来表示比较合适。 

2、初步感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1)讨论众数9的意义 
    师:为什么用9来表示这些人的年龄情况?说说你们的想法。    
    : 9出现的次数最多(板书) 

师:像9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给它取个名字好吗?

生(称为这组数据的)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现在,我们该怎么称呼9? 

19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师:这两种说法都是规范的说法。说给你的同位听。 
   
2)讨论中位数8的意义 
    师:为什么用8 来表示这群人的年龄情况?也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 8是这9个数据中间的数(板书中间)

师:给它取个名字好吗?

生: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顾名思义,你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 
    生:位置在中间的数。

师:只要位置在中间就可以吗?(引导学生理解“中”的两层含义:位置、大小)

生:大小也在中间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1:这组数据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板书排列:小→大)

2:就是说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在一组数据中间的数。

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8还会在中间吗?(板书大→小)谁能完整的说一下? 
    生: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师指着板书引导) 
    生:齐读概念,进一步理解中位数概念。 
    师:谁来给8打个招呼? 
    18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 
    师:你们说的太规范了,我真佩服你们!  
    3、探讨中位数的求法
   
师:你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敢挑战吗?(看:草地上又来了一个人,谁?)出示:十个人的年龄:3477, 89991279

求中位数,明确一组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该如何求。

师:中位数只有一个,小组讨论一下吧!(此时学生们很自然的再次投入到讨论探索中,给约2分钟的交流)可以了吗?
   
生:8.5(生满怀信心)
   
师:为什么? 
   
生:正中间有两个数:8和9,我先把他们相加,再除以2。师小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了解众数的不唯一性。

师:接下来,还敢挑战吗?(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出示:八个人的年龄:3477, 89979

生:这组数据的众数是7。

生:众数是7和9。

师:怎么是2个?

生:7和9都出现了2次。

师:哦,看来众数可以是多个,对吗?

三、深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作用和含义。
  1、给出一组数据:
  下面是某小学五年级各班会滑滑板的人数:1920212124
  师:用什么数可以比较好的反应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中位数都行)
  师:如果将24变成49,也就是:1920212149这组数。
  中位数变了么?
  生:没有。
  师:众数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平均数呢?
  生:变了。
  师:平均数变大还是变小了?
  生:变大了。
  师:用什么统计量来表示比较好?
  生:用中位数或者众数比较好。
  师:如果将49变成56呢?(1920212174
  师生共识:还是中位数和众数不变,平均数进一步变大。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好。
  师:如果将19变成4呢?(420212124
  师生共识:中位数和众数依然不变,平均数变小了。还是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好。
  师:怎么平均数总是在变化?
  师生共识:每个数据的变化都影响到平均数。反过来说,平均数是不是很敏感呀!

2、五年二班男女同学鞋号统计表

鞋号

35

36

37

38

39

人数

3

15

20

6

4

:观察这张统计表,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里的众数是23,所以我知道了穿35号鞋的人最多,穿37号的人最少。

:如果你是鞋店的经理,你觉得哪种鞋号的鞋应该多进一些?哪种鞋号的鞋应该少进一些?为什么?

1:我想多进一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鞋最多.少进一些39号的鞋,因为穿这些鞋号的人太少了。

2: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同学们长大脚也会变大。

师:很有超前意识哟!看来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而且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真了不起。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经常看一些大型比赛,他们是这样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的。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再次对感兴趣的话题讨论 
    1: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是为了减少极端数的影响。
  
 2:平均数考虑了每位评委的作用,但平均数受极端数的影响,所以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 
    师:这样做既考虑了平均数的缺点,又发挥了平均数的优点,照顾到了大多数评委的意愿,扬长避短吗!所以是比较合理的。 
    五、课堂小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