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长白山行之二:再回母校

(2012-09-15 18:51:33)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史札记民俗

        通化五道江的北岸有座白砬山,山的半腰原来有所学校——通化煤矿学校,这就是我的母校。

      9月3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阔别32年的母校。这里早已是人去校空,面目全非。据考证在28年前就和长春的某学校合并了,合并后就是现在的长春工业大学。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大门前,这个大门是后建的,并不熟悉。本想进去看一看,但大门是上锁的,现在是个不允许参观的单位,进不去。2000年我来过一次,同样没能进去,但我还是又来了,进不去也要来看一看,看看外围也好。

     我们是1977年考试入学的,77年这张考卷出来的考生都知道,那是一次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赶考;那是一次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那是一次竞争惨烈的赶考。紧闭了十年的高考大门突然打开,在社会上浑浑噩噩的十年学生,不计学历.不计年纪.不计婚否,全国570万考生蜂拥进考场,最后只录取27万,我就是那27万分之一。鸟儿出笼不知是什么滋味,我想就像我们那时的心情吧。就这样我走进了这座大门,我们走进来的不容易,我们很珍惜,所以我们很留恋这里。

       我站在这后建的大门前向里看,心潮澎湃,久久不忍离去。往事如酒,往事如昨,往事如歌,往事如血。这块土地留下了我们千层的青春足迹.留下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里是我们心中的圣地.理想的摇篮.我们都是从这里才走向成功的彼岸......

[转载]长白山行之二:再回母校

 

       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食堂,这是唯一保存下来我们熟悉的地方,2000多平米的房子,这在70年代是很宏伟的建筑,现在已经摇摇欲坠了。那时我们每天饿着肚子摇着饭盒跑来这里,又半饥半饱的离开这里。每月十几元人民币的助学金,36斤粮票(其中12斤细粮),就是我们全月的伙食消费。每周仅吃一次肉,每人半小碗。其它时间就是土豆.白菜.咸菜.生菠菜沾酱油,一点肉星都没有的。但我们照样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快乐无边......

       这个食堂看来是彻底废弃了,已经被荒草包围,连我们进来吃饭的路都不见了,砖残瓦破,真的老了,就像一个老人孤零零的站在这里。28年了,那些浑身透着青春气息的孩子们都离开它天南地北的走了,它再也听不到那些欢声笑语.朗朗书声,是该老了......

[转载]长白山行之二:再回母校

 

         这是我们学校的西面,左边这个房子原来是没有的,原来是个小房子。有一次我和内蒙古的同学来到这里,看到有几垅已经很老的大葱,我们掐了几个葱叶带到食堂吃,虽然已经嚼不烂,但真是太香了,此情此景我一直不能忘记,所以两次来母校我都要到这里看一看,想一想那贫苦的年代......
[转载]长白山行之二:再回母校

         我让同来的两个同学先走了,我准备在这里盘横半日,看一看江南江北及白砬山,可不到一个小时两个同学又开车回来了,说中午在白山市有活动,必须马上赶过去,无奈这次母校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我有些遗憾......

       今后有机会我还会来这里,我劝同学们有机会也回来看一看,我们毕竟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虽然我们的母校不在了,但山河依旧,母校在我们心中......

       祝愿高考1977金榜题名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愿通化煤矿学校全体校友事业辉煌.再接再厉

       特别祝愿通化煤矿学校77界机制专业全体同学笑口常开.恭喜发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