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2016-01-18 12:11:35)
标签:

旅游

印度

mehndi

印度人跟我们中国人一样,非常讲究社交礼仪,而且相对我们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确称得上是「礼仪之邦」。

准备动身去斋浦尔前,我在伦敦时向原籍印度的Bashir请教日常的社交礼仪,以免在当地闹出笑话。原本以为只有几个重点要留意,一问之下才知道非常复杂、繁琐,一点都马虎不得。

Bashir先让我学会说「Namaste(那摩斯戴)」,意思是「您好」,是印度人日常见面的问候语,我一连十多天不停地使用,发音也变得标准多了。

这句问候语算是最简单的了,除此之外,和朋友打招呼时一般可以将双手合十于胸前,或者举起右手,切忌举起左手,因为他们认为右手是洁净的,左手是肮脏的。双手合十的方式还有长幼之分,对长辈要高放,放在额前;对平辈就平放;对晚辈则放得更低,以示尊敬、对等和关怀的分别。

最令我不习惯的是对特别尊敬的长辈,还有摸足、吻足的礼数。听Bashir讲,现在这种摸足、吻足的习惯已有所简化,就是先蹲屈身体,用手触摸长辈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前额,这样就算是施过礼了,不然要伏下身体,触摸一双沾满灰尘和散发异味的脚,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还有一点,是Bashir一再叮嘱的,遇到女士,若对方不主动伸出手,千万不要跟女士握手,只需要双手合十或点头示意就可以,尤其在婚礼上,切记不可用西方的礼仪与新娘握手或拥抱,就算与新郎握手,也只可使用右手。

印度人对客人非常热情,客人到访时会献上花环迎接,花环上的花串越大,表示客人的身份尊贵。有时还会在客人前额两眉中间,用朱砂点上一个圆点,表示对客人的祝福,这种「吉祥痣」叫做「提拉克(tilak)」。提拉克的样式有很多种,大小也不同,有时是一个点,有时则为花纹或其他图案;除了祝福之意,另外也有宗教方面的意涵。另外还有一种叫「缤滴(bindi)」,以往只有已婚妇女才可点或贴在眉心,不过现在因为看起来美观,就连未婚女性也可以点上,当作装饰之用。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除此之外,我参加第一个晚上的婚宴活动中,主人家还特地请来女彩绘师,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作手绘(Mehndi)。她使用一种叫指甲花(Henna)的植物,混合丁香油、柠檬、咖啡、红茶、砂糖、香料等材料,制成深褐色的糊状颜料,放进圆锥形的笔形袋中,在手臂或腿上描绘图案。这种彩绘不仅是单纯的美感而已,还带有祝福和辟邪的涵义。在主人家的盛情邀请下,我和Bashir都不例外,让彩绘师在手上涂绘简单的花纹图案。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老邓和南亚】礼仪之邦

彩绘师仅仅用上几分钟时间,就迅速在我手上绘好两朵美丽的花形图案,等到糊状表层风干,颜料渐渐渗入皮肤后,再用水冲洗掉,手上会留下浅褐色的图案,一直保持十多天。等到我这趟行程即将结束时,美丽的「印花」才告消失。只可惜没有机会将手上的图案带回香港,让亲友同事们一起欣赏彩绘师的杰作。

还有一点不讲不知,一般「点头」是代表同意或向对方致意,但对印度人来说,「摇头」才是表示同意和致意。其实严格说来,这是一种头部左右晃动的动作,和一般表示否定的摇头不太一样,却经常让人搞混,引来「摇头」的误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